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花
概 说
菊花首载于《本经》,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生用。全国各地均产,而以产于南方者质量较佳,河南产者,量大质优,是四大怀药之一。从其花色来分,有黄菊花与白菊花两种。理论上讲,治疗风热感冒时多选用黄菊花,而明目时则多选用白菊花。
性能特点
菊花具有淡淡的清香,此之为辛味。若品尝,则既能尝到一定的甘味,其苦味也是比较明显的。菊花多采收于秋冬季节,性偏寒凉。因菊花能够疏散风热而归肺经,又能明目而归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本经》记载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皆系风热上攻所致。本品味辛微寒,质轻达表,能够疏散风热,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并配伍薄荷、连翘等,如桑菊饮。需要指出的是,菊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弱,只能用于轻证,对于重证,不可做主药。
2.明目:菊花归肝经,是治疗目疾的常用药,常与枸杞子配伍应用,如杞菊地黄丸即是补肾明目的常用成药之一,明目地黄丸亦含菊花,也是临床常用成药。菊花不仅能够治疗肝肾不足、目失所养所致目疾,对于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多泪等,也是常用之品,可与桑叶、夏枯草等同用。总之,菊花是明目最常用之品,无论虚实,均可应用。
3.平抑肝阳:肝阳上亢与高血压是两个交叉概念,中医的肝阳上亢多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西医的高血压病以肝阳上亢证最为常见。但二者不能画等号。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同时也具有清利头目之功,对于高血压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者,选用菊花既能降血压,还能止痛,可谓一举两得。从中医的角度讲,菊花能够平抑肝阳,还能清利头目,对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者,也是一石二鸟。菊花既能平肝降血压,又能明目,对于高血压病情日久出现眼底疾患者,选用菊花能够兼顾。为此,《本草经疏》评价:“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
现实生活中,菊花是常用的食疗药,对于素有高血压或目疾的患者,常饮菊花茶进行保健,这已经成为常识。
4.清热解毒:本品性寒,能够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疮肿,如体表组织的感染、痤疮等。对于体表组织的感染如疖子、小囊肿等,患者一般不找中医治疗。而对于较为难治的痤疮,中医还是有优势的。菊花所治的痤疮,多为热毒型。由于野菊花的清热解毒之力强于菊花,所以在治疗热毒痤疮时,野菊花更为常用,多与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或泡茶饮,5~30g。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明目时多用白菊花。然现在药房中一般不分。
使用注意
因菊花性寒,易伤中阳,胃寒者不宜长期饮用菊花茶。笔者素有胃寒,用菊花加枸杞子泡茶饮用一杯,即出现呃逆,饮用热水即可缓解,证实菊花与枸杞子合用时性寒明显。
临床经验
庞赞襄曾指出,菊花除了清肝明目外,还是很好的开郁散结、通利玄府的佳品,他除了在清经五花散方治疗外眼疾病用菊花外,多用于治疗眼底疾病,如经验方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即白菊花配伍柴胡、蝉蜕、木贼、羌活、防风、苍术、白术、赤芍、女贞子、生地、菟丝子、甘草组成。本人常用此方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外伤及黄斑疾病等,效果确实不错。配伍一些补气血、益肝肾滋补之品还可用于治疗白内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远视、弱视、迎风流泪等。正如《本草正义》所云菊花为“目科要药”。[沈丽珍.菊花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