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象数码摄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舌诊的价值

在四诊中,如何评价舌诊的价值?

关于这个问题,清代的医生早已进行过探讨,可提供给大家做个参考。

如前所述,古代的医生在辨证时,先把所获得的诊断信息分为证(症)与脉两类,然后再进行一致性验证。脉与证一致时,比较容易做出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也比较高。如果脉与证不相符,甚至出现矛盾,就需要去伪存真,进行“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取舍。

当舌诊出现之后,诊断信息成为三元结构,古人称之为脉、证、舌。在《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序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凡伤寒热病传经之邪,比杂病不同,必辨其脉、症、舌。”

那么,古人在医疗实践中,如何认识脉、证、舌对诊断的贡献度?

在《舌鉴辨正》中有如下的论述:

“非独为医林别树一帜,实足辅切脉之穷也。”

“辨舌较证、脉稍易。脉隔皮,而舌无皮也。寒脉不变,热脉多变也。而舌色则不乱也。切脉凭指,涉于恍惚,而观舌凭目,尤为昭著也。”

“小病以舌、脉参判,久病及略重之病,脉有时不可凭者,则当舍脉凭舌,切勿拘执脉象。”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得出两点。

1.舌诊利用视觉进行观察,比较直观。

2.舌诊对诊断的贡献度大于其他的诊法。

这两点,是中医把舌诊比作观察脏腑、气血之“镜子”的理由,也是我们当今认识舌诊价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