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强化习题详解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学习
答: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下,由于经验的或练习的原因,使行为或行为潜势发生较为持久的变化过程,亦即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不完全相同。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变化。学习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作为结果,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是指个体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学习引起变化的特点是:①能相对持久保持,而非短暂保持;②由后天的经验或练习引起,不包含由生理成熟引起的变化。根据不同标准,学习可作多种分类:①按内容可分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技能的三大类。认知学习又可分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三个亚类。②按学习过程特征可分试误式学习与顿悟式学习。③按是否理解,可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又可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等。
2.结构性知识
答:结构性知识是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结构性知识是学生语义网络(有关某一课题的命题结构)的反映。一个语义网络是概念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许多联结。乔纳森的学习分类把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策略和动机形成。乔纳森的学习分类增加了在当前使用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中未曾出现过的认知、反省认知(即元认知)和动机的学习结果。该分类系统的特点是:①反映了经典分类系统中欠缺的行为,包括推理、类比、评估学习困难和分析问题;②反映了传统的认知—行为分类系统中未强调的认知结构,包括结构性知识、自我知识和心理模型等学习结果;③包括传统学习结果,如态度、程序、规则、概念和解决问题。乔纳森等人主张,应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考虑当前的学习分类系统。
3.乔纳森的学习分类
答:乔纳森的学习分类增加了在当前使用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中未曾出现过的认知、反省认知(即元认知)和动机的学习结果。该分类系统的特点是:①反映了经典分类系统中欠缺的行为,包括推理、类比、评估学习困难和分析问题;②反映了传统的认知—行为分类系统中未强调的认知结构,包括结构性知识、自我知识和心理模型等学习结果;③包括传统学习结果,如态度、程序、规则、概念和解决问题。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把学习分为:
①结构性知识。结构性知识代表既多样又相互关联的概念或命题网络的习得。结构性知识是学生语义网络的反映,后者是有关某一课题的命题结构。
②心理模型。心理模型涉及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也包括程序性(可以运行的)知识、视觉—空间(表象)的表征、隐喻的知识和执行控制。
③情境性问题解决。解决情境性(结构不良的)问题与解决结构良好的问题相比,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心理学需要描述从事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必要心理活动。
④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指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和建构论据。
⑤自我知识。自我知识是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
⑥执行控制策略。执行控制策略常常指反省认知策略。
⑦动机形成。动机形成包括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对学习的坚持性。
4.行为表现(performance)
答:行为表现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加涅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他实际上是用人的内部变化来定义学习。不过,他认为内部的变化不能观察,必须通过外部的行为,通过行为表现的变化来做出学习是否发生的推论。
6.智慧技能
答:智慧技能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之一。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R.M.加涅明确认识到,人类学习现象极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必须对学习做分类研究。并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智慧技能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由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四种能力构成。其中又分五个小类:①辨别,即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如区分两张不同的面孔,区分两个不同字母的音和形。②具体概念,即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具体概念一般不能下定义,其本质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并归纳出来的。③定义性概念,指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有些概念不能直接通过观察习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才能获得。④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按原理或定律办事时,原理或定律就变成了规则。⑤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
7.情境性问题解决
答:情境性问题解决是指对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是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大多数传统学习分类系统提到的问题解决是教科书中见到的、结构良好的、答案单一的解题活动。而现实世界的情境性问题解决涉及结构不良的问题和知识领域。这些问题具有多种答案和解答途径,或根本不可解答;对于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或者它们如何组织,这显现出了不确定性;对于决定适当的行动没有清晰界定的特征;而且对于问题及其答案需要学习者作出判断。解决情境性(结构不良的)问题与解决结构良好的问题相比,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与结构良好问题解决过程相比,解决情境性问题需要考虑到情感、价值和信念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必须强调情境、协作、自我监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注重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认知的内在建构。
8.认知策略
答:认知策略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之一,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R.M.加涅明确认识到,人类学习现象极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必须对学习做分类研究。并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包括控制自己的注意、选择性知觉、调节编码方式、调高记忆质量等能力,它是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部分,也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期达到目的的智力活动。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流经过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其中包含编码和复述)到长时记忆和提取等阶段。信息流从一阶段到另一阶段,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都受执行控制过程(即认知策略)的调节与指导。目前已被鉴别并被心理学家认可的认知策略有:①在短时记忆中的形成组块策略;②在系列学习中的复述策略;③在配对联想学习中的表象加工策略;④在自由回忆学习中的组织策略;⑤在人工概念研究中发现的集中策略和扫视策略。
