肝豆状核变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副主编简介

韩咏竹,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院长,2015年获“江淮名医”称号。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3年,尤其对肝豆状核变性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4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参与的“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于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口服二巯丁二酸解铜中毒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项目于200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胡纪源,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副院长,2012年获首届“江淮名医”称号。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3年,尤其对肝豆状核变性等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带领的团队已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近万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的“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于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口服二巯丁二酸解铜中毒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项目于200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王训,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安徽省卫生厅重点临床学科(神经内科)——神经遗传变性病学科带头人,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2003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做博士后工作。在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诊断、中药肝豆片作用机制实验动物研究、运动障碍疾病客观化定量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5篇分别发表在J Neuroscience、J Physiology、JBC等SCI英文杂志。主持国家、安徽省自然科学资金等科研项目6项。2000年参与的“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