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2版)》(科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复习笔记

一、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一)脊神经

1.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依脊柱走向,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2.脊神经中的神经元有两种

(1)感觉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其功能是将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

(2)运动神经元,与反应器相连,其功能在于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命令向外传导,传送至效应器官,从而引起骨骼肌相应的运动。它们在神经活动的反射过程中起着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作用。

3.脊神经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

(2)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3)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4)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二)脑神经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按顺序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⑪副神经;⑫舌下神经。其中第1、第2和第8对为感觉神经,分别传递嗅觉、视觉、听觉和平衡觉的感觉信息。第3、第4、第6、第11和第12对为运动神经,分别支配眼球运动、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运动以及舌的运动。第5、第7、第9和第l0对为混合神经,其中第5对负责面部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第7对支配面部表情、舌下腺、泪腺及鼻黏膜腺的分泌,并接受味觉的部分信息;第9对负责味觉和唾腺分泌等;第10对支配颈部、躯体脏器的活动,还负责一般内脏感觉的输入。

(三)植物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一词是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来的,后来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这两类神经都几乎向所有的腺体和内脏发放神经冲动。交感神经系统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侧角内发出,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的活动。交感神经的功能主要是在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的骶部,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它具有保持安静时的生理平衡的作用,如协助营养消化的进行,保存身体的能量,协助生殖活动等。这两种系统在功能上存在着颉颃作用。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伟大的俄国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将人脑称为“自然界的皇冠”。

(一)脑的结构

1.脑细胞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由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的。树突短而多,一个神经元通常有一个轴突、数百个树突。

(2)突触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3)神经冲动或者神经兴奋,它是细胞内信号传递的方式,表现为一种电冲动,是沿着整个神经纤维从一点到另一点运行的一种短促兴奋波。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变为化学方式来进行。这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又通过化学物质实现了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构成脑内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2.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1)脊髓

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从横断面看,脊髓中间是“H”型的灰质,灰质外面是白质。灰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胞体,白质的主要成分是聚集的神经纤维。

作用: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2)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它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大脑是盘旋在顶上的(粥样的)巨大部分,可以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是高级心理过程的司令部,这些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学习、记忆、思维、运动以及情绪等。大脑后面小得很多而有点儿像球形或像两团羊毛球的部分是小脑,它俗称“第二大脑”,又被谑称为脑的“自动导航员”,是脑结构中较为古老的部分。

小脑的功能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脑干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怪而显得很复杂的结构,它由延脑、桥脑、中脑组成,对于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脑干又叫做“生命中枢”。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神经通路的“中转站”,由身体传入到脑的信息和由脑传出到身体的信息都要经过这里;下丘脑是快乐、愤怒、害怕、沮丧和渴望的情感所在处。此外,下丘脑还控制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是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心。

边缘系统由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所组成,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关。但是,其中有些组织如海马(位于额叶内侧)对记忆保存极为重要,电刺激海马可以产生回忆或梦样体验。杏仁核协调与不同情绪相关的器官反应和内分泌反应。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豆状核、尾核、苍白球等,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调节。

3.大脑结构

(1)大脑的构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及其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大脑约有l40亿个神经元和数十亿个神经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不同有以下几个方面:胶质细胞可分裂和繁殖。胶质细胞没有轴突和树突,外形比较圆。

(2)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与特定功能相连,揭开这一神秘面纱的是法国医生布洛卡(Paul Broca,1824~l880)。“布洛卡区”(Broca’s area),又称运动性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又译为威尔尼克)区(Wernick’s area)又称听觉性言语中枢。前者用来形成句子,损害它会影响表达能力,但不影响理解;后者则是用来理解语言,损害它讲话虽流利却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两者由被称做弓状纤维束的神经束连接起来,当弓状纤维束受损时,理解力不会受到损害且言语仍流利,但是却不能把所理解到的讲出来。

视觉皮层处于枕叶内,它与图像的接收和解释有关。左视觉皮层和右视野相关,而右视觉皮层和左视野有关。位于颞叶的听觉皮层,其左边处理来自右边的声音,右边则处理来自左边的声音。位于额叶的右嗅觉皮层处理来自右鼻孔的气味,而左边则处理左鼻孔的气味。与顶叶相关的触觉皮层,右触觉皮层处理来自身体左侧的信息,左触觉皮层处理来自身体右侧的信息。与额叶相关的运动皮层,它和激发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有关,即右运动皮层控制身体左侧,左运动皮层控制身体右侧。

