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的财政活动主要是通过预算配置社会资源、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作为受益者的公众则必须分担一部分供给成本,表现为纳税人向政府纳税缴费。由此,纳税人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具有独立财产权的纳税人担负着政府的财政供应,从而必然要求对政府的财政进行监督,以政治和法律的程序保证政府收支不偏离纳税人的利益,保障委托人的财产权利不受政府权力扩张的侵犯。
近年来,伴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总体定位,以及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的总体要求,我国政府预算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法律法规到规章制度的全方位的深入改革。本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按照预算管理的流程展开,帮助大家在了解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管理了解预算决策过程;通过分析政府预算的执行管理了解预算组织、协调和处理各种预算收支实现的过程;通过分析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及绩效评价管理了解落实政府责任、控制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风险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研究视角交叉分析政府预算问题。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主要通过预算的政策、原则、绩效评价等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配置主体的情况下,政府应如何通过预算机制去配置资源,并要求其配置和使用满足政府配置资源意义上的“高效”;政治学的研究视角主要通过预算的原则、预算管理的职权、预算的审批、预算的监督等问题帮助大家了解在民主社会中政府和公众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而上述研究视角都要置于一国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上,因此基于《预算法》的法学研究视角则帮助我们理解政府预算是一个法律文件,是一份涉及政府、公众、管理者之间多主体、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之间多层级的综合性“委托—代理契约”,一切政府预算问题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依法进行。
基于上述研究视角,本教材立足于我国的政府预算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突出地反映了政府预算改革的最新理论、法律法规与实践成果,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前瞻性,又有较强的实务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预算管理是财税及公共管理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为了让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在阐述政府预算管理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的同时,注意按照预算管理流程去介绍预算的具体操作实务,既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政府预算理论打下基础,也使学生能够了解政府预算工作的一般业务流程,尽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多方位需要。本书每章后都附有思考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全书共分九章,编写及修改分工如下:李燕教授负责第一、二、四、六章,肖鹏教授负责第三、七、八章,王淑杰副教授负责第五、九章,卢真老师及研究生王晓、魏随、覃钰路、李海波参加了教材部分专栏资料的搜集整理及表格的制作等工作。全书由李燕教授进行总纂、修改完善和最终定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书的编写是在政府预算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现代预算制度正在构建之中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尽可能地采纳了当前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了预算管理部门的最新制度安排和当前实际部门最新的改革实践,努力使这本教材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当前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与改革方向,希望在政府预算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能为各方提供有益的帮助。但由于我国的预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还有许多未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本教材一定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疏漏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