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文 化

一、考点精讲

(一)中国文化史

1.思想

(1)古代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

表1-13 诸子百家

【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一名言出自(  )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B

【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因此答案选B。

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a.特点

以儒家伦理思想的内容为主,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三教归一的特点。

b.流派

第一,北宋周敦颐,为理学的开山鼻祖,因其筑室居于庐山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第二,北宋程颐、程颢使理学具有了完整的形态,在中国学术思想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三,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因其筑室讲学于武夷山紫阳书院,世称“紫阳先生”。

第四,明代王守仁集“心学”之大成,因其在故乡阳明洞读书,后创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

(2)近代政治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中体西用(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洋务运动所主张的基本思想,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对进化论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中国近代哲学独特的进化观。

【例】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天赋人权学说

【答案】C

【解析】康有为指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要求。因此答案选C。

三民主义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2.传统文化常识

(1)阴阳、五行、八卦

阴阳

a.阴阳的概念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b.古代阴阳学家的基本观点

我国古代阴阳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变化,全是阴阳的运动与转换。阴阳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

五行

a.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我国古代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把它们称为“五行”。

b.基本观点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第一,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第二,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八卦

八卦,是指《周易》中的8种象。

(2)年、月、日、时辰及其纪录方法

纪年

a.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月、日的符号。10天干与12地支依次从头到尾循环排列组合起来,配成60组,称为“甲子”或“六十花甲子”,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表1-14 天干地支组合表

b.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排列的顺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纪月

a.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合朔,是指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周期的时间为29.53059日,叫做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一般12个月,闰年13个月,一年为354天或355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阴历(农历)。

b.一个月分上旬、中旬、下旬3部分,10天为一旬。

c.“朔”,是每月初一;“望”,是每月十五;“晦”,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日,是古代人类最早认识时间的单位。古代以一昼夜为1日,中国在商代就用干支纪日。

时辰

从西汉开始分一昼夜为12辰,也叫时辰,用12地支来记录辰。

表1-15 时辰与现行时间对应表

(3)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谥号

a.定义

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据载,谥号开始于西周,一般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诸侯、臣下的谥号由天子或朝廷赐予。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

b.类别

表1-16 谥号

c.作用

谥号的作用是区别尊卑,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惩恶扬善,维护封建礼制。

庙号

a.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一般追尊为“某祖”“某宗”。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b.“帝”字从汉代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如“汉文帝”“汉武帝”“魏文帝”等。

尊号

尊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帝王、皇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的称号,也称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刘邦)”等。尊号可以每逢庆典累加。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全称

全称,是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全称在某些特定场合使用,一般组合为“庙号+尊号+谥号”。如清朝乾隆皇帝的全称是“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定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高宗”是庙号,“纯”是谥号,其余均为尊号。

年号

a.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立的“建元”(前140~前135)。

b.新皇帝继位后,于当年或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称为“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如军国大事或祥瑞灾异等,也常改元,如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期间用了17个年号。

c.明清两代皇帝,除明英宗两次即位当皇帝用了两个年号外,其余皇帝均只用了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清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

陵号

陵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帝王陵寝的名号,始于西汉。如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等。

(4)姓、氏、名、字、号

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姓主要是“明血缘,别婚姻”。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婚姻集团,便有了姓。

a.氏,是姓的分支。氏主要是“别贵贱”。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产生了氏。姓不变化而氏的变化很大,隔一两代就可能改变。

b.氏的得名比较复杂。战国以后,由于氏的增多,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与氏逐渐混淆,汉代通称为姓,一般百姓也有了姓。

名、字

a.古代男子在“字”的前面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字”后加“父”或“甫”表示对男性的美称,如“仲尼父”等。

b.古代尊对卑、上对下可以直呼其名,而对尊辈、平辈不能直呼其名,对父母连“字”也不能称呼。

a.号,也称别号、别字。取“号”有很大的随意性。

b.号产生于春秋时期,唐宋时期取号风气渐渐兴起,取号多用“居士”,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等。有的人不止一个号,如王冕有“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号。

c.取号之风盛行于宋代,以后的文人几乎没有不取号的。

【例】古代人既有名号,又有字号,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与曹操会面,刘备对自己的称呼和对曹操的称呼分别是(  )。

A.备、操

B.备、孟德

C.玄德、操

D.玄德、孟德

【答案】B

【解析】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一般情况下,人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至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则以字称呼。因此刘备对自己的称呼应为“备”,对曹操的称呼应为“孟德”。因此答案选B。

(5)称谓与尊称

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表1-17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例】古人有时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列各称谓,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期颐——耄耋——耳顺——天命

B.志学——及笄——碧玉年华——金钗之年

C.幼学——黄口——弱冠——而立

D.髫年——龆年——幼学——豆蔻年华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天命是指五十岁;耳顺是指六十岁;耄耋是指八十、九十岁;期颐是指百岁之人。B项错误,志学是指十五岁;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是指女子十六岁;金钗之年是指女子十二岁。C项错误,幼学是指十岁;黄口是指十岁以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是指三十岁。D项正确,髫年是指女孩七岁;龆年是指男孩八岁;幼学是指十岁;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岁。

