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恐慌期
语文教学越教越忐忑
当今中国普通教育之目的是什么?
校长说:办学首先要考虑到自身的生存。学校何以立足?唯有考试成绩、升学成绩。
老师说:如何被学校认可、家长认可、社会认可?你的学生考试成绩好,谁说你不行都没用。
家长说:孩子上学为了什么?就是考个好成绩,升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
……
是的,当今中国普通教育之目的是什么?似乎谁都说不清楚,似乎谁都又说得清楚。其实,无须讳言,也无须唱高调,总括一句话:当今中国普通教育之目的就是“考个好成绩”!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学校、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全都不惜代价地自发地走在了一起,对一个“共同”的“受体”(学生)施行“高压政策”。这无不意味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今中国普通教育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慌期和疲惫期。
语文教学恐慌种种
我们还是先关注一下我们当前的教育。
某名校(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名)不仅有一“情报”组织,专司搜集全市各校“尖子生”的信息,而且每到招生的前期,校长都会(甚至半夜)给“尖子生”和其家长打电话,许诺优惠(签约免费甚至学校出钱买生源),动员其来校就读。理由是,丢弃优秀生源无异于坐以待毙。校长说:“什么是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必须有优质生源。”一语道破天机。
某附中因某届中考成绩在全区排名不佳,于是乎惶惶不可终日。在暑假教委严令不许补课的情况下,顶风而上,补课被批。
每次考完,绝大部分老师都为成绩而“惶恐滩头说惶恐”。某校在区期中统考完后开总结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统考成绩在该科排名最后的老师甚为不满,说:“这次最后是你班,下次如果仍然是你班,怎么交代得过去?!”这时,旁边一位班里学生考得也不太好的年轻女教师便不由得哭了起来,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都复习到了还考得不好。只觉得当老师心里总有一种恐慌感……”
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紧张地问:“哪有小升初的班?你‘占位’(指你想上哪个学校,就得参加那个学校办的小升初的辅导班)了吗?什么时候考试?我们孩子已经报了4个课外班了,就星期六晚上有时间,星期六晚上有没有班?……”
每到统考前,区(片、县等)主管这科教学的教研员都会召开全区(片、县等)的集体研讨会(也叫集中进修),统一划“考试复习范围”,反复“叮嘱”和“暗示”要教给学生“这样”复习,“那样”复习……参加“研讨”或“进修”的老师们也出奇地比往常来得多,都“神经质”地盯着台上“面授机宜”的人……
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这么恐慌过:学校恐慌,校长恐慌,老师恐慌,家长恐慌,学生恐慌,主管的教研员恐慌,全社会恐慌……以至于恐慌到了让所有的孩子都喘不过气来。
这种种恐慌其实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种种恐慌。上述那个女老师哭诉的情景就是我在一次参加活动时的亲身经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常常在恐慌中,也曾经十分着迷似的关注自己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也曾经多次在班上对学生发泄自己“恨铁不成钢”的不满。
题记
韩麦尔先生满怀深情地告诉他的学生:“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是都德《最后一课》中的一个片段)我们的母语又何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可语文课却逐渐沦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究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