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原来是这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从河西到漠北

说到卫青,便不能不说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两人有许多共同点,生活轨迹亦有类似之处。有趣的是,故事的开始,还是发生在平阳侯府。汉武帝登基的那一年(前141),平阳侯府来了一个打杂的,此人名为霍仲孺,他本是平阳县的一名小吏,被派往侯府当差。侯府内的女人,总有红杏出墙的故事。这一回,故事的主人轮到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她与霍仲孺好上了,并怀上一个男孩儿,这就是后来名垂史册的霍去病。

与卫青一样,霍去病也是私生子,可是他比舅舅幸运得多,没遭遇很多坎坷。霍去病出生的第二年,汉武帝光临平阳侯家,卫子夫蒙宠,卫家开始飞黄腾达。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得宠于皇帝,姐姐们自然也沾光。二姐卫少儿进了京城后,嫁给陈平的曾孙陈掌;大姐卫君孺也找到好婆家,嫁给公孙贺,后来公孙贺当到帝国宰相。

霍去病幸运地成为帝国最有权势家族中的一员。

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私生子的父母,都是敢于挑战生活常规的人,在血管中跳动着不安分的血液,充满着追求的渴望,这种激情会遗传到下一代人身上。霍去病长大后,壮硕有力,意志坚强,善于骑射。十八岁那年(前123),汉武帝召他入宫当侍中,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但霍去病并不喜欢。他认为自己应当建功立业,做出一番事业,便主动请缨,要追随舅父卫青,征战沙场,一展拳脚。

这时,卫青正以大将军的身份挥师北伐。霍去病前来报到,舅甥两人开始联袂作战,将抗匈战争推向高潮。

卫青任命外甥为票姚校尉,选拔八百名勇士,组成了票姚营。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初上战场的霍去病将崭露其军事天才的锋芒。

霍去病带着八百名勇士,开始他的光荣之旅。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一路寻觅匈奴人的踪迹,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横穿匈奴腹地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他有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敢与坚忍,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中,无所惧畏的精神,也许正是其取胜之道。他以区区八百之众,横扫荒漠,杀、俘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光这个数量,就是自身兵力的二点五倍。在被斩俘的匈奴人中,有藉若侯栾提产,有匈奴的相国(宰相)、当户(匈奴高级军官),还有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在这场北伐战争中,卫青以十万大军取得歼敌一万的战果,而霍去病仅仅凭借着八百人,就斩俘两千多敌人,在所有将领中独领风骚。

汉武帝喜出望外,下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因为他在杀敌数量与俘虏敌军首领上,都列全军第一。霍去病一战成名,由此开始平步青云,成为与卫青并驾齐驱的大汉名将。

大将军卫青的风头很快被外甥霍去病盖过。

背后的原因,是卫青的姐姐皇后卫子夫逐渐失宠于武帝。皇帝的爱,是最靠不住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女人再美,总有人老珠黄的时候。来自赵地的王夫人,取代卫子夫,成为皇帝最宠幸的女人。卫子夫的失宠,间接影响了卫青在皇帝心中的分量。霍去病异军突起后,汉武帝有意让这位后起之秀,取代卫青的地位。

经过十几年积极的开拓进取,汉帝国在探索西域上取得重大进展,著名的探险家张骞从西域带回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汉武帝脑海中开始形成一个明确的战略: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要联合西域诸国,必须打通一条通往西域的狭长道路,这就是河西走廊。

夺取河西走廊,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一战略目标。汉武帝在用人上极其大胆,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指挥河西战役的重任交给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

霍去病年轻的肩膀,能扛得住这份重压吗?

