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画:赏年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6 韩信钻胯终成大器

韩信,淮阴(江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功成被贬,结局悲惨。《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有功高无二的美誉,但功高震主,却落个诛杀灭宗族的下场。司马迁评价韩信说:韩信是最早提出统一天下的伟大战略的人,他和刘邦一起在汉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后,就和刘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夺取代国,打败赵国,威胁燕国,乘胜向东攻击并占领了齐国,往南又在垓下消灭了楚国。汉朝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大抵说来都是韩信的功劳。又说:他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简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齐名。

韩信是一个平民,性格放纵,不拘礼节,既没有被推选为官吏,又没有经商谋生的本事,只得常常依靠别人的施舍糊口度日,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有一天,韩信在淮阴街上被一位屠夫挡住了去路,屠夫当众奚落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如果是条不怕死的汉子,就拿你的配剑刺我;如果怕死的话,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权衡利弊,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就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那个屠户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这就是著名的典故“胯下之辱”。韩信有远大志向,能忍常人不能忍的屈辱,这是“大忍”。一个普通的有志之士,当时机尚未成熟时,他所能做的事情就只有忍耐而已,能忍得了一时的屈辱,具有英雄豪杰的气概。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不愧为大丈夫。民国年画《历史故事四条屏》之《淮阴王》描绘的就是这个故事。

民国年画《历史故事四条屏》之《淮阴王》

韩信发迹在于他结缘萧何,韩信投奔刘邦,只是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但萧何非常赏识韩信。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实际上是将他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也逃走了,萧何听说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问萧何为什么也逃跑,萧何回答说:“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韩信。”刘邦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为什么只追韩信?”萧何向刘邦推荐说:“韩信是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于是就有了“国士无双”的成语。萧何又说:“大王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韩信就是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决定起用韩信做大将。于是,择日斋戒,搭起高坛,举行仪式,亲自登坛拜将。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清代年画《萧何月下追韩信》、民间彩绘年画《萧何月下追韩信》都描绘了这一故事。

清代年画《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带兵“多多益善”,当的第一任官职是仓官,后来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老百姓取其吉祥寓意,又能者多劳,奉他为仓神。如清代北京纸马《太仓之神》刻绘仓神端坐案前,手中执笔,前有簿子,似乎在记载人在世的功过善恶,从而定夺贮存此人财富的多寡,案前有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的天平秤。仓神韩信还有四位配享之神,两位老者,两位壮者,他们是掌管升斗的神祇,另外还有一个面目狰狞的大耗星君,正从口袋里往聚宝盆倒金银财宝。

民间彩绘年画《萧何月下追韩信》

清代北京纸马《太仓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