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版前言

自本人的第二本“生物腐植酸”著作——《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出版后,来电来人咨询交流不断,这说明生物腐植酸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说明该书在理论阐述方面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两年多来,我们技术团队又开发了几个生物腐植酸新肥种。这些用植物有机营养的精华要素“组装”出来的新型肥料,单位面积用量比化肥还少,却能产生较好的应用效果,这用传统的肥料理论已经不能解释。于是我们一次次向传统的化学植物营养学发问,不断发现该理论体系的缺陷。170多年前由西方学者创立的化学植物营养学理论,以及几十年来我国大量学者据此演绎阐述而成的土壤肥料学经典,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生物腐植酸沿用矿物腐植酸理论,是不是走岔了路子?这两个大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

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许多领域相应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理论创新更为稀缺。这不但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发展不科学、不平衡产生的负面作用不断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负能量”,会对社会产生破坏力。变革就是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以舒缓消解“负能量”的积累,使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在农业领域,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而带来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转变,也积累了太多“负能量”,产生了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就是所谓“化学农业综合征”。可是当人们痛定思痛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时,许多人把眼光转向有机农业。一种否定和排斥化肥的倾向出现了。有机农业被解读为纯有机种植,这可能使我们走入另一误区。

农作物的问题在土壤,土壤的问题在肥料,土壤肥料问题路在何方?这既是农业专家们的焦虑,也是政府部门领导者们的求索。

我们力图通过对生物腐植酸肥料的深入研究,找到植物营养中有机与无机和谐之道,并把其贯彻到肥料的生产技术和施肥技术中去。我们不但制造并验证了几种有机肥力相当于普通有机肥10倍以上的“超级有机肥”,而且找到了标示和检测其肥力的量化指标——有效碳(EC),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有机碳肥的技术标准。这就为和谐施肥、科学施肥直至信息化计量施肥,找到了新的精细高效的有机营养肥种。

这是一个著述与科研同步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一个个预期研发目标的实现,理论上的认识也一步步深入。回头一望,发现生物腐植酸只是一道桥梁,走过了它就是有机碳肥的世界!用植物有机碳营养这盏明灯,可以照亮探索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真谛的崎岖小路。我们开始了建立植物有机碳营养理论体系的尝试。当植物有机碳营养“二通道说”清晰起来时,当第三本“生物腐植酸”浮现出“有机碳肥”这条主线时,我们可能离真理更近了。如果我们真的撬开了一扇藏宝阁之门,我们多么渴望更多的人共同来探寻挖掘和分享里面的财宝。因为这将是全人类的无价之宝!

本书最后章节提出了基于“物质大循环”理念的“城市型农业”和“农业型城市”的构想,这既是对建设美丽中国伟大事业的衷心祝愿,也作为我们与读者继续交流的一组新命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教授多次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观点表达支持,还把他最新力作《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全文发给了我。该文广博深邃,对植物营养和肥料理论有多项独到的创新观点,对本书的立论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对有机碳肥的研发工作,受到了我国农业界老一辈德高望重的领导郝盛琦老先生的高度关注和热情鼓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段瑞春会长欣然为本书作序。我们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中国农业科学院朱昌雄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廖宗文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周霞萍教授都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关心和指导。另外,于天夫、刘昱杞先生也为本书的编写做了大量协助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李瑞波   

2013年8月于福建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