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 饮片切制
知识目标:掌握各类药材切制技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能依据饮片质量标准,判断所炮制饮片的成品规格是否合格。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传统和现代切制设备与方法;能够使用正确的切制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具备对炮制后的饮片进行外观和内在质量的鉴定技能;能够遵守中药饮片生产GMP相关规定,从事饮片切制岗位工作。
一、必备知识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用的中药,统称为饮片。饮片切制是中药炮制的工序之一,是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工艺。
饮片切制历史悠久,是油“呚咀”发展过来的。早在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细切”“削”“剡”等早期饮片切制用语。制药事业历经汉、唐发展到南宋时期日臻完善,如南宋末年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杭州已有制售“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作坊了。但“饮片”一词直到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一书中的柴胡项下,才明确提出“药肆中俱切为饮片”。从此,医药书籍开始引用,并沿用至今。
切制饮片传统上是用手工方式。如今,大都用机器切制,并出现了具有一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中药饮片厂。饮片切制的科研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在操作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饮片切制的目的
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饮片切制的厚薄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一般按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
2.提高煎药质量
由于饮片与溶剂的接触面增大,可提高药效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煳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
3.利于炮炙
药材切制成饮片后,便于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还有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提高炮炙效果。
4.利于调配和贮存
药材切成饮片后,体积适中、洁净度提高、含水量下降,既方便调剂,又降低了霉变、虫蛀等风险而利于贮存。
5.便于鉴别
对于性状相似的药材,饮片切制便于鉴别,防止混淆。
6.利于制剂
在制备液体剂型时,药材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制备固体剂型时,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使处方中的药物比例相对稳定。
(二)切制前的水处理
干燥的药材切成饮片必须经水处理过程,目的是使药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使质地由硬变软,以便于切制。明代《本草蒙筌》载:“诸药锉时,须要得法,或微水渗,或略火烘。湿者候干,坚者待润,才无碎末,片片薄匀,状与花瓣相侔,合成方剂起眼,仍忌锉多留久,恐走气味不灵,旋锉应人,速能求效。”凡以水处理的药材,须先经过净制程序和水处理中洗净泥沙,再根据药材的质地、种类和季节等情况灵活选用,并要严格控制水量、温度和时间,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其软化适中。故水处理的目的主要为:①洁净药物,除去泥沙杂质;②调整或缓和药性,降低毒性;③软化药材,便于切制饮片。
1.常用的水处理方法
常用的水处理的方法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
(1)淋法(喷淋法) 淋法即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操作时,将药材整齐堆放,用清水均匀喷淋。喷淋的次数根据药材质地而异,一般为2~3次,均需稍润,以适合切制。本法多适应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如薄荷、荆芥、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甘草等。
淋法处理时应注意防止返热烂叶,每次软化药材量以当日切完为度,切后应及时干燥。若用淋法处理后仍不能软化的部分,可选用其他方法再进行处理。
