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核酸化学

4.1 复习笔记

一、核酸的类别、分布和组成

1类别

核酸分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RNA中又分mRNA、tRNA和rRNA三种,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RNA。

2分布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质(chromatin)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90%的RNA存在于细胞质中,10%存在于细胞核中,rRNA主要存在于核糖体内。

DNA和RNA核糖和嘧啶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组分区别如表4-1所示。

表4-1 RNA与DNA组分上的区别

3组成

(1)核糖及脱氧核糖

表4-2 RNA与DNA的组成与鉴定

(2)嘌呤碱

嘌呤碱为核酸中的嘌呤类物质,主要为腺嘌呤(A)和鸟嘌呤(G)两种,次黄嘌呤、黄嘌呤与尿酸是腺嘌呤的代谢产物。

(3)嘧啶碱

嘧啶碱为核酸中的嘧啶类物质,核酸中存在的嘧啶碱有胞嘧啶(C)、尿嘧啶(U)及胸腺嘧啶(T)3种。DNA含胸腺嘧啶,RNA含尿嘧啶。

二、核苷与核苷酸

用核酸酶水解核酸可得到核苷酸,核苷酸经核苷酸酶水解又产生核苷和磷酸。核苷酸为核酸的组成单位,核苷和磷酸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物质。

图4-1 核酸、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1核苷

核苷是由嘧啶和嘌呤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相连组成的,嘌呤核苷是第9位氮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第1′位碳相连,嘧啶核苷则由嘧啶第1位氮与糖第1′位碳相连。天然的核酸中只有5′-核糖磷酸。

表4-3 核苷的类别

2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所组成。含核糖的核苷酸称核(糖核)苷酸,含脱氧核糖的核苷酸称脱氧核(糖核)苷酸。

表4-4 核苷酸的类别

(1)核苷酸的结构

核苷酸分子中糖基与磷酸基的连接方式为核糖基的第2′、3′和5′碳位上的自由羟基,分别与磷酸连接可生成3种核糖-磷酸酯异构体。

此外还有环式结构如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

(2)核苷酸的性质

一般物理性质

核苷酸为无色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具有旋光性,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很稳定。

互变异构现象

凡碱基上有酮基的核苷酸都有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常同时存在,并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在体内核酸结构中酮式占优势,这对于核酸分子中氢键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紫外吸收

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所以碱基、核苷及核苷酸在26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

核苷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核苷酸分子既含磷酸基,又含碱基,是两性电解质,有等电点。

(3)核苷酸重要的衍生物

ATP类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

辅酶核苷酸:如尿苷-5′-二磷酸葡糖(UDPG)在代谢中作为辅酶以供给葡萄糖;烟酰胺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辅酶A等都参加氧化还原和其他代谢。

核苷多磷酸和寡核苷多磷酸类化合物。

三、DNA的结构

1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核苷酸的序列。

(1)DNA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由一个核苷酸脱氧核糖第5′的磷酸与另一核苷酸脱氧核糖第3′位的-OH相连成3′,5′-磷酸二酯键,没有支链。核苷酸链碱基的顺序是5′→3′。

(2)与DNA结构研究有关的工具酶

与DNA研究有关的工具酶如表4-5所示。

表4-5 与DNA研究有关的工具酶

(3)DNA分子中核苷酸的序列

化学断裂法

化学断裂法利用一种多核苷酸激酶在被测DNA样品的5′端羟基上标记32P,然后根据碱基所在位置分为G、G+A、T+C和C 4组,采用不同专一性试剂修饰碱基,使每组样品在其特定碱基位断裂,即得长度不同的核苷酸片段。

链终止法

链终止法又称双脱氧法或酶法,是用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为核苷酸链合成的抑制剂,根据DNA复制原理制备各种核苷酸片段。从互补链的核苷酸序列,即可推知被测核酸的核苷酸序列。

DNA测序的新方法

DNA杂交法(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MALDI-TOF质谱法、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2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通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Watson与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大多数天然DNA是双链DNA,也有单链、三链和四链的DNA。

(1)DNA的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式DNA的经典模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结构的下列特点: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形成右手双螺旋,它们平行地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绕。

