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狠、准”地写好纪要
小文经过两次历练,的确上路了不少,接下来几周,小文又旁听了公司召开的多次各类会议,基本上熟悉了会议纪要写作的内容要求及大致流程。
但每次开会,小文都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总觉得会议纪要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文种。例如,办公例会纪要往往在会开完几个小时之内,就要写好报送领导审阅,宛如打一场“突击战”;有的讨论会参会代表七嘴八舌,讨论意见不易集中,如何把各方意见整理归纳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小文觉得写得再好的一份纪要,稍不小心也有可能被领导改成“大花脸”,而且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中,还容易出差错,一个错别字就把几天的辛苦工作抹杀了。所以一想到纪要写作,小文总觉得战战兢兢、“压力山大”。
这一天,小文进了山羊胡的办公室,汇报一下工作,顺便提到了上述困惑。山羊胡放下手头工作,闲聊中透着关心和安慰:“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磨炼,你已经进步了很多,总体上能够把纪要写作的任务扛起来了,我们对你的工作是满意的。因为咱们是企业,对效率要求高,文字工作同样要高效,要做到快、狠、准,不可能花太多时间精雕细琢。我们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质量不错的作品,减少领导修改的负担,也能较快地把领导要求传达下去。”
山羊胡继续说:“业务精进是永无止境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总结提炼,找出规律和成熟范式,这样工作就能驾轻就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线上,再进一步精益求精。”
小文一听很有兴趣:“我参加了这么些次会,觉得会议的种类不一样,开法也不一样,按道理纪要的写法也应该不一样,但我自己还没理出个头绪来。您能给我讲讲吗?”
山羊胡点点头说:“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会议纪要根据适用范围、内容和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办公会议纪要,也可以叫作日常行政工作类会议纪要,主要用于单位开会讨论研究问题,商定决议事项,安排布置工作,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如我们这里的领导例会纪要,领导办公会纪要。第二种是专项会议纪要,或者叫协商交流性会议纪要,主要用于各类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纪要,目的是听取情况、传递信息、研讨问题、启发工作等。比如开了一个座谈会,形成一个座谈会会议纪要。第三种是代表会议纪要,也叫作程序类会议纪要,它侧重于记录会议议程和通过的决议,以及今后工作的建议,如党代会会议纪要、职工代表大会会议纪要等。”
看到小文听得津津有味,山羊胡继续说道:“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不同,正文部分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第一种是集中概述法,也叫综合式。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第二种是分项叙述法,也叫条项式。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用序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还有一种是发言提要法,也叫摘录式。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要求,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小文一听,高兴地笑起来:“太好了,记住了这几种方法,就有了模板,就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山羊胡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话锋一转:“当然,模板也不是万能的,有了模板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写好,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个人素质的提升,所谓‘功夫在诗外’。我们很多会议讨论的都是专业内容,需要我们理解消化。我们还要从管理和领导艺术的角度理解领导讲的内容,现在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会议上讨论党建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方面更不能出错。因此除了掌握基本套路,更要多学习,包括对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和党建知识的学习。”
山羊胡继续往下讲:“首先就是文字功底要扎实,你是新闻专业出身,问题不大。其次是对单位情况和涉及行业的情况要了解,你有时间要钻研一下业务,对很多行业知识和专有名词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闹笑话,还要专门加强党建方面知识的学习。最后是做好案头工作。每个会议召开之前都需要不少的材料,我们要早做准备,会前尽量熟悉会议内容,这样在会上接收的信息就会更多一些,思考也会更深一些。虽然会上我们不发言,但是在精神层面要能跟得上领导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小文连连点头称是。山羊胡也越说越来劲:“我个人理解,会议纪要的写作有时候像翻译工作,只不过是从口语到规范化公文语言的翻译。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其中‘信’指内容要准确无误,‘达’是译文要通顺畅达,‘雅’是说文字要优美。纪要的写作实际上也是一个‘翻译’的过程,‘信、达、雅’同样可以作为工作的标准,尤其是‘信’和‘达’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公文写作和翻译肯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举翻译的例子,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在公文写作中要做到触类旁通,不要就公文写作谈公文写作,而要善于从文学、历史等其他学科中汲取智慧,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说完这些话,山羊胡转身回头从书柜里抽出一本淡黄色的书籍。小文抬眼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六个大字——《李宗仁回忆录》。
“这不是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写的口述史著作吗?难道它也与纪要写作有关?”小文疑惑地问道。
山羊胡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缓缓说道:“在我看来确实有相通之处。唐德刚写《李宗仁回忆录》的严谨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国外学者曾将这部著作评价为‘一个历史制造者与一个历史学家合作的产物’。实际上,就像纪要写作一样,口述历史绝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录下来那样简单,而是要经过考订、补充和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唐德刚自己的回忆,《李宗仁回忆录》真正是李氏口述的内容只占全书的15%,但全书的语言表达、口气习惯都采用李宗仁的桂林官话,记叙得栩栩如生。”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摩挲着这本书。
小文深有感触,但也有些不解地问:“我看过一些学者评价说,《李宗仁回忆录》是口述史领域的扛鼎之作,为口述历史这一古老方式树立了活的范例。我们写的纪要与它相比太小儿科了,怎么能比呢?”
山羊胡肃然道:“历史就是由一件件事累积而成的。我几年前参与一本单位史志书籍写作时,曾经专门到档案室里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其中很多就是公司的纪要、请示、报告等各类公文材料,至今读来仍然栩栩如生、记忆犹新。当时我就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今天的企业公文实际上就是明天的企业史料,我们现在撰写的这些纪要,以后就存在档案库里供后人查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知道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多一些敬畏感。”
山羊胡话语和缓,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光芒。小文不停地点头,若有所悟地陷入沉思之中。听到最后,小文说:“是啊,唐德刚先生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敬业,很值得我们在公文写作中学习。在纪要写作中,特别是一些专业类会议纪要的写作中,我今后要多做一些细致的案头工作,碰到自己不懂的专业术语和有待确认的数据,一定百分之百逐一查证校验,确保万无一失。”
山羊胡看着他,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神情。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