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1979年,钱钟书的著作《________》出版,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管锥编

【解析】《管锥编》一书由先秦迄于唐前,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在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或“文化研究”的热潮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生机。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的热潮。

3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______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跨民族;跨语言

【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4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________、________、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跨语言;跨文化

【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二、简答题

在比较文学诞生以前,欧洲历史上表现出哪些比较文学的意识?

答:在比较文学诞生以前,欧洲历史上表现出的比较文学意识主要有:

(1)早在古罗马时期,由于古罗马文学(古拉丁语)有意借鉴和模仿古希腊文学(古希腊语),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荷马史诗的模仿,古罗马作家或理论家自然经常比较两个时代、民族和语言等在文学上的异同。

(2)进入中世纪以后,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和共同的语言(拉丁语),欧洲各民族几乎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中世纪后期,随着神权体系的松动、尘世兴趣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受到重视。

(3)到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遍及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用“人文主义”把欧洲的知识阶层和作家联合起来,他们一方面积极吸收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精华,一方面试图挖掘和“复兴”古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4)18世纪兴盛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使欧洲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当时,法国是思想文化的中心,各国纷纷向法国学习,英国和德国也因其优秀的思想文化成就开始受到法国人的瞩目。欧洲范围内的思想和文学的超国界说和“文艺的共和国”的观念随之出现。

(5)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当时,伏尔泰接触到经马若瑟删节并译成法文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把它跟欧洲的同类剧作进行了比较,并改编和创作了《中国孤儿》一剧,影响很大。

(6)在稍后于伏尔泰时代的德国,比较文学的意识也开始萌生,莱辛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虽然莱辛尚不具备比较文学的自觉的学科意识,但他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总之,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民族交流频繁,比较的意识已经萌芽,零散的比较批评或研究也时有发生,但总的看来,它们经常仅仅出于一种好奇或一种品评高下的爱好。比较文学的诞生还有待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三、论述题

1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否会削弱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答: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会削弱比较文学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可以说,比较文学之所以在80年代迅速崛起并成为一门“显学”,是因为它顺应了世界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对话的历史趋势,适应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1)随着20世纪交通工具和传播媒体的发达、全球化的影响与冲击、国际交往的频繁,文化交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深入地进行,而且成为影响各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形下,一元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已远不敷足用。

(2)从比较文学的比较视域出发研究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潮流,成为21世纪文学研究的主流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比较文学研究必须积极认识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复杂性,辨析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方式,探究文化传播中文学价值与形式的变化与重构过程。

(3)针对目前世界文化格局中愈演愈烈的文化或文明冲突,比较文学恰恰是致力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相互理解,提倡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宽容,主张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来探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比较文学研究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本质主义,主张与异己的、异质的文化进行对话与交流。

(4)国别或民族文学研究中的一元视角容易导致独尊己国文化,或因不了解他者文化而引发不同文化间的误解。而提倡对话与了解的比较文学为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提供了恰当的研究视野,使异质文化之间的关系向着积极建构性的方向发展。

(5)在对话的过程中,大家都必须以世界文学为语境,在比较之中重新认识自己和“他者”的文学与文化。可以说,没有互为他者的文化参照,没有从多元视角对自身的深入认识,也就没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补和互证,当然也不会有新文化的生成。

因此,为了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就必须通过对话来解决人类在文学乃至文化方面所遭遇的共同问题。作为对话中介的比较文学,其重要性非但没有因世界文化的日趋多元化而减弱,反而在跨异质文化的比较中进一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平等的对话达到人类文化和谐共处的理想。21世纪文学研究的发展需要一种打破传统界限并具有开阔视野的研究,比较文学正以其开放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恰逢其时地成为文学研究中的显学。

2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如何?

