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

1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答:(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2)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教育行政体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作出计划,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教育行政体制可以行使其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及通过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作用。

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发挥其管理职能,能对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进行管理,使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教育行政体制可监控教育发展及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

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可以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服务项目,在决策环境和管理条件上对下级施以影响。

2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

答: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3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体制?

答: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以下是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

  (1)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a.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2)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首长负责制是指由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和责任,由一人承担的制度。或者说,是由一个人负责从上级那里承担任务,向上级汇报工作并全权指挥下级和处理下级请示的问题的制度。

合议制就指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由集体承担的制度。或者说一个集团中凡重大事项需经集体协商,才能作出决定的制度。

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各有利弊

  a.教育行政上的首长负责制的优点在于,教育行政领导与管理的责任明确,职权集中,便于统一指挥,效率较高。其弊端是,教育行政职权集于一身,易出现独揽大权、滥用职权的现象。其教育行政效率又往往受制于首长个人的知识能力。

  b.教育行政上的委员会制的主要长处在于,在决策上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分工合作,集体承担,既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又可避免一人滥用职权。其缺点是决策人多,易出现议而难决的问题,使决策过程变长变慢,降低行政效率。

  (3)完整制与分离制

完整制是指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单一的机关。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现状属于完整制。

分离制是指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不集中于一位首长或机关。教育行政上的分离制是指教育行政脱离一般行政而独立,地方教育行政不受地方政府的直接指挥。

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与分离制也各有利弊

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

优点:

a.各级政府直接领导监督教育事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规划和统一发展,有利于协调教育与社会其他各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平衡,使教育能更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b.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主动地依靠教育。另外,教育直接归属各级政府领导监督,有利于教育经费的筹集。

弊端:

a.使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措施缺乏独立性,难以适应地区的临时的、特殊的需要。

b.易忽视教育自身规律,不利于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c.易造成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政府机构的决策指示的依赖性,妨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积极性的发挥。

  d.与经济等相比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容易被忽视。

教育行政上的分离制

优点:

a.便于教育满足地方的特殊需要,有利于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

b.在政府首长不健全领导不力的情况下,不会严重影响教育行政的整体。

缺点:

a.容易使教育行政自成系统,难与社会其他部门相协调相配合。

b.使地方政府难于统筹安排教育事业的发展。

4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具体有如下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即省、市、自治区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属中央各部门办的,地方应给予协调和配合。

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

5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1)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几经变迁,主要有以下几次大规模的改革:

1958年~1959年间

改革的中心是强调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负有全面的领导、管理的责任。但由于中央政府缺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控制,加之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缺乏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等,产生了地方盲目发展教育问题,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中央教育行政组织向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下放一部分权力的改革并未取得成功。

  1961年之后

为了纠正教育行政工作中出现的诸问题,进行了教育行政的调整工作。中央再一次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又一次得到恢复。

自1963年到现在

改革的着眼点是中央放权给地方,地方也逐级放权,直至乡镇。教育领导部门放权给校长。具体地讲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其二是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

(2)纵观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可以从如下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

下放权力给地方和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及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区域化且变化速度加快。这些变化迫使教育组织要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而下放权力正是基本对策之一。

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宏观调控,从过程上讲,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或称之为管理方式,把地方、学校及个人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

加强宏观调控就是:

a.解决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b.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c.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的教育法规还不够完备,教育法规的实施细则出台滞后,教育法规本身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此外,教育法规实施不够有力。

d.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教育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也可以说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

e.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职能等。

总之,加强宏观调控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解决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就是通过以上诸种管理形式来实现的。

6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答:宏观调控,从过程上讲,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或称之为管理方式,把地方、学校及个人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具体如下:

(1)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方向调控。统一制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针、政策、法令。

进程调控。编制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确定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总需求量和构成比例,确定各类大学、各种专业的编制和标准,分配政府高等教育经费。

活动调控。规定招生方式、标准和分配原则,教师和学生的操作准则,财务制度等。

(2)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方法

计划调控。科学制定教育规划,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行政调控。要加强政策指导,发挥教育政策、法令等的导向、协调和控制功能,要把握好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法律调控。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健全的教育法规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对教育系统进行控制、约束的手段。

经济调控。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教育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也可以说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许多国家就是采用经济资助对国内教育系统的发展实行合理的宏观控制。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紧缺而又浪费严重,因此,应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使教育系统协调发展,使教育经费获得较好的效益。

监督手段。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的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价系统是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保持沟通、紧密联系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