大脑的视觉皮层、听觉皮层、嗅觉皮层、触觉皮层和运动皮层记录来自外部的信号,称作第一区域。额叶的主体部分负责分析记录数据,称作第二区域。当这些数据被完全理解时,就进入额叶的第三区域,形成一般的行动计划,再由第二区域负责具体执行行动计划,将头脑的活动变为身体的具体动作。

(二)脑的功能

1.大脑的功能

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存在着机能的分工,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半球支配。一般认为,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由左半球负责;而右半球则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脑的功能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大脑具有重新调整和代偿的功能。

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颅相说

人物:19世纪初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Franz Joseph Gall,1758~1828)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J.G.Spurzheim,1776~1832)采用了颅相说一词。

主要观点:加尔专门从事于头盖骨和脑的研究。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相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加尔通过观察周围熟悉的人的心理特征及颅骨外形特征,确定了由这些部位的脑组织支配的心理特征。

评价:颅相说虽然曾一度为常人所关注和赞同,然而,由于它仅仅是一种主观推断,所以,从未获得科学家的认同,现在已经被心理测量学所鄙弃。

(2)定位说

人物:18~l9世纪,布洛卡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区、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等相继发现,启示人们: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加拿大神经学家潘非尔德(W.Penfield)用电刺激法研究颞叶时发现,微弱的电刺激会使病人回忆起以前经历的详尽细节。

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并排列在不同的等级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脑科学家斯佩里(R.W.Sperry)等人的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理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大脑皮层定位说的延续和扩展。

评价: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将某种神经功能局限于界限截然分开的某个脑区,忽略神经系统各区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不符合实际的。定位说应该也正在修改之中。

(3)整体说

人物: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M.J.P.Flourens,1794~1867)是最重要的代表,20世纪初,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拉什利(Karl.S.Lashley,1890~1958)。

主要观点:拉什利采用脑毁除技术对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实验。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损伤面积有密切关系(平均相关为0.75)。由此他得出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两条重要原理,认为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而且大脑是以一个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4)机能系统说

人物: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1902~1977)。

主要观点: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的和系统的。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紧密相互联系的机能系统:

a.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使大脑皮层处于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b.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的系统。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对之进行分析、综合等加工并最终保存下来。

c.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彼此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

人物: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W.S.Gazzaniga)。

主要观点:这种学说认为在结构和功能上,人脑是由高度专门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6)泛脑网络论

主要观点:在继承和扬弃原有脑功能学说的基础上,泛脑网络论认为机能定位既可以是相对隔离的结构,又可以是动态联系的体现,比如:左右脑半球有分工,但又必须合作,才能正确执行各种机能。同时机能定位会发生动态联系,如语言能力要涉及许多大脑皮质区,既有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又要联系躯体运动区,联系听觉区、视觉区角回等。机能定位还可以是分子结构序列的体现,一种神经递质与其几种受体亚型结合,则可分别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此为不同的分子结构序列所决定。泛脑网络论认为,人的大脑和脊髓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和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

三、脑与心理心理活动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

单细胞的各种机能的协调主要由细胞核来完成,它们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而是由一个细胞来执行着各种功能。但是它们的身体结构已有了内浆与外浆区别。外浆与内浆的分化是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有了机能的分化,不同的细胞分别担负起分泌、运动、营养、防御的机能。为了协调生物体的各种机能,出现了专门传递信息、协调机能的细胞结构,即神经元细胞,有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的进化

在动物进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当动物进化到环节动物如蚯蚓时,神经细胞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小团,称为神经节。心理反应形式起始于环节动物。

从环节动物进化到节肢动物,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

低等脊椎动物——鱼类的神经组织位于体内的背侧,为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神经系统明显区分为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开始出现真正的脑。

哺乳动物的大脑新皮层继续发展,其面积大大超过了大脑的面积,以至于折叠起来,形成大脑的沟回结构,大脑皮层成为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使得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

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了灵长类动物。它们的神经系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连大脑的外形、细微结构及其机能也已经接近人脑了。

