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每年到9月10日这一天,我都会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又过去了,不知不觉,至今我已经度过了35个教师节。记得在全国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那天,天空湛蓝,微风拂面,在兄嫂的陪同下,我背着行囊走进了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注册报到,从此我便成为一名准人民数学教师。
在往后的岁月里,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迎来了一级又一级的新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高三毕业生。从最初的农村中学到江苏省省属重点中学,再到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我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忧伤,度过了30年。他们虽然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特质,但也拥有同一个属性:高老师的学生。不管多久远,只要他们走到我面前,我总能立即从脑海搜索到他们在校时的情景。
此刻坐在书桌前,在感叹岁月飞逝时,难免会觉得丝丝伤感:老了,鬓角都白了。但是每每想到在黑发渐渐变白的过程里出现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伤感并会被温暖取代,被孩子们一声声的问候取代,于是便感觉春暖花开,感觉自己像孩子们一样年轻,值了!
在30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生涯里,我不断探索数学这门神奇的学科,随着岁月的积淀,我对数学及数学教学的理解在不断发生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我不断探索数学教育教学的真谛与规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变革与有效性。渐渐地,我将探索聚焦到了两个问题:数学“教”的本质是什么?数学“学”的本质是什么?我相信对于这两个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回答,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回答。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探索数学教学的规律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但研究学习数学的对象的学习心理及学习的过程也很重要,因为是学生在学数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才是教的目标。一个教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学、学不会、学不好、不会学,那就不能说这个教师教得好。因此教师最好能“蹲”下来,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如何看待数学、学习数学、学好数学、会学数学?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数学、学习数学、学好数学、会学数学。
对一名数学教育者而言,能带给学生的仅仅是数学的知识技能与数学能力吗?数学这门学科的思想、方法与精神该如何让学生体会与感悟呢?数学文化的功能该如何渗透呢?学生虽然不能人人成为数学的佼佼者,但却该人人都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与浸染,理性客观、唯真求实。
伴随着这样的思索,我的数学教学之路便成了上下求索之旅,而这个世界上探索的历程从来就没有坦途可言,种种磕绊,犹如在荆棘中穿行,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心怀善念,从不忘也不敢忘记1985年9月10日这一天。
既然是漫步,那就由我领着你走近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学、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吧!一路上你将会看到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案例,当然也能看到我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回答前面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共鸣与思考。
高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