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从票姚校尉升迁为骠骑将军,开始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该年三月,他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从陇西出发,对河西走廊作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河西走廊上分布着匈奴控制的一些部落,势力最强大的是休屠王和浑邪王,此外还有数十个小王。为加强河西走廊的防务,伊稚斜单于派自己的儿子前来,意在监视诸部落首领,以阻止汉军西进。

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翻越乌戾山,首战遫濮部落。这只是一场以石头砸鸡蛋的战斗,遫濮部落全军覆没,遫濮王被斩首。汉军渡过狐奴河,河对岸分布有五个小部落,他们得知遫濮王被砍了脑袋,心惊胆战,放弃抵抗,任由汉军过境。霍去病一路畅通无阻,用六天的时间,向前推进一千里,越过焉支山,直插浑邪王的地盘。

汉军宛如天兵,从天而降。浑邪王、休屠王、折兰王、卢侯王等部落组成一支联合军队,在皋兰山下迎战霍去病兵团。这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一边倒的战斗。在战斗中,折兰王被汉军强弩射杀,卢侯王被斩于马下;浑邪王的儿子被生擒,相国与都尉均落马被俘;休屠部落的宝物,一尊祭天金人——这是当地人宗教信仰的偶像——被汉军作为战利品收缴了。

河西之战,汉军深入河西走廊一千里,降服与击败十余个匈奴部落,斩俘八千九百六十人。霍去病不负皇帝重望,第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便大获全胜。

第一次河西战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展露了霍去病非凡的军事才华。汉武帝很快把第二次河西战役提上议事日程。

河西走廊地形狭窄,军队难以展开,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如果采取正面进攻,无法切断敌军的退路,只能打追击战,不能打歼灭战。要歼灭敌军主力,必须要出奇制胜。霍去病提出一个超乎寻常的大胆战略,就是避开正面交锋,从河西走廊东部沙漠地区迂回到敌军的后方,断敌退路,一举歼灭其主力。

这一作战计划极富创意,但实施的难度巨大。从沙漠边缘迂回前进,行军里程超过两千里,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又值夏季高温,水源没有保障,对远征将士是一大考验。虽然困难重重,霍去病没有退却,只有闪电般的奇袭,才能收到最佳战果。

这是一次军事大冒险。

西征军从北地(甘肃省宁县)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由霍去病统率,沿着沙漠南缘进军;另一路由公孙敖统率,沿沙漠北缘进军。两路大军各数万人,目标是在两千里外的居延会师。为什么选择在居延会师呢?那里有一片湖泊,叫居延海,又称为居延泽,有一条弱水注入,可以补充数万大军所需之淡水。

霍去病挥师西渡黄河,折向沙漠南缘,渡过狐奴水,沿弱水北上,直奔居延海,等待与公孙敖会师。然而,公孙敖并没有出现,他在茫茫荒漠中迷了路,没有抵达会师地点。

公孙敖误期失约,霍去病失去一支重要的力量。怎么办?是撤退,还是继续前进?

即便是孤军,也要继续深入!

横穿两千里沙漠后,霍去病突然出现在敌人后方。这是小月氏的地盘,月氏曾与东胡、匈奴并列为北方三大势力,冒顿单于崛起时,东灭东胡,西破月氏。月氏被迫举国大迁移,迁往中亚,但仍有一小部分月氏人留下来,臣服于匈奴,称为小月氏。

小月氏大大小小部落有数十个,其中单桓王与酋涂王比较识相,举部向霍去病投降。稽且王负隅顽抗,被鹰击司马赵破奴击破生擒,全军覆没。汉军校尉高不识率军征服呼于耆部落,呼于耆王落荒而逃。霍去病横扫小月氏,一直追击到祁连山脚下。小月氏之战,使匈奴河西诸部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被斩杀与俘虏的人数多达三万零二百。小王被俘获五名,小王的母亲、妻妾、王子被俘虏五十九人;各部落的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高级官员被俘六十三人。

在孤军深入、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霍去病仍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战绩。此役斩获敌人数量之多,为历次战役之冠。不过,由于没能与公孙敖会师,霍去病的兵力不足,加上一番恶战,伤亡颇大,不能继续作战。霍去病遂率部沿河西走廊返回,第二次河西之战结束。

两次河西战役,匈奴诸部落损失四万人。

伊稚斜单于大发雷霆,征召浑邪王与休屠王前往单于王庭问责。浑邪王与休屠王自知凶多吉少,两人商量一下,与其去王庭送死,不如举部投降大汉帝国。浑邪王的使者秘密抵达长安,向汉武帝递交请降书。汉武帝对浑邪王、休屠王的投降将信将疑,慎重起见,他做了两手准备:既欢迎浑邪王与休屠王归降,同时严阵以待,以防止胡人诈降的诡计。

