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简单的结论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切正面和反面因素的矛盾性质;它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又表现了它的消极性;它既包含创新的力量,又隐含着破坏和颠覆的因素;它是希望和绝望两方面相共存而又相互争斗的文化生命体。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心态,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一种生活方式。它旨在批判和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即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及其所继承的历史传统;提倡一种不断更新、永不满足、不止于形式和不追求结果的自我突破的创造精神;为彻底重建人类现有文化,探索尽可能多元的创新道路。显然,后现代主义并非单纯是一种“无中心”的、“游牧式”的语言论述;它是但也并非单纯是一种文化诉求,更不是体系化的理论知识;而是超越传统语言论述和反传统理论知识的文化革新实践活动。
后现代主义乃是一种透视现代文化的“解构”活动。后现代主义者并不同意现代主义者所提供的“苦难/救赎”模式,因为他们并不相信现代主义所承续的传统“大叙述”体系可以改变历史、改变事实或创造出“人间乐园”。后现代主义者经历了启蒙时期以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各种危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现代主义所承诺的“理想”的虚幻性,并从而不再对之存有幻想。
后现代主义者是一批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们要用“非权力话语”的新实践,去行使某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权力话语;要用无规则的、不断产生差异的论述游戏,不断吞噬传统文化的阵地。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和社会范畴,作为心态、思维模式和文化范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类活动的新模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论述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正当化程序。后现代主义以其自身的涌现、存在和不断的批判活动,以其向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渗透,特别是通过它对于人的精神活动和心态的扩张,不断地实现和完成它自身的自我证成和自我正当化。
因此,作为一种实践,它也是一种反传统的策略游戏,是对西方文化所经历的整个道路的义无反顾和无所禁忌的反思,是对历史上已经完成了的各种“启蒙”的“再启蒙”,其根本诉求是在摧毁传统文化中达到精神活动的最大自由,尤其求得思想和生活的更大自由,达到他们所期望的不断超越的目标。
然而,不断超越的目标本身,又是在不断更新中被改变。因此,严格地说,他们的超越活动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目标。他们同一切目的论者毫无共同之处。
正因为后现代主义者没有明确目标,所以他们也不打算在批判中提出任何一种具体的新方案来取代传统。但是,这是一种没有目标的目标,是“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因此也是达到康德所说的“一个目的的王国”(a realm of ends)的真正途径。在这个“目的的王国”里,人人都是目的自身,人人都是自身的真正主人。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目的王国”,同传统社会和传统理论以及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根本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后现代主义者的理想社会中,再也不存在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的二元对立世界,同样也不存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道德/非道德”、“真理/谬误”和“美/丑”的对立生活模式。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使个人自由达到最高程度,但又保持着复杂变换的主体间关系的网络。在这种社会中,不但个人间的关系、个人同团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同整个社会的关系,而且人类共同体同自然和同历史整体的关系,都变得更加不确定而模糊。表面看来,这是一种人类返回原始状态的混沌世界;但后现代主义者期望具有高度自由创造能力的人类社会本身,最终可以在这种混沌的世界中实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