(3)人脑的进化

脑量的变化

人脑的平均重量为1300~1400克,女性脑的重量略轻于男性。从绝对重量看,大象脑比人脑重3倍,但从相对重量(脑重与体重的比值)来看,人脑比象脑重得多。

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

人类脑细胞的体积比类人猿的更大,结构更复杂,细胞间隙也更大,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也随着脑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基础的联合区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新机能区的出现

在劳动的过程中,大脑皮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的大脑皮层产生了动物所没有的新机能区。

2.个体发展

(1)脑重量的增加

个体自胎儿期到出生6个月,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最为迅速。第一次脑激增是在妊娠第10~18周。每个神经母细胞将发育成一个神经元。第二次脑激增是从出生后开始,神经细胞便开始延伸,长出结点,形成突触,其速度之快可达每分钟5万个。婴儿脑内皮层细胞增生、长大和分化,神经纤维加长、分支加多,神经元之间联系增多等都会导致脑重的迅速增加。

(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人脑结构各部分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一般说来,在种系发生中比较古老的结构先发育,在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晚的结构后发育。婴儿出生后枕区、顶区和颞区的分化逐渐发展,并从一级区向二级区扩展。在三级联络区各区域的划分,如颞顶枕联合区、大顶区、额区、中颞区的划分在出生半年到一年内逐渐明显显露,但各区域内的分化和生成仍在进行。3岁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二)脑与认知

1.脑与记忆

(1)脑海中贮存的每一点一滴的信息都是大脑记忆的结果。

记忆的定义: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回忆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记忆指的是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的神经作用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

a.信息的登录是感知外界事物或接受外界信息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感觉系统向大脑输入信息的阶段。

b.巩固是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贮存和保持的阶段。

c.再现是指贮存于大脑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之中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回忆过程。

(2)研究发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与不同的脑区域相联系的。与外显记忆相联系的脑区主要有内侧颞叶,与内隐记忆有关的则是杏仁核和小脑。

(3)遗忘一般可分为两种:

遗忘症或失忆症,属于记忆障碍;

生理性遗忘,即正常遗忘。遗忘症表现为严重的记忆障碍甚至记忆丧失,它包括多种不同的表现,既有记忆功能不同程度的变化,又有记忆性质特征的紊乱。

遗忘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2.脑与创造

(1)打破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指把由旧有知识和经验给人们造成的思维和行为上的限制,使人们在头脑中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认识事物的现象。心理定势常常妨碍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阻碍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因此,要想有所创新必须打破心理定势。

(2)超越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寻求连续性和逻辑性,使人们的思想受到它们的约束,不利于创造活动的完成。世界万物的发展并不只沿着—个方向运转,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敢于突破线性思维的控制,按照它的本来面目进行创造活动。

(3)相信直觉

人们的大脑具有直接把握事物整体和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功能。直觉是在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形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出现的种种自然联想顺利而迅速地接通。

3.脑与想象

想象指的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为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想象使外界的事物进入人们的脑海,使人们的大脑可以了解现在、洞悉过去和未来。想象能拓宽大脑的空间。

4.脑与语言

研究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左右半脑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表现出加工优势。但研究者对右半脑的研究结论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右半脑在语言加工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左半脑更好地进行语言加工;另外有研究者认为右半脑在某一些语言加工方面,如语言中的情绪加工和语调加工等,表现出了加工优势。

5.脑与思维

(1)苏联学者鲁利亚归纳了大量临床经验提出了“三个机能系统”,该理论把大脑分为三个基本系统,思维过程始终是在三个系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

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第三机能系统位于额叶,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调节与控制复杂行为形式,属于思维后范畴。

(2)认知结构图示理论认为,经验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些等级各不相同(等级是指限制和概括的程度比如碗和餐具)的图式,经验的细节(事物的属性)就是图式上的一条条的槽道,这种图式实际就是概念。人们碰上新事物,便将它和大脑中的图式进行“拟合优度评价”(匹配),如果它的细节能够逐条填充进某一幅图示的槽道(即变量约束),便实现了判断;如果它缺少某些细节,图式便将剩余的槽道赋予它(即缺席赋值),这就是推理,思维就是图式的加工过程。