受降的重任,又交给年轻的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统率大军,渡过黄河,前往接受浑邪王与休屠王的投降。除浑邪王与休屠王外,归降的头目还包括三十一位小王,部众总计五万人。行近边境时,休屠王突然反悔,打算率自己的部众返回河西走廊。浑邪王大吃一惊,休屠王手握重兵,一旦内部起讧,后果不堪设想。他牙关一咬,痛下杀手,计杀休屠王,逮捕其妻儿,吞并其部众。

然而,反悔的不止休屠王一人。

临近黄河岸边,浑邪王已经远远望见霍去病阵容齐整的受降兵团,就在这时,匈奴一些裨王与将领开始动摇,不愿远离故土,军队突然哗变,近一万人突然掉转马头,夺路而逃。浑邪王试图拦截,但无能为力。在受降的前一刻,局势突然恶化,变得不可收拾。

霍去病必须要当机立断,稍有迟疑局面将无法控制。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霍去病孤身一人,骑上一匹快马,独自奔向匈奴军营。这一幕简直把所有人吓呆了,要知道哗变还在继续,只要有几个亡命之徒,就可以结果霍去病的性命。霍去病不是在受降,而是在玩命!他以奋不顾身的勇气、超乎寻常的英雄壮举,镇服所有匈奴人,兵营内的喧哗与骚动渐渐平息。他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真诚地传达朝廷的立场,给举棋不定的匈奴人服下一粒定心丸。

对于真心归附者,霍去病张开双臂欢迎;对于哗变逃亡者,则一概杀无赦。他派遣一万名强弩骑兵,追击哗变者,一路穷追猛打,射杀八千多人,自己无一伤亡。

凭借机智与勇敢,霍去病以雷厉风行的强腕,终于完成受降的使命,居功至伟。

战略要地河西走廊终于落入大汉帝国之手,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终于打通。大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领土向西扩展九百公里,取得大约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中国开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到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十二年的战争彻底扭转了汉匈两方攻防格局。汉武帝凭借几代帝王留下的政治、经济资本,在卫青与霍去病两名天才将领的指挥下,夺取河南、河西两块军事要地,将匈奴的势力驱出漠南。反观匈奴一方,虽然不断发动报复性的战争,但缺乏明确的战略方针,只是破坏性的袭扰,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的局面。

为了彻底击垮匈奴,汉武帝在公元前119年发动旨在歼灭匈奴主力的漠北战役。这是汉匈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决战。

这场决战也是卫青与霍去病军旅生涯的巅峰之战。汉军投入远征的兵力达三十万,分东、西两线同时展开。东线由霍去病指挥,西线由卫青指挥,兵力各十五万,其中五万是骑兵,配备最优良的粟马(普通马喂草,粟马吃粟米,特别强壮),另有步兵及后勤运输队五十万人。除了帝国政府准备的十万匹粟马之外,不少将士们还带上私人战马,总有四万匹。

卫青兵团下辖五位将军: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中将军公孙敖。霍去病兵团中没有将军,只有校尉级的军官,包括路博德、赵破奴、卫山、李敢等。很明显,霍去病年轻气盛,不愿意受到老将们的掣肘。为了适应在环境恶劣的大漠中作战,霍去病大胆吸纳匈奴降将与降兵,他们具有丰富的荒漠作战经验,特别是在识路、寻找水源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先来看看西线卫青兵团的进展。

大汉帝国以倾国之兵北征,匈奴伊稚斜单于为避锋芒,主动后撤到大漠以北。卫青兵团从定襄出发,一路畅通无阻,长驱直进一千余里,挺进到漠北。

以逸待劳的伊稚斜单于见卫青兵团前来,率先发起进攻,一时间万箭齐发,箭如雨下。卫青有备而来,以武刚车列阵防御。据史料记载,武刚车是一种“有巾有盖”的战车,就是有车皮,有车盖。武刚车并拢构成一条环形防线,士兵们躲在车后,毫发无损。眼看弓箭的打击失效,匈奴单于采取骑兵强攻。一万名慓悍的匈奴骑兵,向汉军阵地发起冲击。卫青一面下令弓弩手以箭矢还击,一面派出五千骑兵上前迎战。

