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服务创造利润,得从设计和文化入手,给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专题丨服务管理 卓越服务 是一种利润战略
■忻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2.2%,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力。虽然服务业占比持续增长,中国GDP总量也已稳居世界第二,但在全球经济总量排名前15的国家中,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却是最低的。可见,中国的服务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8年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50个城市的2万家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未来3个月居民会在哪些项目增加支出上,调查结果由高到低排序为:旅游、教育、医疗保健、购房、大额商品、文化娱乐、保险等。这份调查表明,随着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再仅仅满足温饱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而是迈向对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而且日趋精细化和细分化。这些都说明服务业将大有可为。
既然市场的需求已经非常明显,那么企业作为供给方,不管来自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还是非服务业,应该如何把服务打造成产品,或将服务元素有机地融入现有产品,从而成为生产力重要的环节和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将是众多企业追寻的方向。
卓越服务的关键要素
要想把服务变成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强化客户黏性,最终成为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服务就不能仅是浮在表面的行为或口号,企业必须提供卓越服务。那么,什么是卓越服务?卓越服务来自服务设计和服务文化这两大层面。
服务设计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对卓越服务原理的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客户时,要有不同的服务设计。在你的行业,如何定义卓越?一个高端制造业的卓越服务,跟一个文化产业的卓越服务,它们聚焦的点肯定是不同的。其次是打造服务-利润链。很多企业都说自己提供免费服务,给消费者创造附加值。实际上,很多时候消费者愿意为服务买单,只要我们知道他的需求痛点,并据此设计和提供服务。
如果说卓越服务原理和服务-利润链是我们设计服务的起点,那么文化就是培育卓越服务的沃土。无论是国家文化、行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会对服务产生影响。比如,德国人认为好的服务,中国人不一定也认为好。酒店服务业认为自己的服务应该暖心,让消费者宾至如归,高端制造业则可能认为快速响应及时交付对客户更为重要。在企业层面,员工有没有服务的意识和意愿?有没有服务的能力?有意愿,也有能力,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才可能提供卓越的服务。
服务有四个重要的特点,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第一,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这时候,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我们该怎么管理好员工,又管理好顾客?我们需要员工有能力并愿意为顾客提供服务,同时也要管理好顾客的期望值,理解他要什么。第二,服务无法存储,有供无需即消失。所以,我们对供需管理要慎重。供过于求,成本会高,供不应求,顾客会不满意。对服务业来说,供求关系的把控极为重要。第三,服务是无形的。每个人对服务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怎么去定义?当然,无形的服务允许我们发挥不同的创意,提供多样的服务解决方案。最后,不同顾客对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千人千面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在运营流程和人员系统上两者兼顾,把控服务的质量和体验,实现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