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5年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又称“商品生命周期”,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是产品或商品在市场运动中的经济寿命,主要是由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的变化所决定。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回答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2提供曲线

答:提供曲线又称为相互需求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一国进出口的贸易意向随着商品的相对价格(交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提供曲线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簇以及可发生贸易的各种不同相对价格推导出来。

二、选择题

1轮胎的需求弹性等于-1.3,而且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如果对轮胎生产征收每个轮胎1美元的税收,那么均衡价格将(  )。

A.不变,因为税收是在生产环节征收,而不是在消费环节

B.上升1美元

C.上升不足1美元

D.下降不足1美元

【答案】C

【解析】对轮胎生产征收每个轮胎1美元的税收,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上移一个单位,均衡价格必然上升。设需求弹性为Ed,Ed=-1.3,供给弹性为Es,Es>0,则每个轮胎1美元的税收中消费者承担的税负为Es/(Es-Ed),即均衡价格上升1×Es/(Es-Ed)<1。

2蛛网模型以(  )为假定前提。

A.需求量变动存在时滞

B.生产者按照本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供给量

C.需求量对价格缺乏弹性

D.供给量对价格缺乏弹性

【答案】B

【解析】由蛛网模型的假设可知,商品供给是上期价格的函数,即生产者按照本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供给量。

三、简答题

1用弹性分析法来分析贬值的时滞效应和J曲线。

答:(1)弹性方法是通过放松贸易乘数理论中关于价格不变这一前提假定,导入了出口需求弹性这一非常重要的概念,从而发现了利用出口扩张方法来消除贸易逆差的条件,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2)弹性方法来调整国际收支会遇到与时间有关的时滞效应。时滞效应即调整时滞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实际部门的贸易量的调整需要有一个过程。这样,就会从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差滞。这种时间差滞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与汇率的变动在时间上并不是同步的,于是就产生了国际收支调整的J曲线。

(3)J曲线的产生是由于一国的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往往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即当本币贬值时,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的变动往往先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逐步得到改善。这种变动的轨迹呈J字形状,故称J曲线。因此,J曲线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ηX+ηM|<1,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ηX+ηM|>1,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2简述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答:(1)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均衡时产出与利率的关系;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均衡时产出与利率的关系,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了经济处于内部均衡;BP曲线描述的是国际收支平衡下的产出与利率的关系,在BP曲线上经济处于外部均衡。如果IS、LM和BP曲线交于同一点,那么经济同时处于内部和外部均衡,如图1所示。

图1 IS-LM-BP模型

(2)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假定下,如果国外利率是既定的,则当国内利率高于国外水平时,资本就会无限地流入本国,就会出现大量的资本流入以及国际收支的盈余。反之,若本国的利率低于国外水平时,资本就会大量外流,就会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分析表明,BP=0一定是一条位于国外利率水平上的水平线。在水平线以上的点对应国际收支盈余,以下的点对应国际收支赤字。

(3)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假定下,如果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那么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那么此时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3为什么说当代金融危机是一种系统性危机?

答:(1)金融危机不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2)金融危机发生时,一般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动带来的冲击引起的。投机冲击就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基本经济条件恶化时发生的,由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导致的;另一种则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是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此题中的当代金融危机更多的是指第一种。

(3)之所以说当代金融危机是一种系统性危机,是因为现代金融危机的发生涉及到的环节之多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当代金融危机一般都会涉及到各个部门,首当其冲的是一个国家的外汇体制。其次涉及到了一个国家国内的各个经济部门,再次深入影响到各个生产性的部门。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仍是因为这些部门的内部结构有些问题,否则国际游资亦不易轻易攻击。

4试述宏观政策目标及它们相互间的制约关系。

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

经济增长,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

(2)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制约性

货币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相同也有相冲突的地方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这两者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导致失业增加。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目标之间的冲突首先表现在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上。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所以按照菲利普斯曲线,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合点,而不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是四大目标之间的另一有待协调之处。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原因也就是上面分析物价上涨与充分就业关系所说明的道理。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还表现在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上。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要,同时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带来支付能力的增强,一部分本来用于出口的商品被用来国内消费支出。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出口的增长慢于进口的增长,这就可能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就资本项目而言,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的流入,外资流入可能使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物价稳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上。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利率。但利率的降低,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有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并使资本项目恶化。如果经常项目不能保持顺差或者这种顺差不足以抵补资本项目逆差的话,就可能使国际收支失衡。然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如果采取的是降低货币供应量而非降低利率的办法,那么外资可能继续流入,而且由于国内物价的下降和总需求的减少,经常项目可能因出口增加和进口而出现顺差。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又并不总是与平衡国际收支相矛盾。

处理上述目标之间的冲突,无非是:第一,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第二,侧重于权衡或选择,视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由于对目标间冲突协调的难度看法不同,各国中央银行也就有着不同的政策选择目标。

四、论述题

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与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答:生产要素也称生产资源,它包括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因素或条件,既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也包括技术、知识、信息、专利和品牌等等。