近年来,有些药材已在产地加工,如藿香、益母草、青蒿等,均采用趁鲜切制。
(2)淘洗法 淘洗法是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操作时,将药材投入清水中,经淘洗后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稍润,即可切制。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短,故又称“抢水洗”。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五加皮、瓜蒌皮、白鲜皮、合欢皮、南沙参、石斛、瞿麦、陈皮、防风、龙胆等。大多数药材洗一次即可,但有些药材附着多量泥沙或其他杂质,则需用水洗数遍,以洁净为度,每次用水量不宜太多,如蒲公英、紫菀、地丁等。
淘洗法要在保证药材洁净和易于切制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抢水洗”,操作力求迅速,缩短药材与水接触时间,防止药材“伤水”和有效成分的流失。
目前,大生产中多采用洗药机洗涤药材。洗药机的工作过程是将待洗药物从滚筒口送入后,启动机器,打开开关放水。在滚筒转动时,喷水不断冲洗药物,冲洗水再经水泵打起作第二次冲洗。洗净后,打开滚筒尾部放出药物停车。此种洗药机的特点是:①由于利用导轮的作用,故噪音及震动很小;②应用水泵作用,使水反复冲洗,可以节约用水。
(3)泡法 泡法是将药材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操作时,先将药材洗净,再注入清水至淹没药材,放置一定时间,视药材的质地和大小、季节、水温等灵活掌握,中间不换水,一般浸泡至一定程度,捞起,润软,再切制。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如萆薢、天花粉、木香、乌药、土茯苓、泽泻、三棱等。
泡法操作时受药材体积、质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体积粗大、质地坚实者,泡的时间宜长些;体积细小、质轻者,泡的时间宜短些。有些质轻遇水漂浮的药材,如枳壳、青皮在浸泡时,要压一重物,使其泡入水中。
春、冬季节气温较低,浸泡的时间宜长些;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浸泡的时间宜短些。总之,药材在浸泡过程中,注意泡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药材“伤水”和有效成分的流失而降低药效。本着“少泡多润”的原则,以使之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为准,保证药物的质量。
动物类药物采取不换水法进行,即将药材置缸内,放水淹过药面,加盖泡之。由于微生物繁殖,造成筋膜腐烂,以除去附着的筋、肉、膜、皮等,而留下需要的骨质。之后洗净,干燥。如龟甲、鳖甲、鹿角等。
(4)漂法 漂法是将药材用多量水,多次漂洗的方法。操作时,将药材放入大量的清水中,每日换水2~3次。漂去有毒成分、盐分及腥臭异味。古代常用长流水漂。本法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醃制过的药物,以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附子、肉苁蓉、昆布、海藻、五谷虫、人中白等。
漂的时间,可根据药材的质地、季节、水温而灵活掌握。其标准:有毒的药物,药材切开,取少量放于舌尖上,以半分钟以内不刺舌为准;有盐分的药物,以药物无咸味为准;有腥臭味的药物,如五谷虫、人中白以漂去臭味为度。漂后切制,干燥即得。
(5)润法 润法是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的容器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的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药物的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
①润的方法。有浸润、伏润、露润等。
A.浸润。以定量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准,如酒浸黄连、木香,水浸郁金、枳壳、枳实等。
B.伏润(闷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用缸(坛)等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如郁金、川芎、白术、白芍、山药、三棱、槟榔等。
C.露润(吸湿回润)。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如当归、玄参、牛膝等。
②润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润法时间长短应视药物质地而定,如质地坚硬的需浸润3~4天或10天以上;质地较软的,浸润1~2天即可。但润药的时间又因季节气温高低而异,如夏、秋宜短,冬、春宜长。