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有两条螺旋形的凹槽,一条深而且宽,称为大沟,另一条浅而且窄,称为小沟。这些沟对DNA和蛋白质的相互识别是很重要的。

碱基位于螺旋的内部,脱氧核糖和磷酸位于螺旋的外侧,它们组成多核苷酸链的骨架。

双螺旋的直径是2nm,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0.34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螺旋的一转。

两条多核苷酸链由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连,A与T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三个氢键。这种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称作碱基互补。

碱基互补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DNA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等的分子基础。

(2)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DNA双螺旋结构很稳定的,稳定DNA结构的主要有3种作用力。包括:

氢键

A与T相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相配对,形成3个氢键;G与C配对更稳定,DNA结构的稳定性与G+C的百分含量成正比。

碱基堆积力

碱基形状扁平,疏水,分布于螺旋的内侧,大量邻近碱基对的堆积,使其内部形成一个强大的疏水区,与介质的水分子隔开,这种现象称疏水作用。

离子键

磷酸基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可以有效地屏蔽磷酸基之间的静电斥力。

(3)DNA双螺旋的种类

右手螺旋DNA

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DNA结构时,因DNA钠盐纤维样品相对湿度或盐的种类等条件不同,双螺旋结构的特征也不相同,通常用A、B、C 3种类型,均为右手螺旋。

表4-6 不同类型右手DNA双螺旋比较

左手螺旋DNA

左手螺旋DNA分子中磷原子的走向为锯齿形,因而被称为Z-DNA。其结构特点为:

a.左手螺旋DNA分子中每12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左手螺旋,比右手螺旋DNA的直径略细。

b.碱基对偏离螺旋轴心而比较靠近螺旋分子外表,呈现碱基比较暴露的状态。

c.小沟深窄,大沟平坦而不明显。

d.Z-DNA中的鸟嘌呤为顺式,核糖的C-3′外露,而右手螺旋DNA分子中的鸟嘌呤为反式,核糖C-2′为外露。

(4)DNA的三链结构和四链结构

三链DNA

三螺旋DNA是在双螺旋DNA的大沟中插入第三条链,从而形成三股螺旋,有Py型和Pu型两种类型。

四链DNA

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的研究表明,合成序列(T/A)m Gn(m=1~4,n=1~8)的单链DNA中4个鸟嘌呤可通过Hoogsteen碱基配对,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四螺旋结构,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鸟嘌呤四联体。

3DNA的三级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上进一步扭曲、折叠而形成。

(1)超螺旋结构

环状DNA分子的双螺旋多转几圈后产生额外张力使DNA内部使原子的位置重排,DNA发生扭曲,这种DNA双螺旋的扭曲为超螺旋。

双链环状DNA可形成共价闭环DNA的超螺旋结构和开环DNA等三级结构,其中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一种最常见形式。

(2)超螺旋的分类

负超螺旋

放松DNA双螺旋形成的超螺旋为负超螺旋,自然界存在的超螺旋DNA分子绝大多数是负超螺旋,负超螺旋有利于DNA的解链,在DNA的复制和转录中具有重要意义。

正超螺旋

旋紧DNA双螺旋形成的超螺旋为正超螺旋。

4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结构的特点

真核生物形成高度有序和高度致密的结构——染色体。

(1)有重复序列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中有许多重复出现的核苷酸序列,为重复序列。除酵母以外的真核细胞都有重复序列,原核细胞中不存在重复序列。根据重复出现的次数不同,分为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单一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是指在整个基因组中重复的次数很高,大于105的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结构有关。

中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在整个基因组中重复次数为10~105。中度重复序列的DNA通常作为基因用,如rRNA基因、tRNA基因、组蛋白基因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等都属于中度重复序列。

单一序列

单一序列,又称单拷贝基因,是指在整个基因组中只出现1次或少数几次的序列。单一序列是作为基因用,绝大多数编码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卵清蛋白和丝心蛋白等)或酶的结构基因属于单一序列。

(2)回文序列

回文序列又称反向重复序列,回文序列变性和复性后可形成十字形结构或发夹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与DNA和蛋白质之间的识别有关。