尊称

a.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辞。

b.令堂:称对方母亲的敬辞。

c.令郎、令嗣:称对方儿子的敬辞。

d.令爱:称对方女儿的敬辞。

e.令正:称对方嫡妻的敬辞。

f.令坦:称对方女婿的敬辞。

(6)文字

汉字六书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汉字六书为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四者为造字法,后两者为用字法。

【例】汉字造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下列属于指事字的是(  )。

A.本

B.日

C.明

D.竽

【答案】A

【解析】指事为独体造字法,本为指事字;日字为象形字;明和竽为合体字。因此答案选A。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的发展

a.商朝

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b.西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c.秦朝

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d.汉朝

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e.曹魏

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7)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私学

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

官学

a.汉代的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太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和校、庠、序等。

b.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

古代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a.隋朝设进士科,为科举起源。

b.唐代的考试主要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的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两科是明经和进士。唐武则天设武举。

c.宋太祖建立了殿试制度。至宋太宗时又将殿试录取的进士按三等发榜,称为三甲。

d.明朱元璋开始八股取士,清光绪废除科举。明清的科举考试有四级,分别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8)文史典籍

四书五经

a.《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4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五经》,《诗》《书》《礼》《易》《春秋》5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古代史书

表1-18 史书体例

【例】下列对我国古代史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

B.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

C.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D.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答案】A

【解析】A项,《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开创了国别史的体例。B项,《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C项,《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所撰。D项,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

(9)中国古代官制

中央官制

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基本政治制度。

a.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的官制,三公,指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是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它们分别掌管刑法、财政和税收等各项事务。

b.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元、明、清基本沿袭了隋唐的官制格局,在此基础上稍做调整。

第一,三省,指尚书、中书、门下省,自南北朝至唐,同为最高政务机构。

第二,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部,系隋唐至清的中央行政机构。

地方官制

a.分封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b.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从秦汉到隋唐,

基本实行郡、县两级或州、郡、县三级。汉代的地方长官体制为县令、郡守、州牧(中央监察官)三级。

c.行省制度,元朝开始实行,到明代,基本形成省、府、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d.三司,省的最高长官是左、右布政使;府的长官叫知府;县的长官叫知县。布政使司是一省最高行政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掌握一省刑狱;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合称“三司”。

e.总督或巡抚,称一省最高长官为总督或巡抚。清承明制,总督管辖1~3省,军政集于一身,又称制军、制宪或制台。巡抚主管一省军政刑狱,也叫抚台。

【例】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选官制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B.察举制 世官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C.察举制 世官制 举孝廉 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答案】A

【解析】“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权职的特,是我国古代西周政权选任官吏的基本制度。“举孝廉”是汉朝时采用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始于汉武帝。“察举制”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的,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起源于隋朝,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因此答案选A。

(10)宗教信仰

道教

a.张角等奉《太平经》为经典,创立太平道,以老子为教主。

b.南朝时的陶宏景撰有《真灵位业图》,构想出一个等级森严而又宏大细密的神仙谱系,使道教形成一个庞大的信仰系统。

c.道教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守护神。

d.玄武又称真武,即民间所供真武大帝。

佛教

a.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b.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

c.禅宗六祖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慧能主张“顿悟”,为南禅;神秀主张“渐悟”,为北禅。

d.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四大菩萨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道场。

【例】属于佛教经典著作的是(  )。

A.《古兰经》

B.《三玄》

C.《华严经》

D.《伪经》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古兰经》为伊斯兰教经典;B项错误,《三玄》,是魏晋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C项正确,《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D项错误,“伪经”是与《圣经》有关、但未被列入《圣经》正典的经文。

(11)风俗习惯

菜系

a.中国的“八大菜系”指:鲁、川、粤、闽、苏、浙、皖、湘。

b.“四大菜系”指鲁、川、淮、粤。

六礼

a.媒人大约在周代最早产生。

b.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避讳

a.讳有国讳和家讳两种。

b.避讳的方法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

c.封建社会还有“避嫌名”之说。

传统节日

表1-19 中国传统节日

【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苏轼的一首绝句,歌咏的节令是(  )。

A.重阳

B.中秋

C.七夕

D.清明

【答案】B

【解析】“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记叙了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因此答案选B。

(二)外国文化史

1.希腊神话

表1-20 希腊神话

2.宗教

表1-21 宗教

3.哲学

(1)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

雅典哲学家,开创了“伦理哲学”,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使古希腊哲学从单纯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本身,他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理想国》和《法律篇》集中地体现了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弟子,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将科学划分为理论的科学(物理学、第一哲学等)、实践的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等)和创造的科学(诗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代表奥古斯丁。

教父哲学,代表托马斯·阿奎拉。

(3)近代哲学

理性主义

a.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沃尔夫。

b.观点:把理性直觉和理性演绎看作真理性认识的来源,强调理性思维的极端重要性,忽视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经验主义

a.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和休谟。

b.观点: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认识唯一可靠的来源。

(4)体育(奥运会)

表1-22 奥运会发展历程

(5)外国文化符号

表1-23 外国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