B.有些药物,如大黄、何首乌、泽泻、槟榔等质地特别坚硬,不易一次润透,需反复闷润才能软化。方法是:第一次闷润后,摊开晾晒至表面略干,然后再堆积起来遮盖闷润,如此反复操作至软化为度。晾晒时,如药物表面过干,可适当喷洒清水,再堆积闷润。
C.夏季润药,由于环境温度高,要防止药物霉变,对含淀粉多的药物尤应特别注意,如山药、天花粉等,很容易出现发黏、变红、变味现象。对这些药物进行闷润时应勤加检查,防止发生霉变。如出现发黏情况,应立即以清水快速洗涤,然后摊开晾晒,再适当闷润;同时避免变红、变味的现象出现。润药是关键,如方法得当,既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有效成分损耗,有“七分润工,三分切工”之说法。
润法的优点:一是有效成分损失少;二是饮片颜色鲜艳;三是使水分均匀,饮片平坦整齐,很少有炸心、翘片、掉边、碎片等现象。
此外,还有些药材不适宜用上述方法处理,需要采取蒸、煮等法使之软化。如木瓜用蒸法蒸透后趁热切片,呈棕红色,既可保证质量,又便于切片;鹿茸先刮去茸毛,加酒稍闷,置高压锅脐上喷气趁热切片,边蒸边切,这样利于切制和保证质量;又如黄芩要清蒸后趁热切片,使其断面呈鲜黄色,若用冷水浸润后切片,断面变绿色说明发生了质变,从而降低了疗效;还有一些药材,如川乌、盐附子、天南星、熟地黄等,均采用酒蒸或加辅料煮后进行切片。
2.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习惯称“看水性”“看水头”。现将常用检查法简要介绍如下。
(1)弯曲法 长条状药材软化至握于手中,大拇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药材略弯曲而不易折断,即为合格,如白芍、山药、木通、木香等。
(2)指掐法 团块状药材以软化至手指甲能掐入表面为宜,如白术、白芷、天花粉、泽泻等。
(3)穿刺法 粗大块状药材以软化至以铁扦能刺穿而无硬心感为宜,如大黄、虎杖等。
(4)手捏法 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药材以软化至用手捏粗的一端,感觉其较柔软为宜,如当归、独活等。部分块根、果实、菌类药材,如延胡索、枳实、雷丸等,以润至手握无“吱吱”响声或无坚硬感时为宜。
(三)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1.饮片类型及选择原则
(1)常见的饮片类型及规格 饮片的形态取决于药材的特点、质地、形态,以及各种不同的需求,如炮制、鉴别、用药要求的不同等。由于全国各地区用药习惯有所不同,各地饮片差异较大。药材的自然状况对于决定饮片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饮片切制的操作和临床疗效,而机器切片多为横片、段、丝等。现以《中国药典》和各省市炮制规范指出的饮片类型为准,将常见的饮片类型分述如下。
①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对于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药材,根据需要在入药时,可分别制成极薄片。如羚羊角、鹿角、松节、苏木、降香等。
②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白芍、乌药、槟榔、当归、木通、天麻、三棱等。
③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粉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山药、天花粉、泽泻、丹参、升麻、南沙参等。
④斜片。厚度为2~4mm,适宜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倾斜度小的称瓜子片(如桂枝、桑枝),倾斜稍大而体粗者称马蹄片(如大黄),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称柳叶片(如甘草、黄芪、川牛膝、银柴胡、漏芦、苏梗、鸡血藤、木香等)。
⑤直片(顺片)。厚度为2~4mm,适宜形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白术、附子、何首乌、防己、升麻等。
⑥丝(包括细丝和宽丝)。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桑白皮、秦皮、合欢皮、陈皮等均切细丝;荷叶、枇杷叶、淫羊藿、冬瓜皮、瓜蒌皮等均切宽丝。
⑦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又称“节”,短段称“咀”。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香薷、益母草、党参、青蒿、佩兰、瞿麦、怀牛膝、北沙参、白茅根、藿香、木贼、石斛、芦根、麻黄、忍冬藤、谷精草、大蓟、小蓟等。
⑧块。为8~12mm3的立方块。有些药材煎熬时,易煳化,需切成不等的块状,如阿胶丁等。
(2)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①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如乌药、槟榔、当归、白芍、木通等。
②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如山药、天花粉、茯苓、甘草、黄芪、南沙参等。