四、RNA的结构

表4-7 mRNA、tRNA和rRNA的结构

1RNA的一级结构

(1)RNA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RNA的一级结构指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核苷酸的序列。RNA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有一个5′端和一个3′端的无支链RNA长链结构。

(2)RNA分子中核苷酸的序列

常用的RNA分子中核苷酸的序列测定方法有:

用专一性核糖核酸酶裂解RNA

用各种碱基专一的核糖核酸酶分别将RNA部分水解,得到长度不一的核苷酸片段,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后即可读出RNA的序列。

用化学试剂裂解RNA

同DNA序列测定的化学断裂法。

逆转录成cDNA

先用逆转录酶(又称RNA指导的DNA多聚酶),将被测RNA逆转录为互补DNA(cDNA),然后按照测DNA序列的化学断裂法或链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的。

(3)降解RNA的核酸酶

降解RNA的核酸酶称核糖核酸酶,这是一类水解RNA的酶。常见的具有专一性的有RNase和RNaseT1。非专一性核酸酶类如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专一性核糖核酸酶RNase和RNaseT1的功能如表4-8所示:

表4-8 RNase和RNaseT1的功能特性

(4)RNA的一级结构

tRNA的一级结构

tRNA为单链多聚核苷酸,核苷酸之间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主要结构特点有:

a.相对分子质量很小。

b.各种tRNA的链长很接近,一般在73~93个核苷酸之间。

c.各种tRNA中约有20多个位置上的核苷酸是不变和半不变的。

d.各种tRNA的3′端都为CCA,这是接受氨基酸的一端;5′端大多数为pG,少数为pC。

e.tRNA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

rRNA的一级结构

rRNA是指核糖体RNA,其一级结构是由3′,5′-磷酸二酯键相连的多核苷酸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不同亚基组成。rRNA中修饰碱基的含量比tRNA少得多,但有甲基化核苷的存在。

mRNA的一级结构

mRNA为单链多聚核苷酸,核苷酸之间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

a.mRNA种类多,分子量差异很大。

b.真核细胞mRNA为单顺反子,有5′-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中间的编码区编码一条多肽链。原核细胞mRNA为多顺反子,一条mRNA有多个编码区。

c.真核细胞mRNA5′端有一个帽子结构,可防止5′核酸外切酶的降解作用,同时有助于核糖体与mRNA的识别与结合。

d.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 3′末端有poly(A)结构,与mRNA分子的稳定性及运输有关,原核细胞mRNA没有poly(A)结构。

2RNA的二级结构

大多数RNA分子链的许多区域自身发生回折。回折区内的多核苷酸段呈螺旋结构。由于链的回折配对的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不能配对的碱基形成突环。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主要也是碱基堆积力,其次才是氢键。

(1)tRNA的二级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由五部分构成:氨基酸接受臂、DHU环、TψC环、可变环(或额外环)、反密码子环(图4-2)。

氨基酸接受臂由tRNA3′端和5′端附近的7对碱基所组成,3′端的CCA接受活化的氨基酸;

二氢尿嘧啶环:由8~12个核苷酸组成,具有两个二氢尿嘧啶,与tRNA分子的其余部分相连。

反密码环具有反密码子。

Tψc臂与一个含有TψC序列的环和一个可变环(或称额外环)相连;

额外环,又称可变环,位于TψC环和反密码环之间,其大小往往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图4-2 酵母丙氨酸tRNA(tRNAAla)的三叶草形二级结构

(2)rRNA的二级结构

rRNA的二级结构亦为三叶形。

(3)mRNA的二级结构

mRNA的二级结构也是通过单链自身回折而形成茎-环结构。

3RNA的三级结构

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形。

五、核酸的性质

1性状和溶解度

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钠盐溶解度较大。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可用乙醇和异丙醇沉淀核酸。

2分子大小

DNA和RNA分子量都很大,但DNA的分子量比RNA的更大,在1.6×106~2.2×109之间。DNA分子大多数是不对称的。

3酸碱性质

核酸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和碱基,磷酸基可解离放出H,碱基可接受H,具有酸碱性质。由于磷酸基的酸性较强,所以其等电点较低。RNA的等电点为pH 2.0~2.5,而DNA的等电点在pH4~4.5范围内。

