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十大文学家(小学生爱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

你读过《神曲》吗?除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的那句话,除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道短说长”这句话,对于但丁,你还知道什么呢?生活在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反映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期的过渡。恩格斯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不凡的降生

1265年,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是古罗马人的后裔,祖上曾是贵族,受封为骑士。后来家道中落,父亲长期经商。

但丁的母亲怀孕临近分娩的时候,有一天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梦,她梦见自己在高高的月桂树下,周围是一片翠绿的草坪,她看到一个小孩儿喝了清澈的泉水,又爬上月桂树吃果子,还去摘月桂树的叶子。但是,这个小孩儿忽然摔下来,变成了一个牧羊人,再一眨眼这个牧羊人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但丁的母亲吃了一惊就醒来了。没过多久,她生下了但丁。后来这个梦被但丁之后的一个意大利大作家薄伽丘在他的《但丁传》里作了解释。薄伽丘说,这棵高高的月桂树就是指古典诗人。众所周知,在古时候,是用月桂树的叶子做成桂冠为最优秀的诗人进行加冕的,所以最优秀的诗人被称为“桂冠诗人”。这个小孩儿在树下喝泉水,泉水意味着哲学思想,薄伽丘说,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喝点水,同样,人在吸收精神食粮的时候,也要接受一些哲学思想,只有这样,那些知识才能被消化,变成精神上的营养。小孩儿爬上树摘果子,是说但丁将来会吸取古典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这孩子变成牧羊人是说,长大后的但丁不但能够写出很多优秀作品,而且还能带领人们前进求索。变成孔雀,象征着但丁后来创作的《神曲》。因为孔雀是非常漂亮的,有美丽无比的羽毛,有翎眼,有轻盈的步履、高贵的神态,《神曲》有精妙的构思、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文辞和韵律。这样一部美妙无比的文学作品就像孔雀天使般的羽毛,《神曲》有一百首歌,就像孔雀有一百只翎眼;《神曲》的风格是高雅的、明快的,就像孔雀轻盈的步履;《神曲》流芳百世,就像孔雀的身体芳香四溢,不会腐烂,是永恒的。薄伽丘把但丁母亲的梦作了这样一番解释。

但丁5岁时,母亲病故,15岁时父亲也溘然离世。失去父母的但丁在书中找到了安慰和乐趣。尤其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诗歌,温暖了但丁孤独、寂寞的心灵,开阔了他的眼界,点燃了他的生活热情,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于学习之中。但丁阅读了维吉尔、贺拉斯等一些罗马著名作家的作品,他对维吉尔推崇备至,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维吉尔写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歌颂了罗马祖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被但丁认为是文人创作的史诗中的最好作品。但丁早年曾拜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为师,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

后来,他又曾先后在伯尼、波洛奈和巴黎大学学习和深造。同时,他又勤奋自修。他认真在修道院里旁听,精心攻读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等著名诗人的诗卷,广泛地阅读了中古哲学家波依修斯的《论哲学的安慰》,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及其他著作,又深入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对于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古典文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但丁都爱不释手,一一进行研究。大量精神养料的摄取,使但丁在中古文化的各个领域中都获得了精深的造诣。如果说多变、不幸的家庭造就了但丁坚毅、无畏的性格,那么知识的学习则丰富了他的思想,使他思路清晰、敏于事理、勤于进取。而后,又经意大利政治斗争的磨炼,但丁更加干练成熟。这一切,把但丁铸造成一个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学者,为他日后在语言文学的研究、文学写作和政治活动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刻骨铭心的爱情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在但丁9岁的时候,他随父亲参加友人聚会,在福尔科·波尔提纳里家中见到一位名叫比阿特丽斯的小姑娘。但丁第一次见到比阿特丽斯,心中就不禁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后来,但丁在他的诗集《新生》中曾描写他9岁时见到比阿特丽斯时的感情:“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到振动。”