③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情况,选择直片、斜片等。如大黄、何首乌、山药、黄芪、桂枝、桑枝等。
④为了对药材进行炮炙(如酒蒸),切制时,可选择一定规格的块或片。如大黄、何首乌等。
⑤凡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有易煎出的药材,可切制一定长度的段。如木贼、荆芥、薄荷、麻黄、益母草等。
⑥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成一定宽度的丝。如陈皮、黄柏、荷叶、枇杷叶等。
2.饮片的切制方法
饮片切制在不影响药效,便于调配、制剂的前提下,基本上采用机械化生产,并逐步向联动化生产过渡。目前,由于机器切制还不能满足某些饮片类型的切制要求,故在某些环节,手工切制仍在使用。
手工切制用的切药刀,全国各地不甚相同,但切制方法相似。操作时,将软化好的药物,整理成把(称“把活”)或单个(称“个活”)置于刀床上,用手或一特别的压板向刀口推进,然后按下刀片,即切成饮片。饮片的厚薄长短,以推进距离控制。有些“个活”,如槟榔,可用“蟹爪钳”加紧向前推进。刀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饮片的质量。手工切制生产量小、劳动强度大,但切出的饮片平整、平滑,类型和规格齐全,外形美观,弥补了机器切制的不足。
对于木质及动物骨、角类药物,用上述手工和机械工具切制较难,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工具,如镑刀、刨刀、钢锉、斧类等,以利于操作。
(四)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保存药效,便于贮存,必须及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1.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置日光下晒干或置阴凉通风处阴干。《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有“……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有各法”。晒干法和阴干法都不需要特殊设备,如水泥地面、药匾、席子、竹晒垫等均可应用,具有经济方便、成本低的优点。但本法占地面积较大,易受气候的影响,饮片亦不太卫生。
一般饮片均用晒干法。对于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较多、色泽鲜艳,和受日光照射易变色、走油等类药物,不宜曝晒,通常采用阴干法。一般药物的饮片干燥传统要求保持“形、色、气、味”俱全,充分发挥其疗效。现将不同性质的药物及干燥方法,归纳为八个类型分述如下。
(1)黏性类 黏性类药物(如天冬、玉竹等)含有黏性糖质,潮片容易发黏,如用小火烘、焙,原汁不断外渗,会降低质量,故宜用明火烘焙,促使外皮迅速硬结,使内部原汁不向外渗。烘焙时颜色随着时间演变,过久、过干会使颜色变枯黄,原汁走失,影响质量,故一般烘焙至九成即可。掌握干燥的程度,只需以手摸之,以感觉烫不黏手为度。上烘焙笼前摊晒防霉,旺火操作要注意勤翻,防止焦枯,如有烈日可晒至九成干即可。
(2)芳香类 芳香类药物(如荆芥、薄荷、香薷、木香等)保持香味极为重要,因为香味与质量有密切的关系,香味浓就是质量好。为了不使香味走散,切后宜薄摊于阴凉通风干燥处。如太阳光不太强烈也可晒干,但不宜烈日曝晒。否则温度过高会挥发香气,颜色也随之变黑。如遇阴雨连绵天气,药材快要发霉,也只能用微火烘焙,决不能用猛火高温干燥,导致香散色变,降低药物的效能。
(3)粉质类 粉质类就是含有淀粉质较多的药物,如山药、浙贝母等。这些药材潮片极易发滑、发黏、发霉、发馊、发臭而变质,必须随切随晒,薄摊晒干。由于其质甚脆,容易破碎,潮片更甚,故在日晒操作中要轻翻防碎。如天气不好,要用微火烘焙,保持切片不受损失。但火力不宜过大,以免烘至药物外色焦黄。
(4)油质类 油质类药材(如当归、怀牛膝、川芎等)极易起油。如烘焙,油质就会溢出表面,色也随之变黄;火力过旺,更会失油后干枯影响质量,故宜日晒。如遇阴雨不能日晒,也只能用微火烘焙,以防焦黑。
(5)色泽类 色泽类药材(如桔梗、浙贝母、泽泻、黄芪等)含水量不宜过多,否则不易干燥。如白色类的桔梗、浙贝母宜用日晒,越晒越白;黄色类的泽泻、黄芪,如日晒则会毁色,故宜用小火烘焙,且可保持黄色、增加香味,但不能用旺火,以防焦黄。
2.人工干燥
人工干燥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本法的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比自然干燥卫生,并能缩短干燥时间。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生产实践中设计并制造各种干燥设备,如直火热风式、蒸气式、电热式、远红外线式、微波式干燥设备,其干燥能力和效果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干燥设备正在推广和不断完善,适宜大量生产。
人工干燥的温度,应视药物性质而灵活掌握。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干燥后的饮片须放凉后再贮存,否则,余热能使饮片回潮,易于发生霉变。但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以控制在7%~13%为宜。