9.延伸技能
答:延伸技能是指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和建构论据。延伸技能常常和其他学习结果一起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可能从言语信息中作出概括,推论经济学原理的后果,作出类比,以优化他们关于一个设施的心理模型或想象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延伸技能不同于解决问题技能,因为它们不可能像延伸学生的知识领域那样直接导致问题解决。其价值是,能延伸的学生可以在未经研究或训练的情况下生成新知识。知识延伸使学习更高效,更适合个人特点。延伸技能是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该分类系统的特点是:①反映了经典分类系统中欠缺的行为,包括推理、类比、评估学习困难和分析问题;②反映了传统的认知—行为分类系统中未强调的认知结构,包括结构性知识、自我知识和心理模型等学习结果;③包括传统学习结果,如态度、程序、规则、概念和解决问题。乔纳森等人主张,应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考虑当前的学习分类系统。
10.突触
答: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即一个神经元的突起与另一神经元或肌肉细胞、腺体细胞发生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其间的突触间隙组成。它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部位。来自树突和细胞体的神经冲动沿轴突只能传递至其终纽。而终纽与另一神经元之间的冲动传递依靠突触部分所发生的极为复杂的生理化学作用。终纽内的细胞质中含有极复杂的化学递质。当神经冲动传至终纽时,细胞中化学递质产生变化,导致终纽外膜移动,最后使其小泡破裂,而将神经传导的化学递质注入突触间隙,引起一种放电作用,从而激起另一神经元的兴奋,立即连续传导神经冲动。
11.言语信息
答:言语信息也称“陈述性知识”或“语义知识”,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之一。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R.M.加涅明确认识到,人类学习现象极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必须对学习做分类研究,并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是能够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指人们从婴幼儿期起就从事的学习内容——大量的名称和事实、特征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课堂教学中提供的大部分课文的内容都属言语信息。其中有的贮存在短时记忆中,有的则可保留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有些内容似乎是孤立的,而大部分信息之间则存在多种联系,因而在回忆某一事实时很容易引起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回忆。其又分三个小类:①符号记忆,包括人名、地名、外语单词、数学符号等的记忆,如知道上海又名“沪”,苹果在英文中叫“apple”等。②事实的知识,如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等。③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如影响稻谷生长的原因知识。
12.自我知识
答:自我知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别人的理解,并认识到他人的行为是个体自身行为的变异。皮亚杰把知识分成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后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我知识的获得是个体对以上三种知识协调和运用的结果,在协调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儿童逐渐把自己作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独特客体而区别于其他的客体。儿童自我认识的第一步是区别“我”与“非我”,然后是对自我运动和客体运动的区别。自我知识是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该分类系统的特点是:①反映了经典分类系统中欠缺的行为,包括推理、类比、评估学习困难和分析问题;②反映了传统的认知—行为分类系统中未强调的认知结构,包括结构性知识、自我知识和心理模型等学习结果;③包括传统学习结果,如态度、程序、规则、概念和解决问题。乔纳森等人主张,应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考虑当前的学习分类系统。
13.神经元
答: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①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其中典型的细胞体,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其结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②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是细胞质的线状延伸物。神经元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节内,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每一个神经元都有其特殊功能,不但能接受信息,还能储存和传递信息,能把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肌肉和腺体等效应器官。神经元其形态很多:按突起,习惯上常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14.动作技能
答: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之一。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R.M.加涅明确认识到,人类学习现象极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必须对学习做分类研究,并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动作技能可分为初级动作技能和高级动作技能两类。初级动作技能指通过一定练习或模仿形成的仍带有明显意识控制特点的技能,高级动作技能则指经过反复练习使其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动作技能的掌握要通过对动作活动方式的认识与练习。
15.执行控制策略
答:执行控制策略是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乔纳森的学习分类把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策略和动机形成。乔纳森的学习分类增加了在当前使用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中未曾出现过的认知、反省认知(即元认知)和动机的学习结果。执行控制策略常常指反省认知策略,由如下学习计划活动构成:评估任务难度、建立学习目标、选择或决定完成任务的策略、分配认知资源、评估先前知识(也是自我知识的一部分)、评估目标达成中的进步、检查自己操作方面的错误。另一类执行控制策略是理解监测。此处指学习者评估学习中的进步。理解监测动态性地与其他控制策略相互联系。在监测进步时,首先必须清晰地陈述目标。执行控制依赖自我知识。理解你自己的兴趣、需要、学习风格和爱好,对于计划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必要的。然而,执行控制也涉及促进学习和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任务估计和协商技能。有效的学习者通过实践已习得这些技能,并将它们应用于大多数学习情境。
16.动机形成
答:动机形成包括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对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必须把动机形成视为伴随于学习的重要技能,而不只是学习的先行状态,即动机形成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而不限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动机形成是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乔纳森的学习分类把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策略和动机形成。乔纳森的学习分类增加了在当前使用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中未曾出现过的认知、反省认知(即元认知)和动机的学习结果。该分类系统的特点是:①反映了经典分类系统中欠缺的行为,包括推理、类比、评估学习困难和分析问题;②反映了传统的认知—行为分类系统中未强调的认知结构,包括结构性知识、自我知识和心理模型等学习结果;③包括传统学习结果,如态度、程序、规则、概念和解决问题。乔纳森等人主张,应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考虑当前的学习分类系统。
