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书的用处
什么是创?是创造、创作、创意、创始?
什么是新?是新颖、新奇、全新、新鲜?
什么是创新?发明和创新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业?是立业、事业、产业还是职业?
什么是创业?创新和创业是什么关系?
对个人而言,创新有多难、有多易?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就可以达到的吗?创新创业和“做平凡人”“参加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什么关系?有矛盾吗?是否可以兼顾?
在中国目前环境下,只能做进口替代创新、轻资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微创新吗?如何做国际级的原创?如何创建国际品牌?
理工男都读过各种成功故事。哪些适合你?哪些可以复制?需要什么特殊的理念才能走出自己独特的路?怎样才能出名?怎样才能为世界做出贡献?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和能力?
如果你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交叉路口,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是读硕士、博士继续深造,还是出国进修抑或是参加工作?年轻人在社会上的生存压力大,冒险成本很高,创新创业这件事与你的幸福和生存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喜欢科研。科研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科研?应该选择什么方向去学?
有些读者甚至可能不想进行一般的创业,而是要打造一个硅谷级的技术公司并且拥有很多股份,那么你应该如何选择技术或商业方向?什么样的项目产品和技术容易打动投资者的心?要做到哪一步才能得到投资?
几个博士后问我:“我想创新,可是我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如果不成功怎么办?我怎么才能确保看准了?有没有好的思路发生器?”
创新需要专注一件事情,十倍的改进,十年的苦功。需要个人一万小时的积累。从知识到赚钱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理工男在今天怎样准备和设计事业?怎样开拓自己的创新潜力?坚守和墨守成规有什么区别?空想和大胆突破的界限在哪里?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理工科背景的年轻人。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读者问自己一些没有问过的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同时提供思考的工具和模板,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胜算。年轻人是创新创业的主力:有时间,有最新的社会视角,没有拖累。但是年轻人成功的概率也很小,因为没有失败的经验教训,很多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盼着努力带来成功和幸福,相信成功一定在未来等待,认为只要个人天天向上和勤学苦练就会水到渠成。
对于理工男,事业的成功和个人幸福是独立又关联的话题。大部分人渴望成功但是不知道成功的代价,同时害怕失败,甚至不能承受被别人拒绝。年轻人一方面需要积累和历练,通过失败教训去快速成熟,另一方面还要花时间去找工作谋生存,开始职业生涯。这本书就是希望有技术背景的年轻人能够在时间点、定位和取舍上找到最好的平衡。
创新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国家的立命之本。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前就赶上新石器时代的农耕这个创新,社会很早就进入了小康和稳定的状态。那时欧洲社会还在茹毛饮血。1750年,英国人的纺织革命带来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波,让传统的棉纺织业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质量、降低了价格,靠机械化创新打造了日不落的不列颠帝国。从此之后,欧美走上了一条持续了数百年的工业革命的创新之路。这些国家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直到现在领先进入生物医药、数字化和高端制造业,持续领先中国。
历史证明,制造业确实能引领一个国家的富强。最近几十年来制造业的转移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与世界的差别达到二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极小地步。可以说,唯一缺的就是百年的积累和科学的态度,教育的优异,顺应时代的制度和理念。保持制造业的优势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工业革命正在加速:知识爆炸,技术变化极快,人口快速增长。一个国家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的今天,中国制造的优势必须靠创新设计、品牌提升、提高效率、凝练内功、增加内需、提高供给侧水平来维持。本书的目的就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系统的思考和执行工具。
2015年,笔者最感到惊讶的就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咖啡馆!星巴克里面总是人满为患。为什么一个美国人舒尔茨(Howard Schultz)能想起开咖啡连锁店,把一个古老的产品(咖啡)和曾经遍布中国的古老概念(茶馆)变成上市公司(星巴克),变成遍布世界的时尚?这主意不需要技术,多容易呀!下一个这样的主意在哪里?在2015年的中国,到处可见顺丰、EMS、亚马逊、京东的快递小车。这些概念并不是新的,是模仿美国的FedEx和UPS。为什么在美国当年有人能想起用远远超越邮局的价格去做“次日达”快递?为什么这种服务会风靡甚至在三十年后统领世界?