现代人看来,一个9岁的小男孩怎么会对一个小女孩产生这么强烈的爱慕之情呢?而在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现象却很多见,像但丁,像《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还有大诗人彼特拉克,他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位爱慕的女子。他们对女子的爱并不是一种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爱,就像基督徒对圣母虔诚的爱。他们把钟爱的女子当成崇拜的偶像,这种爱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能够洗涤他们的灵魂,使他们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但丁从9岁时见到比阿特丽斯第一眼,就产生了这种精神上的、强烈的爱慕之情。

8年以后,但丁在佛罗伦萨街头,具体地说就是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又一次见到了比阿特丽斯。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的冲击。当时比阿特丽斯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第二次见到比阿特丽斯,但丁一下子惊呆了,都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关于第二次但丁在佛罗伦萨旧桥上见到比阿特丽斯的情景,有很多画家画了画,如果现在去佛罗伦萨旅游的话,在很多报亭里都还可以买到根据他们那次相遇制作的明信片“但丁与比阿特丽斯相遇”。从这以后,但丁常找机会去看望她,随着年龄的增长,但丁把比阿特丽斯当做自己精神上的爱慕对象。这种爱情给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为她写下了一系列抒情诗篇。

遗憾的是,1289年,年仅24岁的比阿特丽斯遵从父命嫁给了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婚后不久竟因病去世。但丁悲伤万分,又写了一系列的悼念诗。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写给比阿特丽斯的三十一首抒情诗收集在一起,用散文穿连起来,说明每首诗的写作动因,抒发自己无限的哀思,取名为《新生》。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诚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从此,比阿特丽斯成了但丁作品中一个象征性的理想人物。在他后来的巨作《神曲》中,但丁把比阿特丽斯看做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灵魂的天使,一个神化的女性。

诗集《新生》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白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诗集公开提出了被中世纪神学所蔑视的“爱情”,这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公开挑战,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开端。

参与政治

比阿特丽斯的去世对但丁打击很大。他埋头于书中,借此来平息自己绵绵的哀思。但丁渐渐觉得自己这样是在浪费青春,终于开始振作起来。

但丁生活的时代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新生资产阶级逐渐上升的时期。社会各阶级尖锐的矛盾、激烈的斗争,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

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隶属于意大利。意大利地处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十字军东征以后,东西方贸易发展很快,意大利的工商业日益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因素最早出现的地方。13世纪时,已经不同于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繁荣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庶、最先进的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强大的早期资产阶级兴起了。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主要有两大势力,一为罗马教皇,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争夺统治权,彼此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教皇反对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反对意大利的统一,主张对各城邦分而治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则主张将意大利统一于自己的帝国之中,力图建立自己对意大利的统治权。他们之间互相争斗,更加重了意大利的分裂状态。各城邦内部的各阶级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这些复杂的矛盾往往表现为党派间的斗争。所有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意大利国家的统一。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政敌之间的对立,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常以极为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

佛罗伦萨也成为新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斗争严重的地区,日益强大的早期资产阶级依靠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封建统治,取得了自主权,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相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罗伦萨城邦共和国内部的政治力量,也分别依靠教皇和皇帝这两个最高的封建权威,形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政党:基白林党和贵尔夫党。基白林党是封建贵族政党,代表封建贵族利益,支持罗马教皇;贵尔夫党是资产阶级的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丁的父亲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自然拥戴贵尔夫党。当时新生的资产阶级首先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但丁的思想发展,正是这种复杂社会和阶级关系的反映。

1289年,24岁的但丁以激昂的政治热情加入了贵尔夫党,投身于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他参加了“康帕迪诺战役”,与基白林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战争中,但丁逐渐意识到社会公正才是个人幸福的前提,只有改变了社会政治大环境,才能改变个人生活的小环境。

1293年,但丁参加了与基白林党的战斗,贵尔夫党战胜了基白林党,掌握了佛罗伦萨政权,建立了城市民主政权,由七大行会代表组成执政机关。1300年,但丁作为医生与药剂师行会的代表,参加了佛罗伦萨最高行政会议,被任命为该城六名行政官之一,从事共和政权的建设工作。

