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坐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强起来分为3个时间段: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完成强起来的时代发展目标?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按照新发展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经济方面提出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七大特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能最有效地反映现代化要求、推动现代化实现并保证现代化有序运行的经济体系。具体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如下特征。
第一,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并不是某些个人或某些利益阶层的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有效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全体人民的福祉。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要消除传统现代化带来的极度两极分化,社会阶层对立,从而实现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推进社会和谐。中国目前进行的精准脱贫,实际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第二,能够有效推进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化。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这三次工业化,正在迈向智能化,即第四次工业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当然而且必须反映第四次工业化的要求,有效推动中国第四次工业化的实现。实际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以第四次工业化为特征的经济体系,例如创新与创意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
第三,在传统城市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城市化经济体系。
因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更加注重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农业与农村的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及农村落后这两个传统现代化的痼疾,有效协调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关系。
第四,能够有效推动生态文明。
现代化经济体系总结了已有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缺陷,更加重视生态因素在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文明既包括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引起的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的有效处理,消除污染,也包括对自然生态的修复,要求所有开发都必须以自然生态的保护为基础和前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五,将创新作为增长的主要要素。
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放弃了粗放式增长方式,更加注重高质量增长,不再单纯靠投放劳动、土地等要素推动增长,而是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模式作为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第六,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意识。
其中包括契约理念、法制精神、诚信品质、人权思想、责任意识等。在现代化意识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仅仅表现为创新意识及能力,更重要的是责任意识,例如为市场提供优良产品与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应有的回报,为政府提供税收,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环保贡献力量等。契约、法制、诚信、责任、创新是现代化意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
第七,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特征,在新的全球化模式中实现国与国之间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抛弃各种国际化壁垒,实现全方位及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六位一体: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可以称之为六位一体。
第一,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与脊梁。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无从谈起,因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我国目前实体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调整,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即原有的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要转向一般性产业,而另外一些产业则要逐渐上升为支柱性产业。在这种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保原有的支柱性产业在转向一般性产业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问题,不能引起经济及社会风险。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三去一降”的对策。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对策,这对于原有的支柱性产业平稳地逐渐转向一般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结构调整的关键还是要推动新的支柱性产业的形成。主要有三大产业: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二是服务业,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等;三是现代制造业,包括飞机、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现代船舶及航天器制造等。
第二,现代金融。
现代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与润滑剂,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有现代金融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包括:1.银行改革,例如利率市场化、银行治理结构改革、民营银行发展等;2.推进非银行机构发展,例如放开各类投资公司、各类基金、各类保险公司等;3.资本市场改革,例如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上市由非审核制改成注册制等;4.外汇体制改革,例如推动汇率市场化与外汇自由流动等;5.金融全方位开放,例如放开外资在中国金融机构中的持股比例等。
当然,发展现代金融必须防范金融风险,包括:1.抑制资产泡沫的形成,防止资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2.稳住债务,防止个人、企业、政府债务的过快上升而引发金融风险;3.稳住外汇,防止汇率及外汇储备的剧烈变动而引发金融风险;4.治理金融乱象,防止金融改革的不当行为及新技术进入金融而起发的乱象引发金融风险;5.控制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防止“顺周期”的负面作用及市场之间的传染病引发金融风险;等等。
第三,科学与技术创新。
科学与技术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与基础,例如人类社会的四次工业化,实际上就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结果,因而科学与技术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基础与动力源泉,尤其是原创性技术与颠覆性技术是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地联结在一起的。
科学技术的创新需要有相应的体制配套,包括:1.技术创新体制的法律基础,例如知识产权保护;2.财力基础,例如不低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5%的应有的资本投入;3.物质基础,例如现代化实验室及科学城的建立;4.人才基础,例如有效调动科学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的建立;5.科学积聚基础,例如重视与发展前瞻性基础研究;等等。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包括企业、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全方位努力。
第四,人力资源体系。
