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藏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指的是(  )。[黑龙江2015年真题]

A.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B.解决约1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约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约1亿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C.促进约1亿城镇人口就业,解决约1亿城镇人口就近就医问题,解决约1亿城镇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D.引导约1亿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就业,促进约1亿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减少约1亿贫困人口

【答案】A

【解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信心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2.关于2013年我国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黑龙江2014年真题]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B.进出口总额突破4亿万美元

C.粮食产量较上年略有减少

D.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万亿元

【答案】C

【解析】A项,2014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3年工作时指出,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BD两项,报告还指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C项,报告还指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

3.《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黑龙江2013年真题]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解析】题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的是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自然变化,这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跟时间推移没有必然的关系。条件达成,即使时间很短也会发生变化;条件未成,即使时间很长也不能发生变化。因此答案选A。

  4.下列论断属于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是(  )。[黑龙江2012年真题]

A.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D.搞建设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

【答案】C

【解析】A项,“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重要论断;B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邓小平于1979年11月提出的重要论断;D项,“搞建设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是1957年提出来的论断;C项,面对90年代初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出发,在“南方谈话”时提出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5.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告诉我们(  )。[黑龙江2010年真题]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

B.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答案】C

【解析】“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的意思是一切现象都有对立两方面,对立两方面的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就是斗争,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这一哲学原理。因此答案选C。

6.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坚决执行的态度。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

A.理论推断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答案】B

【解析】信念属于认识范畴,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社会实践。因此答案选B。

7.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神舟”号系列、“天官一号”对太空的探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太空的也会不断发展,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错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错误,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是指湍急的河流下,必有深潭;高高的山岭下,必有深谷,“激湍”与“深潭”相对,“高丘”和“浚谷”相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答案选A。

9.“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由“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知,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性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句话体现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答案选C。

10.毛泽东曾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即(  )。

A.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B.物质世界是没有静止的绝对运动

C.静止是无条件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运动是必然的,静止是偶然的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毛泽东在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时,曾进一步解释说,世界上的事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项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即运动和静止具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辩证关系。C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其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D项错误,运动和静止并不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11.鲁迅曾说:“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B

【解析】“农家识犁”、“兵家舞刀枪”、“秀才弄文墨”说明接触多的是什么,学会的就是什么。强调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因此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