17.态度
答: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1)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三部分。
①认知成分指个体如何知觉态度对象,认识其概念内涵,基本上由对态度对象的知识或信息构成,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相信与不相信;
②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欢与不喜欢;
③行为意向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意图及准备状态。
(2)可由外显的行为推知个体的态度,通常三部分彼此协调统一;当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相矛盾时,行为意向成分与情感成分的一致性要大于与认识成分的一致性。
(3)态度的特点包括:
①具有特定的对象;
②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习得,既可以通过他人或大众媒体等间接经验形成,也可形成于个体的直接经验,主要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三种过程获得;
③虽有行为意向,但不是外显行为本身,而是一种心理意向;
④一旦形成,即相对稳定;
⑤对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具有激发、调整和协调作用。
18.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
答: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是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方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后来他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进一步系统阐述了这一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是针对认知领域的。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即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如下五类:符号表征,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1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答: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系统学习分类。R.M.加涅明确认识到,人类学习现象极其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学习现象,必须对学习做分类研究,并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①言语信息,就是学习者学会陈述事实或观点的能力;
②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的能力;
③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控制注意、学习、记忆、思考等行为的内在组织技能;
④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⑤态度,是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上述五种学习结果中,前四种属于能力范畴。人的能力有天生成分和后天习得的成分。后天习得的能力是由习得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构成的。这四种成分中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即动作技能,属于心因动作领域。第五种即态度,属于情感领域。
二、填空
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 的变化。
【答案】行为
2.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 的变化。
【答案】内在能力和倾向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 、(2) 、(3) 。
【答案】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 、(2) 、(3) 、(4) 、(5) 。
【答案】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大脑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沿着一神经元的 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 。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树突相邻并传递神经冲动的部位被称为 。
【答案】树突;突触
6.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 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 、(2) 、(3) 、(4) 四类。
【答案】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7.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 、(2) 、(3) 、(4) 、(5) 。
【答案】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把学习分为(1) 、(2) ;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 、(2) 。
【答案】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9.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1) 、(2) 、(3) 、(4) 、(5) 。
【答案】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10.乔纳森新提出的学习分类包括 、 、 、 、 等学习类型。
【答案】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____。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2)望梅止渴
(3)蜘蛛织网 (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2)(4)
【解析】(1)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3)是动物本能;(2)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4)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察而形成的。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________的学习。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动作技能 (4)态度
【答案】(4)
【解析】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3.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________。
(1)言语信息 (2)态度
(3)动作技能 (4)智慧技能
【答案】(3)
【解析】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4.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________。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
【答案】(2)
【解析】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________。
(1)动作技能 (2)概念学习
(3)言语信息 (4)辨别学习
【答案】(2)
【解析】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6.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________。