(三)脑与情绪

1.脑与人的七情六欲

人的大脑调控着人的情绪活动,强烈的情绪活动对身体会起制约作用,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甚至还会引起大脑的死亡。在极端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出现“大脑空白”的现象,就是情绪对脑反作用的一种表现。“大脑空白”就是在短促、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脑活动受到抑制引起的思维停滞、精神衰竭现象。

2.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

研究者认为在老鼠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并且用同样的方法还找到了“痛苦中枢”。关于情绪中枢的著名研究还有如下几项:

(1)学者赫斯采用电极刺激猫的下丘脑的某一区域时,意外地发现猫表现出典型的假怒反应:弓腰、咆哮、嘶叫、张牙舞爪,然而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对象。

(2)另一位研究者德尔加多将一个电极插在一头特别易怒、好斗的公牛的下丘脑中,当被激怒的公牛拼命向他冲过来时,他从容不迫地接通电极,公牛立刻变得出乎意料的驯服,并停止了冲撞。

(3)中国学者朱鹤年等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与动物吼叫有关的脑中枢,即刺激中脑被盖某部位时引起猫的怒叫反应,同时出现伸爪、竖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情绪反应。并发现,不仅刺激清醒状态的猫有怒叫表现,而且刺激深度麻醉动物的中脑特定部位也会引起叫声,从而确定有“怒叫中枢”。

(四)脑与行为

1.脑与性别差异

(1)男性和女性在成熟时间上存在差异。科学界公认,女性比男性成熟得更早。

(2)男女两性在脑结构上存在差异。女性的语言能力较强、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3)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科学家研究发现,男性在智力上的优势主要与空间能力、抽象记忆有关,男性在数学逻辑推理等方面更有优势。女性在智力上的优势主要与语言能力、形象记忆有关,并且在感知觉速度、算术计算、精细的动作能力等方面优于男性,特别在第六感觉能力上,女性要明显地优于男性。

(4)大脑左半球受损后,语言机能损失或出现障碍的,女性不如男性明显。而且儿童发生读字困难、发音困难以及婴儿孤独症等障碍也是女孩少见。

2.脑与智商

天才的脑与常人的脑不同可能是后天训练或学习引起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天才的脑与常人的脑在先天基础上就可能存在差异。

3.脑与心身健康

大脑受到损伤(如外伤、脑震荡、脑溢血、脑萎缩)后,人的心理活动就要遭到严重破坏。

(五)脑与人格

1.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

(1)人们一般习惯上把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各有自己的典型性情,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其中几种类型的混合,而不是一定属于其中的某种类型。

(2)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它们可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正是建立在神经活动过程的基础之上。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是胆汁质常有的神经类型;神经活动强、平衡而且灵活是多血质常有的神经类型;神经活动强、平衡而不灵活是黏液质常有的类型;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是抑郁质常有的类型。

2.脑与千奇百怪的人格

实验结果表明:右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害羞、忧郁等抑制性特点,左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高兴、好奇等非抑制的特点。还有研究发现,罪犯的大脑皮层及皮质下的某些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率比正常人低,说明在某些脑区其活动水平低于正常人。此外,还发现罪犯的左半球杏仁核、丘脑和海马的活动水平低于右半球。具有上述活动特点的人情感体验比较迟钝,缺乏同情心,自制力不足,富于攻击性,比较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千姿百态的人格与大脑是息息相关的。先天的神经类型特点为人的生活风格定下了一种基调;以后,脑的各部位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共同谱写人格的交响曲,指挥着人们生动鲜活的性格与秉性。

四、脑功能开发

(一)脑的分工与协调

1.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美国著名脑科学家斯佩里(R.U.Sperry)博士长期潜心于“裂脑人”的实验研究,并于l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斯佩里的研究证明人脑两半球存在功能上的高度分化,右脑比较沉默,长于辨认形体;左脑比较积极,长于言语功能。这一研究还证明了右脑事实上在许多方面比左脑优越,如在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左脑,尤其是在音乐理解和情绪表达时更是如此。左脑为数字型,担任着语言、计算、逻辑等思维方面的任务;而右脑则是负责欣赏音乐、绘画,从整体上接受事实、承担直感、预测的责任,也就是掌管着人们感情方面的事情。

