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黄河的源头
早期的传说
王实甫在他的名著《西厢记》里赞叹黄河:“疑是银河落九天,高源云外悬”“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黄河的气势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都涉及了,可见这黄河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
在古人的心目中,像黄河这样伟大的河流,一定是来自神圣的地方。“黄河之水天上来”便是诗人李白想象力的发挥。《山海经》这部记有许多神话和传说的古书,也留下了“河出昆仑”的记载,长期为中国人所深信。书中说,这昆仑山“方八百里,高万仞”,是“百神之所在”,有虎身人面的怪兽守卫在那里,你一定得德才兼备,才能上得去。但这昆仑山在何处,当时并不清楚,一代又一代传说很久,也无法去考察证实。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黄河源头在何处的新消息。据他报告,这是塔里木河的水注入罗布泊后,潜入地下流动,至南边再涌出地面成为黄河。这一来,塔里木河便成了黄河的上源,而塔里木河的水则来自葱岭,这样帕米尔高原就成了黄河之源。一直到清朝都还有许多人相信这一说法。但是,张骞的报告仍是来自传闻,他本人并未亲自到这些地方考察过。隋唐时期才第一次有住在中原地区的人真的见到了黄河之源,并留下了记录。
最初的记载
隋炀帝大业五年即公元609年,中央政府的军队平定了割据西部的吐谷浑。一大片在汉代还未被中央直接管辖过的土地新设为四个郡,其中一个是河源郡,包括今天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用“河源”来命名,表明当时已知道黄河发源于此。
唐太宗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经过隋末大乱,居住在西部的吐谷浑部落又不安分起来。唐王朝发兵征讨,著名的将领侯君集、李道宗率领一支人马到达了星宿海、扎陵湖一带,史书上说,他们“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焉”。这回是真的到达河源地区了,不过未必真的见到了黄河源头。
在唐代,由于唐王朝与吐蕃交往频繁,而河源地区正位于往来必经的大道上,传到中原地区的河源见闻增多了。
公元641年,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史书上说:“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以后经此往来的人不会少,但留下记载的不多。不过人们对黄河源头所在的位置渐渐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知道它是出自巴颜喀拉山了。
探寻河源
以探寻河源为目的的实地考察,是两个少数民族皇帝下令进行的。
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十月己丑,即公元1280年11月4日,他命令都实带着人去探寻黄河之源,务必查出个究竟。考察队经过几个月的跋涉,到达河源,绘有图件,回报朝廷,但这正式的考察报告,始终未见披露,而是一位汉族学者潘昂霄从都实的弟弟那里听到一些情况,写成《河源志》一书,把这次考察的成果透露了出来。书中说河源是一片沼泽地,有泉水涌出聚成百余处水坑,映着阳光,从高山上望去,犹如星斗闪烁。这明显是把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了。
忽必烈派人去考察黄河源头,是在宋朝的抵抗力量最终消失以后;前一年,宋朝大臣陆秀夫背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跳海自杀了,宋亡。这位富有开拓精神的少数民族皇帝,大概是想在天下坐稳以后要做出点前无古人的事。他想找到河源,在那里建设一座城池,开辟水运,发展贸易,这在后来虽未成为事实,但对河源的探寻,终究是一次不为旧籍传闻所束缚、脚踏实地、颇有意义的破天荒的行动。再一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四月癸酉,即1704年5月7日,他命侍卫拉锡等视察河源,但他们也只到了星宿海,虽已发现星宿海的水还有三条河作为上源,但并未追到源头,直至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这才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察和绘制出来。
康熙为什么派人去专门视察河源,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从同一年他封淮河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这一讨好河神的行为来推测,他已无忽必烈那种气魄,而与当时黄河水患已成清政府难以对付的一件大事有关。果然,到乾隆皇帝时,这个目的就很明确了,乾隆四十七年即公元1782年,皇帝竟派人到河源去祭祀河神了,这年黄河决了口子。大概是对待神灵总得认真一些,这回真的到达了河源,绘地图、写报告,总算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1782年的考察,提出黄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叫作“噶达素齐老”的地方,这是蒙古语,“噶达素”是北极星,“齐老”是石,据说此石呈紫赤色,有四丈高,构成一个孤独挺拔的山峰,上有天池,泉水从中涌出,流下成为黄河的源头。这个记述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说黄河发源于星宿海以西约150千米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则大体上是符合实际的。不过,这里有三条小河流向星宿海汇合,究竟将哪一条河流认定为黄河的正源,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河源风貌
作为学术探讨,这场争论也许还要进行很久;而对一般人来说,则可以认为,已经能看清黄河的发源地了。还是居住在那一带的蒙古同胞说得对,他们把这三条河都叫“古尔坂索尔马”,或总称为阿尔坦河。概观河源,可以发现,把这一地区作为一个多水的盆形滩地来看待,可能更接近于真实。这个被称为约古宗列的盆地,面积约150平方千米,海拔约4400米,众多湖沼星罗棋布于其中,汇成黄河上源,向东流入扎陵湖,再流入鄂陵湖,它们共同组成了河源地区的特殊风貌。
在文人的笔下,黄河总是雄壮的,河水洋洋,汤汤不可陵。
哲学家则看出了黄河是因为不择细流,所以能成其大。伟大出于平凡,在黄河的源头,我们不难悟出这个真理:这里没有滔滔洪水,仅有一股股细微的清泉,而它们就是雄壮的黄河之宗!