双方在沙漠边缘展开大战,战至日薄西山。忽然天色顿变,刮起强风,飞沙走石。卫青敏锐地抓住战机,当机立断,命令大军倾巢而出,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队。大血战在飞沙走石的一片昏暗中进行,近身的肉搏战,考验着双方统帅与战士的意志力。卫青意志刚强如铁,伊稚斜单于露出怯色,思想开小差了,他丢下士兵,驾着六匹骡子拉的骡车向西北方向逃跑了。

大家想想,单于都逃了,士兵们还有心恋战吗?一时间军心大乱,匈奴战士争先恐后地逃窜。卫青抓住机会,扩大战果,纵兵追击。匈奴伤亡惨重,被杀与被俘的人数,超过一万九千。

美中不足的是,卫青未能逮到伊稚斜单于。单于那六匹健骡,脚力十分好,卫青追了一晚上,行了二百里,仍未能找到单于的身影。不仅卫青找不到,连匈奴人也找不着单于。直到十几天后,蓬头垢面的伊稚斜单于才狼狈逃回兵营,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更北的荒凉地带,以避开卫青的锋芒。

伊稚斜单于逃跑后,卫青转而进攻匈奴囤粮基地赵信城,一举捣毁之。城内囤积的军粮能运走的都运走,带不走的便放一把大火烧光。

卫青在西线战场高奏凯歌,在东线作战的霍去病,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霍去病打击的目标,是盘踞在漠东的匈奴左贤王部。面对来势汹汹、装备精良的汉军,左贤王采取的策略与伊稚斜单于如出一辙,撤至大漠东北部,静观其变。

为了追上左贤王部,霍去病决定率骑兵先行出发,只带上少量的辎重,全速北进,将后勤补给车队及步兵远远抛在身后。清一色的骑兵横穿沙漠,终于捕捉到左贤王的主力。

一场恶战在大漠的东北部展开。

霍去病正面之敌,乃是左贤王的精锐部队。一阵对射之后,汉军骑兵率先发起攻击,匈奴骑兵纵马迎战。汉军骑兵及将领几乎都是霍去病一手挑选出来的,路博德、赵破奴等将领后来均成为名将,此外还有李广的儿子李敢,有乃父之风,作战非常勇猛。此役打得十分激烈,双方的将领都上阵搏杀,匈奴小王比车耆被汉军斩杀,另一名小王章渠受伤被俘。在进攻匈奴左大将部的战斗中,李敢勇冠三军,斩将夺旗,如入无人之境。

匈奴人无力再战,开始向后撤退。

霍去病岂肯罢休,一路跟踪追击。部将路博德追击至寿余山,歼敌两千余人;霍去病则率主力深入漠北,翻越离侯山,抵达弓卢河。两军在弓卢河畔再度交锋,汉将卫山擒获屯头王与韩王,匈奴一方被俘的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合计八十三人,士兵不计其数。

左贤王率领残部退至狼居胥山,霍去病一鼓作气,攻下狼居胥山。他堆土为坛,搞了一个盛大的祭天仪式,向上天传达胜利的消息。稍作休整之后,汉军继续西进,一路横扫,直抵姑衍山。在霍去病的狂追狠打之下,左贤王如惊弓之鸟,哪敢恋战,头也不回逃命去了。汉军攻克姑衍山,霍去病设坛祭祀大地。

东线战事以汉军全胜而告终,霍去病横扫匈奴,斩获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

漠北之战,匈奴总计损失九万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发出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经此重创,匈奴人被迫向更北的区域撤退,从此“漠南无王庭”,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力与中原对抗。汉军方面损失也极大,伤亡数万人,出塞前共有十四万匹战马,回到塞内时仅剩下三万匹。至此,汉匈第一期的大规模会战告一段落。