(1)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价值的创造必须将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财富的生产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产物。使用价值的生产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技术与管理不仅在具体产品生产中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也影响着价值量的大小。技术、管理等要素决定生产的效率,从而影响价值创造过程,乃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个别企业采用某种新的要素如新的工艺或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可以使其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大的决定于资本、技术、管理,甚至制度等因素。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人力资本。现代经济学越来越重视管理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或者说是管理、制度等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要采取要素分配的方式,这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

要素在社会财富创造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不意味着由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要素创造的使用价值只能分配给劳动,其他要素也应当参与分配。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特定的经济运行方式决定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形式。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只要生产要素采取市场配置方式,则收入分配就必然采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稀缺性与属于不同所有者所有,决定按要素分配的普遍性。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必要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而生产要素的普遍稀缺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无限的随意地得到。二者的结合,导致了人们对它的占有。这样,当生产要素再投入生产过程中时,必须经过其所有者的同意,并分给所有者相应的生产成果,即形成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只要存在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则一定存在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必然性。

五、计算题

1考虑一个具有如下行为方程的开放经济:C=c0+c1Yd-c2r+c3W;I=b0+b1Y-b2r;W=Ms+B;Md=m0+m1Y-m2r;Ms=Md;Im=v0﹢v1Y;X=X。这里,Y是产出;C是消费;G是政府支出;Yd是可支配收入;r是利率;W是净出口,I是投资;B是债券;Md是货币需求;Ms是货币供给;X是出口;Im是进口。假定税收=tY+T。

(1)请解释上述方程中的参数的经济含义。

(2)在上述方程中,哪些是外生变量,哪些是内生变量。

(3)推导IS曲线和LM曲线。

(4)求解均衡产出。

解:(1)c0是自发性消费部分,c1是边际消费倾向,c2是利率对消费的影响参数,c3是净出口对消费的影响参数。b0是自发性投资部分,b1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b2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m0是自发性货币需求,m1和m2分别表示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v0表示自发性进口,v1表示进口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t表示税收对国民收入的系数,T表示自发性税收。

(2)根据变量的经济学意义可知,c0、b0、m0、v0、X、c1、c2、c3、b1、b2、m1、m2、v1、Ms、B和W都是外生变量;C、Yd、r、I、Md、IM和Y都是内生变量。

(3)推导IS曲线方程

因为税收=tY+T,可支配收入Yd=(1-t)Y-T,且W=Ms+B代入消费方程可得:

C=c0+c1Yd-c2r+c3W=c0-c1T+c1(1-t)Y-c2r+c3(Ms+B)

根据净出口的定义可得:

NX=X-Im=X-v0-v1Y

由四部门均衡等式Y=C+I+G+NX可得IS曲线方程:

推导LM曲线方程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s=Md可得LM曲线方程:r=(m0-Ms)/m2+m1Y/m2

(4)根据(2)c0、b0、m0、v0、X、c1、c2、c3、b1、b2、m1、m2、v1、Ms、B和W都是外生变量,设

则IS曲线方程可简化为:r=A0+B0Y。

令C0=(m0-Ms)/m2,D0=m1/m2,则LM曲线方程可简化为:r=C0+D0Y。

联立求解IS-LM方程,可得:Y=(A0-C0)/(D0-B0)。

2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3Q,成本函数TC=Q2+2Q。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政府企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使其达到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

(3)如果政府打算对该垄断厂商征收一笔固定的调节税,以便把该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都拿去,试问该笔固定税的总额是多少?

(4)如果政府对该垄断厂商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产品税1单位,新均衡点如何?

(5)试比较以上三种作法对消费者的影响。

解:(1)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TR-TC=(10-3Q)×Q-Q2-2Q=-4Q2+8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8-8Q=0,解得:Q=1。

将Q=1代入P=10-3Q,得P=7;

将Q=1代入π=-4Q2+8Q,得π=4。

(2)根据成本函数可得边际成本为:MC=dTC/dQ=2Q+2。

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P=MC,因此有:10-3Q=2Q+2;

解得:Q=1.6,P=5.2;

将Q=1.6,P=5.2代入π=PQ-Q2-2Q,得:π=2.56。

(3)由(1)可知:垄断厂商的超额利润是4,当政府征收固定税拿走垄断厂商的超额利润时,政府应当使固定税等于4,此时垄断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4)如果政府对垄断厂商的每单位产品征收1单位的产品税,相应的使得MC曲线向上移动一个单位。因此,征税后均衡条件为MC+1=MR。

由需求曲线可得边际收益MR=10-6Q。代入征税后均衡条件,可得:(2Q+2)+1=10-6Q;

解得:Q=0.875。

将Q=0.875代入P=10-3Q,得P=7.375。

将Q=0.875,P=7.375代入π=PQ-Q2-3Q,得π=3.0625。

(5)消费者能从第一种方法即政府迫使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扩大产量中得到好处,因为他们能以较低价格买到较多商品。第二种方法即政府对劳动者征收一笔固定调节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直接得到好处,因为价格和产量没有任何变化。第三种方法即政府对垄断厂商征收1单位的单位产品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好处,反而受损。因为征收单位产品税后,产量下降了0.125单位,价格却上涨了0.375单位。这意味着垄断者把部分单位产品税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了消费者。以上三种方法都使厂商利润下降,尤其第二种方法使利润下降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