(1)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发现学习
【答案】(1)
【解析】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7.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________。
(1)符号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接受学习
【答案】(2)
【解析】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8.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却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类以下________来解释。
(1)自我知识 (2)心理模型
(3)信息网络 (4)认知成分技能
【答案】(2)
【解析】小学生能正确判断句子,说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结构,将“我”,“爱”,“梅花”三个相关联的言语联系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
(1)认知复杂程度 (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答案】(4)
【解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是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侧重于阐明每类学习结果的外部行为表现以及每类学习产生的条件。
10.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
(1)动作技能 (2)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4)态度
【答案】(2)
【解析】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成的,而使用电脑所涉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
四、研究与设计
1.比较本书提到的加涅、奥苏伯尔、乔纳森和我国学者提出的学习分类的异同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适当评价。
答:略。
2.举若干实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略。
3.从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史考察教育心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分类并简评本书所介绍的4个分类系统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答:略。
4.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以人物为线索,比较早期学习理论中认知观与行为观的主要分歧。
答:略。
五、判断
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经验或练习是习得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而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行为的特点有: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能推断出学习已经发生;主体的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
(2)学习有生物与社会意义而经验或练习没有。
①学习的生物意义,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人类有动物不可比拟的适应能力,就是因为人类有机体还有另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即学习。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②学习的社会意义,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在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善于学习、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并勇于冲破传统束缚进行创造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因此,认为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原因如下:
“学习”与“表现”这两个术语一起使用时,前者意指内在的心理,后者指外在的表现。但外在的表现有时可以指学生在测验时的表现,即学生的测验得分;也可指品德表现,即学生的行为、举止;在心理语言学中,言语表现是指与言语能力相对的言语运用。可以从外部的行为变化给学习下定义,也可以从内部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给学习下定义。所以学习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课题是一个典型的两难问题。学习定义中的这种两难困境反映在“学习”与“表现”这两个术语的使用上。
因此,认为学习与表现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的观点是正确的。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原因如下:
(1)学习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作为过程,是指个体获得这种变化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根据不同标准,学习可作多种分类:
①按内容可分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技能的三大类。认知学习又可分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三个亚类。
②按学习过程特征可分试误式学习与顿悟式学习。
③按是否理解,可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又可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等。
(2)学习引起这种变化过程的特点是:能相对持久保持,而非短暂保持;由后天的经验或练习引起,不包含由生理成熟引起的变化。
因此,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的观点是正确的。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首先是在头脑中完成的,包涵智慧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的能力。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
(2)动作技能分为初级动作技能和高级动作技能两类。初级动作技能指通过一定练习或模仿形成的仍带有明显意识控制特点的技能,高级动作技能则指经过反复练习使其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动作技能的掌握要通过对动作活动方式的认识与练习。
因此,认为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是动作技能学习的观点是错误的。
5.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是智力技能学习。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有智力技能的学习,也有动作技能的学习。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亦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其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
(2)动作技能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动作技能中含有两个成分:运动规则、肌肉协调。智慧技能又叫智力技能,主要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智力技能的学习主要发生在人脑中,具有内隐性、封闭性。其中又分五个小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因此,认为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是智力技能学习的观点是错误的。
