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首都师范大学2015、2010研;北京师范大学2014研;南京师范大学2011研]

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外延相当广泛,包含各种形式的教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能,包括: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功能;选择功能等。

2.学校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12、2010研;华南师范大学2012研;南京师范大学2012研;杭州师范大学2011研;河南师范大学2010研;南开大学2004研;上海师范大学2001研]

答: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为: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3.广义教育[华南师范大学2011研]

答:广义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4.狭义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15研;西南大学2012研]

答: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北京邮电大学2006研]

答: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种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如下:

(1)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即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是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学习者

学习者,即教育的对象。与教育者相比,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c.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

d.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对象,包括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也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2)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

没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华南师范大学2013研]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

(1)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仅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还包括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它是一种基本教育,要满足人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参与社会、参与决策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2)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指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的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全球化不仅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而且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定位。教育本土化的浪潮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成为人们重建本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主要论题。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也不应该“均质化”和“西方化”。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形成新的依附关系。

三、论述题

现代教育应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北京科技大学2007研]

答: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现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具体评述如下:

(1)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观念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国情对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一直以来,关于教育功能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歇,教育到底是“经济发展的工具”,还是要“以人为本”?面对“工具论”和“人本论”之争,我们要充分认清知识经济时代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关系,从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新时代对人自身发展的新要求,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革命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新要求。要在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等方面,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不断坚持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确定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制定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教育的培养目标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一种人才经济,因为知识经济是以生产、分配、利用知识及信息为基础的,人才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知识经济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创新,创新是不断进取的灵魂,因此,知识经济同时又是一种创新经济。它要求人才拥有的不仅仅是一般继承性的知识,还要拥有更多的能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创新性的知识。这就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学生除掌握一定的现成知识外,还要懂得怎样去寻找适合的工具获取新的知识,特别是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懂得如何把知识加以分解和合成,使得瞬息万变的知识得到合理的利用。

课程面临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的局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培养素质的关系,要有利于学生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把社会的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使课程对学生现在有用,将来更有用。

教师面临的挑战

时代的飞跃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使人们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环境,它必然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技巧,而且要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指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研究问题和增长知识,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因此,作为教师,也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2)应对挑战的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

从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分析,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工具,又必须以人为本。因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就是财富,就是资本,而且与物质资本相比,它所创造的价值要大很多。知识又是靠人去掌握的,教育归根结底培养的是人,而知识经济所谓的“知识”范围也很大,它不仅包括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载体表现出来的“显性”的科学知识,还包括许多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埋在社会中的“隐性”的经验类知识,以及理想、情感、意志、思想观念等个体非智力因素,这些对经济发展也起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果从以上这些“知识”的角度看教育,教育就应该以人为本,就应该使受教育者更加完善地发展自己,健全人格,引导他们更有价值地生活。

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

面对知识经济,应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成为创新性人才。课堂教学必须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考试必须更有利于考核出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管理必须更有利于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改革必须加快步伐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核心环节,只有构建起面向21世纪、面向知识经济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强基础课教学,给学生留有今后发展的更大的余地和空间;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以利于形成他们萌发新知识的生长点;适当扩大选修课程的比重,使大、中、小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最终还要通过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置使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由侧重获取知识教育向增加创新能力教育的转变。

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只有不断创造机会,才能使教育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站在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高度去思考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积极进取的意识,提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成功率。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与他人共处,将做事与做人结合起来,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此外,由于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既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合作,又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合作。

实施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实施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功能的受教育机会,使社会成员自觉地学习和更新知识。知识经济必然产生终身化学习的需求,也必将带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