互联网时代,网上卖书的火了,但是卖狗粮的没有火,这是为什么?你现在敢建立一个专卖有机狗粮的网站吗?你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掉的1999年会进场吗?(百度和谷歌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二维新材料)的英国教授。为什么这两位年轻科学家能靠一张碰过铅笔芯的胶纸带拿到诺贝尔奖,而有的人坐拥上千万元资金却做不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成果?中国的科技政策应该如何释放科研人员的聪明智慧?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持续了五百年,中国现在能不能在科技和创新上全面赶超欧美和日本,重新引领世界文明?
苹果公司不断地做被世界拥戴的产品——苹果电脑、iPod、iPhone手机。为什么有人说乔布斯是伟大的创新家?他好像什么重要的科技也没有发明,很多主意好像还是基于别人的创意,这也算创新吗?为什么苹果公司能在纷杂的mp3播放器市场上脱颖而出,集成别人的发明就做出了iPod?按照这条路数,还有其他的领域可以被变革吗?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到美国的奥特莱斯店扫几百美元的Coach包还说便宜?是什么驱使消费者购买这些看来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这是欲望还是需求?是简单的“坑人”吗?如何把中国自己的品牌卖到外国去?
这里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作为一个在中国和美国生活过多年的人,我经历了学生、学者、创业人员、科研管理者和教师等多个阶段,对各种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困惑和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对东西方的社会和技术理念有切身的解读,对科技和商业创新的各种元素有多年的体验和教训。这些综合的经验让我知道,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有很多问题和困惑,很多基于错误的逻辑和不假思索的假设幻想,有时候又无谓地充满犹豫但是没有人去问和讨论。读完这本书,希望读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回答以上这些问题。理工男应该是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本书会破除很多容易长久迷惑人的“白日梦”,让年轻人早日体会到创新的珍味,把力气用到刀刃上,尽快进入人生的角色和境界。
这本书收集了我半生的经历和十年的思考。我希望每一个年轻读者都可以少走至少十年的弯路和慢行线,能够快速把握时代赋予你的创新机会。对于喜欢开发技术的理工男,这本书能让你选择最好的方向。对于想开公司或者想赚钱的人,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找到低风险上路的引桥。这本书还可以教你如何在别人之前预料到未来将会刮起的大风并且很早就开始准备。这本书让你更快地读懂时代的窗口和大趋势,而不是跟风附和。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定义。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可能是理想主义者加工作狂,每天都想工作,喜欢工作,想做大事。你也可能是现实主义者,想做平凡人,每天都要留些时间来休息和玩儿。这本书对两种人都有用。
如果你是现实主义者,这本书教你:①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大、最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后可以把时间留出来用于消遣;②选择并坚持做一件事情实现个人积累;③最早看到潜藏的属于你的大机会,在别人看懂之前抓住;④了解你的公司和你的竞争对手的想法,升职涨薪。
如果你是理想主义者,这本书教你:①设计人生,尽早知道世界和人生的底细,让你的累值得;②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件重要、有意义而且感兴趣的事,锁定值得做一辈子而且会让你对人生满意的产品和技术,用大主意去影响世界而不是做很多小事情让世界影响你;③知道每天需要做什么准备和热身;④判断主意好坏,产生好的主意,果断脱离冥思苦想的泥潭和羁绊。
创新创业好像不是必做的事,似乎属于一种另类的工作。如果不去创新创业,其他的选项可以是做普通工作,或者去财经领域赚大钱。但实际上,创新创业不是一个工作,而是世界的一个自然,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一种积极又折中的活法。对于理工男来说,创新甚至事关你自己的幸福。事业的成功和个人的幸福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你要生活中有爱,就要有时间去和爱你的人分享。俗话说:“你要是爱一个人,就给他(她)时间。”时间不是钱,而是你的资产,比钱要金贵得多。要有时间,就必须用好你的时间,而不是简单地“刻苦”和“拼命”。其次,你的工作好,事业有成,轻松赚大钱,世界观深刻,也会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体会更多的幸福。
本书教读者如何认识时机、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很多人会说创新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和正确的时间点(right place, right time),这个很重要。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1)正确解读现在和你所在的环境并不容易;
(2)如果你有科学技术背景,为你的或别人的技术找到属于它的正确的发力时间和市场并不容易;
(3)很多人喜欢解决问题,可是找到和定义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容易;
(4)先发制人,在时机到来之前为未来做准备并不容易,不用指望任何人会在乎、会同意、会帮助、会指点。
希望本书能帮助每一个读者更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在艰苦但充实的创新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充实,在为世界制造愉悦和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满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