6.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练习产生行为变化是学习和生物体自身成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学习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作为结果,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是指个体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学习引起变化的特点是:能相对持久保持,而非短暂保持;由后天的经验或练习引起,不包含由生理成熟引起的变化。根据不同标准,学习可作多种分类:
①按内容可分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技能的三大类。认知学习又可分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三个亚类。
②按学习过程特征可分试误式学习与顿悟式学习。
③按是否理解,可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又可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等。
(2)该同学成绩的提高既有练习学习的因素在内,也有自身生物学意义上的生长因素在内,且两者相互作用,仅仅用学习理论来解释该同学成绩的提高是不正确的。
因此,认为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可以用学习来解释的观点是错误的。
六、问答
1.简述学习定义产生争论的原因。
答:可以从外部的行为变化给学习下定义,也可以从内部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给学习下定义。因此学习的定义比较多,而且存在着争论。
(1)比较广泛接受的学习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要理解学习的定义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能推断出学习已经发生;
②主体的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
③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
(2)对学习定义争论的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学习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课题是一个典型的两难问题。人的学习的实质是人的内在的能力、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但心理学家必须根据反映人的能力、思想和情感的外部行为的变化推测这种变化。这种推测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部分合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②学习定义中的这种两难困境还反映在“学习”与“表现”这两个术语的使用上。这两个术语一起使用时,前者意指内在的心理,后者指外在的表现。但外在的表现有时可以指学生在测验时的表现,即学生的测验得分;也可指品德表现,即学生的行为、举止;在心理语言学中,言语表现是指与言语能力相对的言语运用。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答: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学习的能力明显地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学习还可以改变个体、塑造个性。在生物学和社会发展上,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的生物适应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机体适应环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天决定的反应倾向。这是每一物种固有的本能,如人类婴儿和其他哺乳动物生下来就会吃奶。但这种先天本能适应的环境非常有限,有些物种因适应不了迅速变化的环境而灭亡。人类婴儿和初生的动物相比,相对来说,独立能力低,天生的适应能力也低。但是人类却有动物不可比拟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人类有机体还有另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即学习。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其特点是迅速且广泛。本能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的演进,而学习带来的变化有时只需要几分钟。
(2)学习的社会意义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我国宋代思想家程颐语录中:人生初,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学,其他皆是学。宋代蒙学课本《三字经》开头四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宋代思想家张载提出“学所以为人”的命题。其意思是:人只有通过学习,接受社会文化遗产和道德规范,才能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存在。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进一步提出“习与性成”的思想。在知识经济 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工作经常变化,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也经常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当代社会公民的学习显得更重要。关于学习的社会意义,无论怎么估价也不会过高。
3.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其中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答: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的能力明显地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
(1)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学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习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
(2)学习与成熟
对于学习与脑的关系,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在通过改变脑结构而建立心理结构的过程中,经验起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发展不只是程序化模式的自然展开。支配学习的一个最简单的原理是:练习促进学习。
在大脑内,复杂环境中经验的数量与脑结构变化数量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有学习发生时,发展中的和成熟的脑在结构上是变化的。人们相信,这些结构变化将脑中的学习结果加以编码。后继的研究也揭示,神经细胞结构和支配其机能的组织也发生了变化。神经细胞获得更多突触,从而更易于交换信息。神经细胞的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至少在某些条件下,星形细胞和毛细血管发生改变。这些发现表明,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器官,在很大程度上被经验塑造,也就是被它所做和正在做的事情塑造。
4.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会走了。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吗?为什么?
答: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综合作用产生的,不属于学习。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的能力明显地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
(1)新生长的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是由种族遗传和成熟所决定由,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不完全相同。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变化。
(2)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学习又被定义为: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行为的特点有:
①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能推断出学习已经发生;
②主体的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
③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