人是最可贵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因而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数量充足且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保障,人力资源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量与质,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首先是要确定科学的人口生育政策,确保一个适合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结构,防止“老年化”与“少子化”的产生,使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适宜;其次是要发展包括幼教、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在职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在内的完整教育体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调整与充实教育内容,确保人力资源在社会与经济进步中得以提升;再次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既包括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最基本保障,也包括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各类保险为特征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市场、政府、个人、企业等各类主体都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全民性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最基本的运行原则与规则,市场经济维持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运行秩序。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真谛”,就是在原有经济体系中不断加入市场经济要素,最终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不断完善与发展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首先是要尊重与承认各类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下的自我利益追求权与自我选择权,承认与保护各类产权,这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源泉;其次,市场经济要消除各种阻滞资源配置的障碍,保证各种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有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再次,市场经济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政府是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掌握好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政策一般不介入人们具体的经济活动与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
第六,全方位开放。
开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扩大出口与吸引外资,这是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因为我们当时很贫困,国内市场匮乏,不得不依托国际市场;同时,我国当时没有资本积累,缺乏经济发展的资金,不得不依托国际资本。但是这种开放实际上是一种单向性开放,即搭别人便车的开放。扩大出口是依托国际市场,吸引外资是依托国际资本,因而实际上当时的开放都是以搭别人便车为特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逐渐进入强起来的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已经聚积了庞大的资本,因而中国的开放已经进入新的时期,也就是全方位开放的时期,其特征是不再单纯搭别人便车,而是更加重视自身发展。我们不再单纯强调扩大出口,而是更加重视进口;不再单纯强调吸引外资,而是更加重视中国资本走出去。
全方位开放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中国的国内市场,既包括物质产品市场,也包括服务业市场,例如在上海建立进口贸易博览会,放开境外资本在中国金融机构中的持股比例,等等。同时,中国资本要走出去,加大对外投资,尤其是要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资本的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之后经过逐步完善和发展,于2013年11月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历史使命:建成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时代的经济体系,因而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中国实现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这个历史使命?主要有两条。
第一,使中国具有技术话语权与金融话语权。
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有技术话语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原创性技术及颠覆性技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创新。美国在1900年时虽然经济体量很大,但是并没有技术话语权,当时技术话语权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二战后才逐渐取得了话语权,成为现代化强国。由此可见,推动中国具有技术话语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历史使命。
现代化强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金融话语权,中国如果没有金融话语权,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国。美国在1900年时经济体量确实很大,但并没有金融话语权,当时的金融话语权在英国。二战后美国才逐渐取得金融话语权,成为现代化强国。因此,中国必须要取得金融话语权。中国取得金融话语权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储藏货币的一种,但离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仍然很远。这就要求中国应全方位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例如除了在“一带一路”中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之外,还应让人民币介入石油交易之中,打破美元在石油交易中的垄断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我们有让人民币实现石油交易中介的市场基础。总之,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强国,必须要有金融话语权。
第二,防范与阻抗各种风险。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实际上增长速度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就是增长得慢一点,也不会影响强国目标的实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爆发各种风险,因为风险的爆发会中止我们的强国梦,就像一辆行驶的高铁列车一样,一旦翻车,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具有防范与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如果从经济方面看,最主要的风险恐怕是金融风险。人类社会的经济风险,这些年来最主要表现为金融风险,例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险,2008年的美国金融风险。因此,就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要处理好金融与实业的关系、金融与资产价格的关系、金融与外汇的关系、金融与债务的关系、金融与金融改革的关系及金融与新技术的关系,当然,还要把控好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政策。
如果从社会方面来看,恐怕最容易出现风险的是有关民生方面的,例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幼教事件,就差点引起社会动荡。民生方面的风险影响面较广,而且容易触及人们所能承受的红线,一旦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尤其要看到,随着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的诞生,各种误解甚至谣言都会成为社会动荡的助推器,出现真相反而滞后的现象,这就更加加大了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重视民生方面所发生的问题,防止它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形成巨大的社会风险。
风险既包括内部的,也包括外部的。中国一向是以和平著称的国家,而且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因而外部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中国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统一是中国成为强国的重要目标,本来这种统一祖国的目标与别人毫无关系,但有的国家可能会因此而挑起事端,甚至发动战争,因而中国的外部风险是存在的。例如对台湾、南海等问题的处理,本应是中国的内部事务,是中国与某些利益相关国之间的事情,但总有些自以为是世界警察的国家会从中捣乱,挑起事端。台湾统一问题是中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不能一直拖而不决,我们会以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和平统一,但有些事并不是我们单方面能决定的,有些国家可能参与其中,因此,中国必须要形成强大的国防力量,以应对这些风险。因此,国防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只有能打仗,才能实现不打仗。由此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国防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最主要举措,是建立军民融合体制,使经济与国防现代化相辅相成,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国防现代化,强经济与强军并举,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