2.关于大脑功能的渐次认识

有学者认为,人脑产生后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四次革命。

(1)第一次为“左脑革命”。

时间:原始的石器时代;

变革内容:曾以语言文字的发明来充实原来那种仅以“直接的、天然的方式对环境作超前反应”的非言语的、直觉式的思维方式的过程;

结果:正是由于“左脑革命”,即实现了人以逻辑的思维力量协同参与右脑活动那种直觉或反应过程后,才真正造就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

(2)第二次革命为“计算机(电脑)革命”。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变革内容:这次革命是在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生理学等众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完成的;

结果: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向人类的智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这次革命只是“左脑革命”的进一步延伸,仅仅扩展了人类言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人类右脑的开发涉及较少。

(3)第三次革命为“右脑革命”。

时间: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都曾掀起了一股“右脑革命”、“右脑开发”的热潮;

变革内容:学者们认为右脑长期处于未开发和被忽略的状态,其实左脑思考的范围非常小,与整个脑子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4)第四次革命为“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

时间:发生在最近几年;

变革内容:随着脑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已经兴起。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是一项前沿性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学科,其中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和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直接关系到这项工程的进展。

有学者提出了“全面开发人脑”的三层含义:

以人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功能的全面开发,因为脑与整个身心密不可分;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应一起开发;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的开发在同一活动中完成。

脑各个部分的全面开发(全脑开发),因为人脑的脑干和间脑等有着大脑不可替代的功能;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不能某一侧单独开发,应该对左右两半球整体功能进行协调开发。

人脑三个层次水平的全面开发,三个层次是指:现有水平(显能)、潜能水平(潜能)和自我调控水平(“反思”功能)。

(二)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1.保护和利用大脑

(1)锻炼与大脑

研究表明,运动不但和智慧能够互相协调,而且还是智慧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科学家认为,运动有利于儿童视觉、听觉、嗅觉、前庭感觉等的发育,将感觉统和起来,从而促进脑功能的发展。

锻炼是大脑的一种积极休息方式。在体育运动时,脑细胞的活动将转移到对身体的控制与对运动的有关信息加工上。

锻炼还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健脑方法。研究发现,散步和慢跑都可以促使大脑思维活跃、改善大脑的机能。

从保护大脑的角度看,有规律的锻炼也是十分宝贵的。从短期效应来看,运动能增加氧的供应;从长期效应来看,它可使动脉通畅。

体育锻炼还可直接影响人的性格。经常散步和锻炼身体的人,不但身体健康,而且情绪稳定、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

(2)睡眠与大脑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睡眠除与脑力、体力的恢复有关,它还具有如下作用:

睡眠与人的创造有关。古今中外不少事例说明,睡眠中的梦可能是创造思维的源泉。

睡眠有助于人的记忆。

睡眠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睡眠中,大脑还生产着思维所必要的生化物质,合成着生长所需要的生长激素。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大脑分泌这些物质就受到影响,致使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记忆力衰退。

睡眠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在睡眠期间,脑制造蛋白质的速度远远高于觉醒期。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为维持结构所必需的,它又是体内所有细胞(包括神经元)功能的基础。睡眠还使人们有机会把对脑正常发挥功能至关重要的化学物质储存起来。

(3)营养与大脑

由于大脑负责人们全身心的活动,它的工作量相当巨大,即使在夜晚,身体休息了,大脑还在工作着。所以,大脑虽然不大,艰苦的劳动使它需要的养料与它的重量相比却是相当巨大。因此,只有不断地供给大脑充足的营养,它才能精神饱满地工作;如果大脑营养供应不良,它就会产生疲劳或受到损伤。

从大脑的形成到发育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养供应;而大脑为了保证它的正常活动、提高它的工作效率,同样也离不开充足的能量供应。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当,可导致注意力涣散、抑郁、惊恐甚至困倦。

(4)烟酒与大脑

烟酒中的一些有毒物质,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对脑产生破坏作用。一些研究表明,经常饮酒的人大脑萎缩,体积减少;酒精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影响辨别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不仅如此,酒精还可能引起肝硬化、慢性胰腺炎、食道癌、高血压等病的发生。香烟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它是一种剧毒的生物碱。长时间吸烟会导致肺癌、肺结核、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心血管病、脑血栓和脑溢血、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口腔癌、咽癌和喉癌、膀胱癌、视力减弱等疾病。