4紫外吸收特征

(1)嘌呤和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因此碱基、核苷、核苷酸、核酸都具有紫外吸收特性,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2)A260=1.0相当于50μg/ml双链DNA,40μg/ml单链或RNA以及20μg/ml寡核苷酸。

(3)利用A260/A280可以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纯DNA样品A260/A280为1.8,纯RNA为2.0。

5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1)DNA变性

DNA变性定义

DNA变性是指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作用下发生断裂,使双链DNA解离为单链的现象。

熔解温度(Tm

a.溶解温度的定义

熔解温度又称DNA的解链温度,是指在解链过程中,DNA双螺旋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b.Tm值可作为衡量DNA样品均一性的标准。

c.DNA的Tm值与其DNA长短以及碱基的GC含量相关。GC的含量越高,Tm值越高,其经验公式为:(G+C)%=(Tm-69.3)×2.44。

d.溶液的离子强度越高,Tm值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DNA制品应保存在较高浓度的溶液中,常保存在1 mol/L NaCl溶液中。

DNA的增色效应

DNA的增色效应是指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的现象,是监测DNA双链是否发生变性的最常用的指标。

(2)DNA复性

复性的定义

复性是指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在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复性的制约因素

a.DNA浓度较高时,两条互补链彼此相碰的机会增加,易于复性。

b.因加热变性的DNA,当温度超过Tm后,即迅速冷却到低温时,不能复性,可以用来保持DNA变性状态。但当溶液维持在Tm以下的较高温度时,则可能复性,一般比Tm低25℃左右时最佳。

c.DNA片段的大小也影响其复性的速度,大的线状单链,其扩散速度慢,碰撞机会小。

(3)杂交

来源不同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多核苷酸片段在溶液中冷却时可以再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杂交作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硝酸纤维素滤膜能牢固地结合单链核酸,而不能结合双链DNA或双链RNA。

Southern印迹法,也称DNA印迹法,是指通过将待测的单链DNA转移并固定到特定的膜上并用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是检测目的基因的一种分子杂交技术。具体方法步骤如图4-3所示。

图4-3 DNA印迹法步骤

Northern印迹法,又称RNA印迹法,是将变性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RNA或与单链DNA探针进行杂交的方法。

Western印迹法,又称蛋白质印迹法,是根据抗体与抗原可以结合的原理,分析蛋白质的方法。

6沉降

沉降是指在超离心机的离心力作用下,核酸分子下沉的现象。沉降DNA时常用氯化铯作介质。DNA的浮力密度与DNA分子构象有密切关系。经沉降后的分布图如图4-4所示。

图4-4 DNA的沉降

六、核酸的生物功能和实践意义

核酸是基本遗传物质,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上占有重要位置,在个体的生长、生殖、遗传、变异和转化等一系列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

1DNA的生物功能

(1)DNA是基本的遗传物质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基因的基础化学物质。在遗传过程中DNA的具体作用有两方面。

在细胞分裂时按照自己的结构精确复制传给子代。

作为模板将所储遗传信息传给mRNA。

细菌的转化实验第一次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感染实验,又一次直接证明了具有遗传作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DNA与变异

基因突变的定义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基因突变的类型

按基因结构改变的类型可分为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和机制如表4-9所示.

表4-9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机制

(3)DNA与病变

DNA与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又称先天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产生的,即是DNA结构改变的结果。如血红蛋白链中的谷氨酸密码子发生突变变成缬氨酸导致镰刀状贫血病的发生,缺乏产生促黑素生成的酪氨酸酶的基因引起白化病。

DNA与癌变

DNA与癌变的关系十分复杂,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DNA结构改变,形成了一种变异的癌细胞的DNA,这种变异的DNA生物体不能修复,最后会导致癌症。

(4)克隆与克隆化

克隆是指由单一亲代细胞用无性繁殖产生的子代细胞。形成克隆的过程称克隆化。利用克隆技术可使新引入的基因扩大化,产生大量DNA、单克隆抗体和某些稀有蛋白质。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上有着重要作用。

