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 序
吾自幼多疾,少年时立志学医,故投师于成都龙泉名中医张旭明先生门下,系统学习中医中药,计7年。弱冠即开设“燮昌药号”,悬壶济世。肇始医学生涯,在实践中深感学海无涯,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学无止境。于是,吾开始深研《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医学经典,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长于内科杂病,旁及妇、儿、外科及皮肤科。而立之年,学验渐丰,以治疑难杂症而闻名乡里,后当选为简阳县卫生协会执委,联合诊所所长等。在“文革”期间,曾停止医业,拨乱反正后,受“振兴中医”政策的激励,和区“振兴中医”领导小组的同志一道,筹建起了龙泉中医医院。为弘扬中医事业,拯救乏人乏术的中医,在区卫生局的支持下,开始总结、整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
吾将一些个案及运用前贤验方的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医药是治病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总得读书临证,遣方用药。医海无涯,为免效颦学步,故学习前人规矩准绳,使吾在千变万化的疾病面前能做出比较恰当的处理,在掌握基本规律后,又能随方就圆,不以古人之理法方药限我,免削足适履之讥。由于医疗实践需要,读书渐多,临证日久,在治病用药上,就比初步医林时要灵活得多。每在诊余之暇,进行临床思想方法的探索,总觉得不能以古人之理法,限制自己的思路,或辨证组方,或以法统药,虽不敢说左右逢源,不过“假筌以求鱼”耳。吾有生之年先后撰写学术论文50余篇,除了在省、市、区学术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还分别发表于各级期刊杂志上,尔后,将这些论文汇集成册,名曰《医屐残痕》,旨在为后学者提供一些捷径,或许能有裨益,是为引玉之用。因吾实从师承,学识粗浅,久虑该书词不达意,恐负出版之要求,故迟迟未敢投稿付梓,望吾后裔子嗣及门徒加以润色完善后方可问世。此乃吾之夙愿也。
丙寅孟夏月李荣光写于龙泉夜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