考察者告诉我们,黄河上源之一卡日曲,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另一上源约古宗列曲,更仅有一个泉眼作它的源头。但在它们流经的盆地中,泉源是很多的。这个盆地的位置虽高,海拔超过4000米,但周边多为山岭丘陵阻塞,各方的地下水都向这低平的盆地中部聚集,涌出成泉,且因排水不畅,使地面土壤浸淫在泉水之中,一些低洼的地方淤积成为水坑、水塘,一条条宽窄不等的、浅浅的水沟交错其间,它们逐渐汇合成流。当整个约古宗列盆地的细小水流汇成一条明显的河道向东边的星宿海地区流去时,宽不过10余米,深不足1米,那些原始的细流之微,由此也不难想见了。
在这伟大的黄河发源地,不仅源水无浩浩荡荡之势,山也并不雄伟。远处有相对高度较高的山,可以遥看巴颜喀拉山的雪峰。而在盆地的周围,则不过是些仅比当地地面高出几百米、几十米,甚至更低的山岭与丘陵。在它的南边,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相隔的分水岭,最低处的相对高度才20米左右,而就是这点高度,使这两大水系近在咫尺,相距不过200米左右却不能携手。这里随便一块地面的海拔高度都比泰山要高3倍左右,是真正高大的,但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巍峨。眼前不过是一片布有许多沙砾、野草和水泉的沮洳荒滩。
这里也没有参天大树,更谈不上任何森林,为狮、虎这类百兽之王所不敢至,但仍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在此顽强生长。为了适应地势高、气候寒冷干燥的恶劣环境,它们都长得很矮,俯伏在地上向周围发展,多是高仅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许多植物还长成圆墩墩的坐垫状,花开在顶端,而且花比叶片要大;在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真是花团锦簇,布洒在这荒滩上炫人眼目,似乎是在显示它们足以自豪的顽强的生命力。
这些植物根深叶小,茎和叶上有茸毛,叶片的结构也不同于一般:角质层发达,栅栏组织紧密,这一切都是它们抵抗寒冷和防止体内水分过快蒸发所必需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特点,所以它们能在这海拔4000—5000米的地方生存下来。
需要防止体内水分过快蒸发以抵抗干燥,可能有点不好理解。这里地面上的水不是很多么?不错,水是不少,但并非是这里空气潮湿、降水多,而主要是从地下来的;古人说地下有潜流,并不全错,不过它不是来自遥远的葱岭,而是来自附近的巴颜喀拉山,亦即昆仑山向东延伸的部分。山峰高处的积雪,是巨大的水库,积雪消融产生的水渗入地下再涌出,成了黄河和长江之水长年不断的源泉。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河源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的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也是一个盆地,东西长约30千米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千米至十几千米。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下的地方有众多的湖泊,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过分。这里和约古宗列盆地的景色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表现出高寒草甸滩地的特点,但它比约古宗列盆地又低了200米左右,湖泊更多,灌木有长到一米高的,鱼类繁殖旺盛,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不时有黄羊、野驴出现。
在星宿海,“初出茅庐”的黄河汇集细流,不断得到水量的补充,当它向东流入扎陵湖时,已是一条水量可观的清澈小河了。水面有时宽至50米左右,深约1—2米,已粗具江河的规模了。
扎陵湖,还有东边与它相距不过15千米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黄河将它们连在了一起。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中,“扎陵”表示白色,“鄂陵”表示青色。现在我们见到的扎陵湖也确是水色灰白,鄂陵湖则呈青蓝色,这与它们的深度不一样有关。扎陵湖较浅,平均深约8米左右,最深处也不过13米多一点;鄂陵湖较深,平均深约20米左右,最深处可超过30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字不是始终不变的,因为这里水分蒸发很快,每年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湖水有减少的趋势。河流注入时带来的泥沙淤积湖底,也会影响它的深度。当然,在洪水或缺水季节,以及或旱或涝的不同年份,湖中的水都会有变化,因此它们的面积大小也时有不同,各种记载不完全一致。据1978年测得,扎陵湖的面积为542平方千米,蓄水量30亿—40亿立方米;鄂陵湖面积为608平方千米,蓄水量为100亿—120亿立方米。它们虽不像太湖那样广阔,但也有和运河上的微山湖差不多大小的面积,而两湖的水面具有海拔4200米左右的高度,则远为东部平原上的那些湖泊所不及了。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被称为世界最高的湖——的的喀喀湖,如仅就高度而言,也要比它俩略逊一筹,约低300多米。
不过,漫步在这比长白山顶的天池还高出约1500米的两湖之滨,却并无置身高峻之处的感觉。湖面开阔,湖畔的草滩也很广阔,多是在远处才见低丘环绕。每当春天降临,嫩草添新绿,杂花洒荒野,牛羊来此安详地觅食,水中游鱼成群,清晰可见,加上白云、蓝天、飞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概观从黄河源头到扎陵湖、鄂陵湖地区,整个儿都可以看成一个盆地,东西较长,其间地势又有起伏,故可分隔为约古宗列、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四大部分。但总体看来,盆地内高低相差并不大,从西到东,坡度不足千分之一,因而水流滞缓,河宽而浅,宽度与深度之差,可达18—44倍。在一些地段,水流分散,河道很多,如注入鄂陵湖时,分成九股,没有明显干流。在那些洼地里,更易积水成湖,所以河源地区湖群密布。这种现象,在黄河从鄂陵湖东北流出,折向东南流至玛多,始逐渐改变,因此有人把自此以上的黄河总称为黄河河源段,而黄河河源我们也不必就认定某一处,事实上这个高原上相对低洼的蓄水盆地在起着黄河源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