(五)饮片的包装
饮片的包装系指对饮片盛放、包扎并加以必要说明的过程。我国由于中药材产地较为复杂,各产区适用的中药材包装也不相同。目前多数饮片厂生产出的饮片无统一的包装标准。包装材料都采用麻袋、化纤袋、蒲包、竹筐、木箱等,混乱不一,致使饮片污染严重,易沾上麻袋纤维和灰尘,含糖类和淀粉类的药材易发生虫蛀和霉变。由于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包装不善而带来的饮片混淆和发错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再次,饮片的包装不善会严重影响饮片的保管、贮存、运输和销售。
饮片包装的作用:①方便饮片的存取、运输、销售;②有利于饮片的经营和防止再污染;③有利于饮片的美观、清洁、卫生和定期监督检查;④有利于促进饮片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
饮片包装的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根、根茎类,种子、果实类,花类,动物类药材的饮片 全部用小包装加大包装的方法。小包装用无毒聚乙烯塑料透明袋,根据饮片的质地不同而固定装量,一般为0.5kg、1.5kg、2kg等。放入饮片检验合格证后封口,装入大包装(可用大铁盒或硬纸箱)中。在小包装里面和大包装外面都注明饮片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批号、厂名。必须注意的是,对于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的饮片,必待凉透后方可包装,否则会出现结露和霉变现象。
(2)对于全草类和叶类药材的饮片 可用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包装,固定装量为10~15kg一件。封口时同样要放入检验合格证,并在外面印上饮片的品名、数量、规格、生产批号和厂名。
(3)对于矿物类和外形带钩刺药材的饮片 宜用双层或多层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装,以防泄露。
(4)对于贵重、毒剧药材的饮片 宜用小玻璃瓶、小纸盒分装到一日量或一次量的最小包装,并贴上完整的使用说明标签。
合理的包装可以保证饮片质量,使其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而中药饮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产品包装设计也是相当重要。好的设计既要体现产品的价值、产品造型的美观,又要经济、实用、方便,体现出中药饮片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在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
在饮片生产中,只有认真按照炮制工艺操作,才能保证饮片质量。如果药物处理不当,或切制工具及操作技术欠佳,或切制后干燥不及时、贮存不当,都可能影响饮片质量。一般易出现下述现象。
1.连刀(拖胡须)
连刀是饮片之间相牵连、未完全切断的现象。系药物软化时,外部含水量过多,或刀具不锋利所致,如桑白皮、黄芪、厚朴、麻黄等。
2.掉边(脱皮)与炸心
前者是药材切断后,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形成圆圈和圆芯两部分;后者是药材切制时,其髓芯随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系药材软化时,浸泡或闷润不当,内外软硬都不同所致。如郁金、桂枝、白芍、泽泻等。
3.败片
败片是指与同种药材饮片的规格和类型不一致、破碎及其他不符合切制要求的饮片。主要系操作技术欠佳所致。
4.翘片
翘片即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系药材软化时,内部含水分太过所致,又称“伤水”。如槟榔、白芍、木通等。
5.皱纹片(鱼鳞片)
皱纹片是饮片切面粗糙,具鱼鳞样斑痕。系药材未完全软化,“水性”不及或刀具不锋利,或刀与刀床不吻合所致。如三棱、莪术等。
6.变色与走味
变色是指饮片干燥后失去了原药材的色泽;走味是指干燥后的饮片失去了药材原有的气味。系药材软化时浸泡时间太长,或切制后的饮片干燥不及时,或干燥方法选用不当所致。如槟榔、白芍、大黄、薄荷、荆芥、藿香、香薷、黄连等。
7.油片(走油)
油片是药材或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黏液质渗出的现象。系药材软化时,吸水量“太过”,或环境温度过高所致。如苍术、白术、独活、当归等。
8.发霉
发霉是药材或饮片表面长出菌丝。系干燥不透或干燥后未放凉即贮存,或贮存处潮湿所致。如枳壳、枳实、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远志、麻黄、黄芩、泽泻等。
二、实训操作实例
(一)黄芩饮片切制(机械切制)
1.软化
取净黄芩大小分档,分别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圆汽”后再蒸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片。