2RNA的生物功能

(1)RNA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RNA的功能和特性

3种RNA(mRNA、tRNA和rRNA)都参与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RNA可通过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中心法则和逆转录过程传递遗传信息。具体的功能如表4-10所示。

表4-10 mRNA、tRNA和rRNA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功能特性

遗传密码

a.密码子

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是mRNA上3个相邻的核苷酸序列,一个密码子就代表一种氨基酸。共有64个密码子,AUG称为起始密码子,UAA、UAG、UGA 3个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只作为肽链合成终止的信号。

b.反密码子

反密码子是tRNA上与mRNA密码子结合的特殊碱基三联体。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作用示意图如图4-6所示。

图4-5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

(2)RNA与遗传

部分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3)RNA在传递遗传信息上的作用

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tRNA是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适配器。

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翻译工作的场所。

遗传信息从DNA转录到mRNA,从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称为中心法则。逆转录现象的发现证明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逆转录到DNA,这一现象丰富了中心法则。

3核酸与病毒

(1)病毒是含DNA或RNA的核蛋白,结构以核酸为中心,外包以保护性蛋白质外壳,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病毒一般为棒状和球状,有无定形者,病毒RNA一般为发夹形。

(2)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常见的DNA病毒有:牛痘病毒、T4噬菌体。

RNA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TMV)、小儿麻痹病毒、流行感冒病毒、呼吸道及肠道病毒。

4核酸及其水解产物在人类生活上的实践意义

目前,人类已利用核酸的水解物,如腺苷三磷酸(ATP)、肌苷酸(5-IMP)、环腺苷酸(cAMP)以及核酸水解后的核苷酸混合物等,已应用于医学(如ATP、cAMP、核酸水解物“核酪”)、工业(5-IMP用作增鲜剂)和农业(核酸水解物用作农作物的增产)等各方面。

七、核酸的分离、合成和鉴定原理

核酸分离和纯化的原则:DNA要注意保持分子完整性,RNA注意尽可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

1DNA的分离纯化

DNA的分离纯化步骤:将细胞破碎,提取DNA,然后用苯酚或氯仿等除去蛋白质,用2倍体积的乙醇沉淀DNA,得纤维状DNA。用RNA酶除去RNA,再去多糖等杂质,得较纯的DNA。最后用柱层析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最终得到纯的DNA。

2RNA的分离纯化

RNA的提取可采用苯酚提取法,破碎细胞做成匀浆时,直接加入含水苯酚,使含水苯酚与匀浆一起振荡,然后离心。上层水相含RNA和多糖,取出水层,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使RNA沉淀,再进一步纯化。

3合成

人工合成核酸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酶促合成法,另一类是化学合成法。酶促合成法主要是利用核苷酸磷酸化酶或有关专一性核酸聚合酶合成DNA或RNA。

4鉴定和含量测定

(1)核酸的鉴定

RNA的鉴定方法

浓盐酸和苔黑酚(3,5-二羟甲苯)与RNA反应生成绿色物质,可以鉴定RNA,也可以在670nm测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RNA的含量。

DNA的鉴定方法

DNA在酸性条件(冰醋酸和少量浓硫酸)下与二苯胺反应生成蓝色物质,可以鉴定DNA,也可以在595nm测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DNA的含量。

(2)核酸含量的鉴定

根据磷元素的含量测定

RNA中含磷量为9.0%,DNA中含磷量为9.2%,因此可以根据磷元素的含量计算DNA和RNA的含量。含磷量的测定是用浓硫酸将核酸消化,使其有机磷变成无机磷,然后与钼酸铵定磷试剂作用,生成蓝色的钼蓝。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和磷含量成正比,可在660nm比色测定。从磷的标准曲线可知样品中磷的含量,从而求出核酸的含量。

根据核糖和核脱氧核糖的含量测定

DNA与二苯胺反应生成蓝色物质,RNA与苔黑酚反应生成绿色物质,再利用比色法计算DNA和RNA的含量。

紫外吸收法

实验室中常见的是测量核酸在260nm和280nm的吸光度(A值),从A260/A280的比值可判断样品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