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也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内,使脑动脉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脑供血量减少。供血减少又造成大脑缺氧和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大脑的运转速度减慢,思维变得迟钝,思维能力下降。

香烟中的另一些有毒物质还会降低血液中维生素的供应,影响大脑的功能。因为维生素是大脑制造神经递质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的匮乏会影响神经生化物质的合成,使思维变得迟钝。

(5)疾病与大脑

大脑是一个娇嫩的器官,各种疾病都会使它受到伤害,它一旦受到伤害,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异常。各种疾病可以导致脑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脑受到伤害又可导致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失常。不仅如此,环境中有毒物质,如有机铅、有机汞、砷、锰、氰化物、放射性元素等,也可能损害大脑,成为大脑的隐形杀手。

(6)学习、记忆与大脑

学习与记忆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脑功能或高级神经活动,它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类而言,学习与记忆是人们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对人类智慧的形成、意识的产生、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会促进脑内神经元的生长,增加神经元的连接,从而可以改善大脑的结构,提高大脑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脑力,学习成为大脑潜能开发的一条基本途径。

2.脑潜能的开发

(1)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

科学研究已经向人们展示:大脑潜能具有超乎想象的丰富性与可开发性。据大脑研究方面的权威温·威格估计,人类只利用了不到1%的大脑功能。这说明对大多数人来说,大脑能量的很大部分还未来得及发挥。

(2)挖掘大脑潜力

敞开心灵的大门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充分利用大脑的最可怕障碍也许莫过于通常所说的“心理封闭”。开发大脑潜能需要培养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大胆求异、质疑探索;需要培养表象想象能力和创造想象力,鼓励人们尝试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需要培养创造动机和人格,鼓励人们养成思考、猜测、坚毅、好奇、冒险、挑战、自信等创造品质和个性。

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临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安全、爱以及尊重得到满足时,机体的潜能就会更好地发挥:感觉更灵敏,智能开发更充分,思维更敏捷,大脑更灵活。因此,缺乏爱也是一种病,它使人们被孤独和恐惧所包围,不能有良好的心境去开发自己的潜能。脑功能开发的含义在于创造心身健康的良好环境,形成美好情操,促进情感活动对认知过程的激励作用。

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

脑高级功能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现象提示教育工作者应在适宜的时间提供适宜的教育。抓住儿童脑功能发展与教育的最佳期,适时地丰富刺激、优化教育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相反,不良的环境刺激可能阻碍儿童脑高级功能的发展。人脑中无意识活动的容量是无限的,而意识活动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脑功能开发的科学内涵是开发无意识心理过程,多接触新事物、获取新知识、见识新经验、增加新阅历,提高无意识过程的蕴藏量,丰富无意识功能模块的神经效率。

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研究表明,肢体运动、音乐、绘画、书法、计算机操作、珠算和我国特有的汉语资源等,对个体脑高级功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求学期间和日常生活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活动,是很有益处的。此外,还可以利用特制的仪器或装置来诱发人脑的电波,使之产生α波。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对学习的内容感到轻松容易,并会在学习时产生灵感,对学习内容产生顿悟,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结论与应用】

1.关于脑功能的不同观点。颅相说是由科学家提出的关于颅骨外形与性格特征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奇但不科学的观点;定位说是有关脑功能研究影响深远而又不全面的学说;整体说承前启后,有科学实验的依据;机能系统说是苏联专家对神经生理学最大的贡献;模块说与泛脑网络论则是当前关于脑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2.关于脑与认知活动的关系。脑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在人的记忆、思维、创造、想象等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大脑的参与和正常运行,人们便不可能开展正常的认识活动;同时,随着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深入开展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大脑也会越用越灵,体现了“用进废退”原理的真髓。

3.如何保护和利用大脑资源。大脑尽管有着无限的开发空间和不可限量的潜能,但又是极其脆弱、娇嫩和难伺候的。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搭配、勤奋的学习和记忆,它会“感激不尽”,而对烟酒和疾病则“敬而远之”、“反感透顶”。要想保护和利用大脑资源,就必须对大脑的“喜好”能够“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