2.切制(用直线往复式切药机操作)
(1)检查设备、盛料盘洁净状况,必要时进行清洁。
(2)检查电源,观察设备传动系统、齿轮箱、压刀夹具、进料皮带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机身是否可靠接地。
(3)检查各润滑部位是否需润滑。
(4)接通切药机电源,点动试机。机器运行无障碍后关闭切药机,将盛料盘置于出料口。
(5)启动切药机。
(6)调整切药机的切制档位,将拨杆上小球所处的位置调整至“截断长度-齿轮挡位配位表”表中的“内”。
(7)将蒸后的黄芩趁热铺于切药机输送带上,由输送带自然送至刀口处进行切片。铺放要均匀,不能用手去挤压。
(8)在操作过程中,应及时清理输送带下侧附着的黄芩。
(9)操作结束,关闭切药机开关,然后切断总电源。
(10)清理输送带、切药刀片、刀口处及转动部位的药材。
(11)用不锈钢铲将切药机刀口处黏附的药屑铲净,并用洁净布蘸清洁剂清洗,随后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再用干洁净布擦干。
(12)用毛刷刷净切药机加料斗、出料口内外壁,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再用干洁净布擦干。
(13)将切药机链条拆下,先用铲子铲干净,再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必要时蘸清洁剂擦拭,再用干洁净布擦干。
(14)电器部位用干洁净布擦拭干净。
(15)用消毒剂消毒设备。
3.干燥(用热风循环烘箱操作)
(1)检查烘箱及盛料盘的洁净状况,必要时进行清洁。
(2)开启电源,启动仪表控制仪,将温度设置在60℃。
(3)启动风机,待运行正常后启动加热装置。
(4)当温度达到60℃时,打开烘箱门,将盛有黄芩片的盛料盘置烘箱内,关好烘箱门进行烘制。
(5)烘制过程中,经常检查温度和饮片干燥程度。
(6)干燥结束,先关加热装置,待温度下降至40℃左右时,再关风机和电源。
(7)用刷子刷洗盛料盘上黏附的饮片,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在烘箱内烘干。
(8)将烘箱内壁用湿洁净布擦拭干净。
(9)用湿洁净布(电器部位用干洁净布)擦拭烘箱外壁,再用干洁净布擦干。
4.筛去药屑
用筛子筛去药屑。
5.包装
将已筛去药屑的黄芩片装入无毒的聚乙烯塑料中,用热封机封口。
6.填写生产记录
填写黄芩相关的生产记录。
(二)陈皮饮片切制
1.软化
将净陈皮铺在竹匾内,均匀喷洒适量饮用水,上面用湿纱布覆盖,闷润4~8h,至湿度均匀、内外一致。
2.切制
用手工切药刀将陈皮切成2~3mm的细丝。
3.干燥
将合格的饮片置盛料盘内,放置在通风处阴干或置于CT-C型热风循环烘箱中低温烘干。
4.包装
筛去碎屑,将陈皮置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中,用热封机封口。
三、任务实施
(一)任务单
饮片切制
1.任务内容
对大黄、黄芩、干姜、陈皮、益母草进行饮片切制。
2.技能目标
(1)掌握切药刀的正确使用。
(2)掌握药材的软化方法、程度及条件。
(3)掌握饮片的干燥方法。
3.器具材料
盆、竹匾、簸箕、切药刀、压板、烘箱等;大黄、黄芩、干姜、陈皮、益母草等中药材。
4.操作过程
净药材→洗、润→切制→干燥→半成品→检验→包装→检验→成品入库。
(1)大黄 将净大黄放入盆内,用清水浸过药面约15cm。体粗大者,浸泡4~5h;体细小者,浸泡2~3h。捞出后置润药台上,上用湿纱布覆盖,堆润24~28h。达不到软化程度时,将大黄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后再进行堆润。用铁丝插入大黄内检查其软化程度,若有2/3能顺利插入,纵切成2~4mm的厚片,晾干。
(2)黄芩 取净黄芩大小分档,置沸水锅中煮3~10min,不断上下翻动,至用手折之能略弯曲时捞出,沥干水后,置容器内润8~12h,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将净黄芩置笼屉内,在沸水锅内隔水加热30min,待质地柔韧、内外软硬度一致时,取出趁热切成1~2mm的薄片,干燥。
(3)陈皮 将净陈皮铺在竹匾上,均匀喷洒适量清水,上用湿纱布覆盖,闷润4~8h,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成2~3mm细丝,于通风处阴干。
(4)干姜 将净干姜用水浸泡20~30min,捞出置润药台上,上用湿纱布覆盖后堆润;用手捏法检查软化程度,当干姜软硬适度时,切成2~4mm的厚片或1cm3的块,干燥。
(5)益母草 将净益母草喷淋清水,润4~8h置内外湿度一致时,切成10~15mm的段,干燥。
(二)操作单
1.注意事项
(1)药材应在净制后进行切制。
(2)浸泡水分要适当,软化太过或不及会影响饮片质量。
(3)手工切制持刀要从旁边持握,放刀要平稳。
(4)自然干燥要防风沙、尘土。
2.思考题
(1)药材为什么要切成各种类型的饮片?写出各种药材的软化方法、切制类型和干燥方法。
(2)浸泡软化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手工切制和机器切制有哪些注意事项?
(4)大黄为什么不宜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