答:(1)80年代以来,围绕比较文学和各种新理论的关系学者们展开了论争

在文化研究热潮的冲击和推动之下,比较文学界对文化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文本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的视角,在文化层面上探寻根源,追求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呈现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相结合的趋势。

有人看到比较文学已经被文化研究“淹没”,担心比较文学又一次面临“危机”。佛克马教授1982年的论文《比较文学和新范式》极富挑战性,他指明比较文学不应该排斥理论,相反,“文学的理论化研究在提供方法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和促进了比较研究”。佛马克试图在维护韦勒克等学者所强调的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为比较文学扩大领域、引进新方法、新理论提供空间。

与佛克马相反,老一辈学者如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乌尔利希•韦斯坦因等也分别在80年代发表论文,提出谨慎对待新理论的态度,认为新理论没有为比较文学提供什么实质性进展。

(2)进入“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应向何处的争论更激烈

1992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委托伯恩海默主持了一个十人委员会,讨论学科发展现状,并于1993年提出一份报告,题目为《跨世纪的比较文学》。报告指出了比较文学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放弃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文化产品或其他话语形式。

虽然比较文学的面貌日新月异,老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也就始终无法摆脱危机和焦虑意识。如今,这些问题仍在讨论之中,而且很难得出结论,比较文学的危机和焦虑仍然没有彻底解除。

正是这种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和不断探求的精神使比较文学获得了勃勃生机,并始终保持在人文学科的前沿。让我们期待所有比较学者以及一切热爱文学和有志于从事文学事业的学者、学生共同探索和塑造比较文学的美好未来。

3“二战”前后比较文学发生了什么样的“危机”?你怎样认识韦勒克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贡献?

答:(1)“二战”前后比较文学发生的“危机”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在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全会上作的报告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他认为比较文学“岌岌可危”,“其最严重的标志是至今未能确立明确的课题和独特的方法论”。

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伽列和基亚使用的是“一套陈旧过时的方法论”,是加在比较文学身上的“包袱”,“使它一直受制于陈腐的19世纪的唯事实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论”。韦勒克接着指出了这套陈旧的方法论所造成的恶果:

比较文学的一个初衷是为了打破国别文学研究的孤立主义和19世纪学术研究普遍存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可是,梵·第根对“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区分却把比较文学缩小为两国文学之间的“外贸”,只关注翻译、游记、“媒介”等文学作品之外的东西,“仅仅研究与外国来源和作家声誉有关的材料数据”。

法国比较学者仍然没有摆脱民族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爱国主义动机使研究变成了奇怪的记录文化账的体系,希望为自己的民族歌功颂德”。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批评反映了当时正崛起于美国的“新批评”思潮对僵化、保守的实证主义的挑战。

韦勒克认为“真正的文学研究关心的不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品质”,对历史方法的一味偏好,使文学研究只关注“事实联系”,把文学自身的美学价值丢到一边,根本背离了文学研究的目标。韦勒克在报告的最后呼吁学者们必须面对“文学性”问题,使文学研究成为“人类最高价值的保存者和创造者。”

(2)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贡献

韦勒克意识到法国学派的主张陷入了方法论的危机

在比较文学逐渐学科化的流变中,不少学者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国学派的诸种观念进行反思,韦勒克也参与了此类学术活动。他意识到法国学派的主张尽管自成体系,却陷入了方法论的危机,不能适应世界发展形势与各科重构的需要。

韦勒克对学科发展历程诸种问题的先觉、全面深刻的洞察及其所作出的相关论断

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学科的诸种概念与范畴的界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时的学科走向。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的基础上,他还于1965年与1970年相继发表了《今日之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等文章,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其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系列理论主张。

韦勒克对学科理论建设的关注及对方法论及存在模式等问题予以透视的注重

韦勒克的学术活动在比较文学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学科名称的界定、“文学性”观念与比较文学研究的本质规定性等问题,韦勒克作出了极大贡献。

韦勒克对美国学派的创建发展及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走向作出了贡献

作为杰出的文献理论家、文学批评大师及比较文学家,韦勒克对美国学派的创建发展及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走向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理论研究对于后人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