漠北战役过程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当属李广之死。

李广是抗匈名将,身经百战,但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大军出发前,汉武帝曾下一份密诏给卫青,认为李广年龄大,个性张扬,难以约束,不适合担任前锋的任务。卫青只得改派李广与赵食其担当兵团右翼掩护的任务。不想李广大怒,他自认宝刀不老,应该担任主攻,卫青这样做是瞧不起他。更糟的是,李广被调往右翼后,在大漠行军时迷失方向,错过与卫青约定好的会师时间。

漠北之战结束后,卫青派一名长史带着一些干粮与酒,前往李广兵营慰问,并询问迷途失期的情况。在汉代,迷途失期是非常严重的过失,按律当斩。不过这只是表面的规定,很少有将领因为迷途失期被杀,一般只要缴纳一些钱,就可以赎罪,但将被贬为庶人。

面对长史的询问,李广默不作声,没有回答。他是个荣誉感很强的人,在大战前突然被调离前锋的位置,缺席漠北大战,没有完成他痛扁匈奴单于的心愿。这已令他极其不满,如今还被问责,老将军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长史见李广不作声,催促说:“请将军的幕府人员随我到大将军处对质吧。”长史话中暗藏玄机,分明暗示李广,将迷途的过失推给部下。

李广岂会听不出弦外之音,但光明磊落的他怎么可能把罪责推给别人呢?李广想也不想,很坚决地说:“校尉们是无罪的,我身为将军,军队迷失道路的罪责,理应由我承担,我将亲自前往大将军处当庭对簿。”

他回到自己的营帐,对诸将说:“我李广自从结发以来,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如今有幸与大将军出征迎战匈奴单于,大将军却把我调往右翼,迂回绕行远路,致使中途迷路。这是天意啊!我老了,终究不能面对刀笔吏的侮辱。”说罢抽出宝刀,引刀自尽。

英雄竟然以此结局收场,令人唏嘘泪下。

李广与卫青、霍去病并列为抗匈战争中的三大名将。虽然他的战功不及卫、霍两人,但他的传奇生涯与人格魅力,使之成为千年传诵的英雄楷模。作为一名将军,李广十分清廉,每有战功得到奖赏时,他从不独占,而是分给部下,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深受部下的尊敬与爱戴。他为官四十余年,从不敛财,最大爱好是射箭,其箭术之高超,旷世无双。

当李广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出,全军上下为之痛哭。不仅是军队,就是内地居民,寻常百姓,闻之亦落泪,斯可见李广实为人民之英雄、国家之英雄。

李广之死,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儿子李敢是霍去病的部将,他认为父亲是被卫青逼死的,心中怨恨难平,千方百计想找机会报复。他虽然十分勇猛,但脑子简单,容易冲动、感情用事,终于酿祸,刺伤卫青。

刺伤大将军是砍头的重罪,但卫青把这件事压下来,没有问罪,这是卫青高尚人格的体现。然而,霍去病却咽不下这口气,为了给舅舅报仇,他顿起杀机。

元狩六年(前117)春,霍去病与李敢追随武帝前往游猎。狩猎途中,霍去病乘李敢不备,一箭将他射死。擅杀将领当然也是大罪,但霍去病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半年后,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突然暴死。他的死因,史书中没有记载。这时霍去病官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权倾天下。他向来身强体壮,武艺高强,怎么突然暴死呢?有人认为他死于政治阴谋,有人认为他患不治之症,民间认为是李敢的冤魂前来索命。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霍去病如一颗彗星,一闪即逝,扫过夜空,光芒四射。

霍去病为人沉勇有大略,敢于任事,遇事果断而坚决。有一次,武帝想让人传授霍去病孙子兵法与吴起兵法,没想到他居然不以为然,回答说:“行军作战,关键要看谋略如何,没必要学习古代的兵法。”武帝非常宠幸霍去病,给他建了一座豪华的大宅院。霍去病看都不看,说了一句足以激励每一个国人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卫青与霍去病都想不到,漠北之战,既是他们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封笔之作。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的军旅生涯也提前结束。由于卫子夫的失宠,汉武帝对卫青的信任度下降,卫青心知功高震主,故而明哲保身,低调行事,不愿过多染指兵权,最后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