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的展望
一、建立新的分支学科所需的条件
环顾学科发展的历史,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的建立和被认同,虽然所需条件很多,但下面是一些基本条件。
1.专业学术园地
有了这个园地,才有可能利用这个讲坛进行学术交流,发表新的学术见解,传播新的学术理论,形成新的学科。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起步,创办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介入放射学杂志》等。并在相关的骨科杂志中辟有“微创”栏目,使微创理论与技术及时传播推广。
2.相应学术团体
有了这个团体,就有了统率全国的学术领导机构,才能组织学术队伍,开展学术活动,培养专业人才。现已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等。
3.系统学术理论体系
具有系统完整的骨科微创学术理论体系,才有可能最终建成新兴的分支学科。单纯的微创骨科技术仅能扮演骨科学中的一部分,不过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在科学发展历史上,技术往往超前于理论研究成为基础理论实践的先导。
二、运用循证医学,促进微创骨科发展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师在获得了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循证医学的实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患者的参与:患者求医通常对医师寄予厚望,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和对健康的恢复极为关注。而医师的任何诊疗措施都必须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关键;②高素质的临床医师:临床医师是循证医学实践的主体,医师的理论水平、临床技能以及临床经验、医德医风决定着循证实践的水平和科学性;③最佳的研究证据: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是指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对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科学评价,获得最新最有效可靠,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证据为患者服务。微创骨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回顾总结,克服自身缺点,找出每一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摒弃那些单纯为了“微创”而实施的微创技术。疗效的最大化,副损伤的最小化,功能恢复的最佳状态,始终是微创骨科技术追求的目标。
三、为创建新的分支学科而努力
近二三十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纵观骨科的发展既实实在在,又深不可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对常见多发病的微创治疗将是骨科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并将出现新的突破,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我们要做的主要有:
1.转变观念,促进微创骨科发展
目前骨科的发展趋势是有限化、显微化和替代化,微创骨科就是有限化的突出代表。在明确了微创骨科在骨科学中的地位之后,就明确了该学科的技术发展方向,就会积极主动地跟上时代学科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去开拓,去工作。
2.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普及微创骨科技术
当前我国开展的微创骨科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既有一定优势和独创,又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优势和独创在于我们有传统丰富、细腻有致的正骨手法、针刀技术、骨外固定器疗法,经皮复位内固定技术;差距和不足在于我们的器械、材料、设备较为陈旧、粗糙、落后,内腔镜技术、介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开展的技术深度尚显逊色。因此在未来的一般时间内,普及这些技术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3.继续加强对微创骨科概念的讨论
目前微创骨科的概念尚不清楚,它们所包含的内容也未形成一致,因此尚未能形成统一的统率机构,这就难以形成独立的新的分支学科。
4.扎扎实实地做好理论研究工作
有关微创骨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已进行了很多,例如:关节镜下解剖,椎间盘镜下解剖,髓核溶解酶的药理与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激光源与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的原理,带锁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对膜内化骨与愈合的影响,空心螺钉与实心螺钉的力学性能比,不同关节部位骨折导针进针点的解剖与固定长度的稳定关系等,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有组织的学术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术期刊的大力传播,学术专著的陆续出版,微创骨科器械、装备、技巧日臻完善,特别是微创骨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的深入,这时为建立新兴学科的系统理论必将出现,那时,代表骨科学中新的分支学科——微创骨科就会被认可。
5.研制和开发新的微创骨科设备
在微创骨科手术所应用的新设备和器械依然会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做到图像和声音双向传送。微型机器人的研究,使之可以在完全无创或微创下进行图像采集和简单的手术操作。大型计算机和人工机械手的应用,将使远距离遥控操作成为现实。河南洛阳正骨研究所已成功研制出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完成闭合穿针、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其穿针和复位的精确度大大高于人工操作、且减少了X线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另外,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是尚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创骨科的理念应是每一位骨科医师的信念,微创骨科技术亦是每一位骨科医师的追求,纳米技术、组织工程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研究的深入,将使骨科进入另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盛华.骨科微创治疗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
2.鲁玉来.骨科微创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池永龙.脊柱微创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李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