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想家园:日本房市考察对中国房市的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全世界关注住房问题

与各处豪宅、别墅的所有者相反的是,当今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房子居住。让天下所有人都有房子居住,唐朝大诗人杜甫说出了他的心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居住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不断恶化,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住房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1)拥挤,基本服务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

(2)全世界有40%~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

(3)地球上人类居住区(城镇和乡村)有10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境况中。

1.世界住房日

为了唤起人们对人类自身住房状况和拥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的关注,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亦称“世界人居日”。联合国为每年的世界住房日定一个主题,并确定宣传活动的主办城市,旨在反思人类居住的状况和主张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权利。

2.国际住房年

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1987年为“无家可归者收容安置国际年(国际住房年)”。

1987年,也就是国际住房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国际住房年纪念邮票,图案由红、白、灰三色组成,构思新颖,简洁大方(见图1-3)。图案以红色房屋剪纸为主图,衬以白色房屋剪影,突出国际住房年主题。灰色砖形纹样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朴实、雅静、安稳,表现了中国目前许多住房建筑的民族风格。在主图中,房屋的栅栏伸入白底以及砖纹图样,使整个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以红喜鹊的剪纸造型来表达人们渴望得到环境舒适住房的愿望,象征着吉祥如意。右上角为国际住房年徽志,徽志和文字的安排井然有序,十分和谐。

图1-3 国际住房年邮票

1997年之前连续10年,联合国人居署都把住房问题作为首要解决问题,世界住房日主题也大多是解决个体居住权利问题,如1986年的“住房是我的权利”、1987年的“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1994年的“住房与家庭”、1995年的“住房——邻里关系”等。1997年之后,联合国人居署把视野放到了城市上,放到了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上。

2001—2010年,诸多学者评定中国处于实现城市化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对居住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生活质量,而现实依然是茫然无序的规划、只求百平方米住房而不求百年建筑的开发。

3.住房问题是当代的重要问题

人类居住条件(住房条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如今,中国人的住房环境大有改善,城市中再不是以前人们常见的家属宿舍和平房居民区,农村中也不再是草房、窑洞、陋室、土坑,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公寓、楼房,造型别致的塔楼、别墅,以及农村的小洋楼、庄园等。然而住房的外在形式的升级以及室内装修的豪华程度并不能完美地满足人们对住房的舒适度和环境健康水平的双重要求。令人瞩目的住房环境问题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随着当代人健康理念的增强,正备受关注。

2005年的世界住房日纪念活动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举行,以提醒全世界人民,“在印度洋海啸中有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至今仍有数十万人生活在帐篷和简易棚屋内”。

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05年世界住房报告的主题是“为都市住房融资”。该署执行主任阿巴得拉·阿巴斯说,大幅改善城市贫民的住房条件仍然任重而道远。他说:“我们估计要大幅改善6.7亿城市贫民的住房条件,从2005—2020年,估计每年将需要投入将近3000亿美元。”

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未来,全世界要集体负责。2007年世界住房日的全球宣传活动在荷兰海牙举行,同时在墨西哥蒙特雷举办了重大的宣传活动。当年的主题为“安全的城市、公正的城市”。联合国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公正意识,鼓励人们反思城市安全和社会公正所受到的越来越多的威胁,特别是城市犯罪与暴力的持续、强制驱逐的频发和居住权的保障缺乏,也包括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等。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必须要为所有居民提供包容性的居住环境。不管是穷是富,每个人都有权居住在城市,有权享有体面的居住环境、清洁的水,以及卫生、交通、电力和其他基础服务。如何做到这些,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巨大的挑战。

城市今天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威胁是强制驱逐与居住权的保障缺乏。强制驱逐的事例在世界各地都经常有所报道。它们往往和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推平违章建筑和贫民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强制驱逐在近些年得到了公众高度的关注,原因是免受强制驱逐已经成为国际人权法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

威胁城市安全问题对中央政府和城市政府都构成巨大的挑战,这是联合国选择“安全的城市、公正的城市”作为2007年世界人居日主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