贵尔夫党执政后,随着政治斗争的进一步发展,该党又分裂为黑白两党,争夺政权。黑党代表的是贵族利益,支持当时的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白党代表的是银行家、商人的利益。身为白党成员的但丁,为了维护佛罗伦萨共和政权的独立发展和意大利的统一事业,旗帜鲜明地反对罗马教皇对佛罗伦萨政权的干涉,反对贵族把持政权。

1302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唆使法兰西公爵查理带领军队攻占佛罗伦萨,夺取政权。黑党在法军的扶植下,掌握了政权,重新组成了执政机关,开始清洗白党成员。尤其是白党的领袖,不是被杀害就是被放逐。但丁也在劫难逃,被没收全部家产,判处流放,开始他长达20年的流亡斗争生活。从此他再未回到故乡,直至客死于拉文那。

流放生涯

政治活动和流放生活对但丁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走出了狭隘的个人生活圈子,接触到现实问题。流亡中他看到祖国壮丽的山河,也看到城邦之间争夺战争的危害,更增加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但丁被放逐后,虽然身在国外,依然心系祖国。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停止政治活动。他一度组织了白党流亡者,想打回佛罗伦萨去,但是不幸失败。他辗转许多小国家后,留在了巴黎,进行哲学和神学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佛罗伦萨的社会政治斗争,开始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名作《神曲》,以笔为刀枪直指封建神学,继续战斗。

流放初年,但丁曾写了《飨宴》和《论俗语》两书。在《飨宴》中,但丁希望以道德和知识消除各城邦之间以及城邦内部各派之间的倾轧。《论俗语》是最早的一部关于语言学和诗律的著作。但丁对意大利语的历史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以严密的论证批评中世纪推崇拉丁文的偏见,提出把俗语作为意大利文学、科学语言的见解。但丁还主张诗歌应当歌颂人的安全、爱情和美德。这不仅表明但丁超越了狭隘的党派偏见,以理性意识思考民族现实与未来的胸襟,而且显示出他对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视。《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意大利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但丁在工作之余,常常想念祖国,一直留心祖国的情况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不断寻找时机,想一展他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1308年,当但丁得知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派军进攻意大利时,他以为是天赐良机,回国有望,立即联络白党流亡者,并加强了与国内各地的同党的联系,幻想借皇帝兵力来统一整个意大利。为此他写了著名的《帝制论》,主张政教分离、皇权高于教权,极力反对教皇干涉政治,要求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在于,但丁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的观点,向神权学说提出了挑战。但是事不遂人愿,1313年,亨利七世还没有来得及向意大利出兵,就去世了,但丁想借此返回故乡的愿望也成为泡影。

1315年,佛罗伦萨传来消息,像但丁这样被放逐的人,只要肯付罚金,并且游街一周,表示忏悔,就可以回国。但丁对这种有损人格的做法不屑一顾,十分硬气,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甘愿在颠沛流离中专心从事《神曲》的创作。在一封著名的信中有但丁的答复:

“……那么,在耐心忍受13年之久的放逐后……这不是我回国的方式。如果我不能清白无罪地返回,我将永不返回。在哪里我不能仰望太阳和群星?在哪里的天空下我不能思考可贵的真理?”131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又唆使人对但丁进行缺席审判,判处但丁终身流放,永远不准回佛罗伦萨,一旦回来被俘,将会被火焚处死。

流放中,但丁从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投靠了君主,得到他们的庇护,才能够继续创作《神曲》。在但丁的人生中,流放就是他的地狱。从《神曲》的第一句“在人生的旅途上,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可清楚地感觉出他的艰辛和迷茫。在他将近20年的流亡生涯中,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困苦生活,他的同时代人给他画了一幅画像,他的面容给人的感觉是严厉、痛苦和刚毅。一个饱经忧患的、悲惨的流浪者,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人们是不会看到他的幸福表情的。但丁后来在《神曲》里用这样两句诗来形容:“登别人的楼梯多么艰难,吃别人家的面包多么辛酸。”表现了他当时漂泊不定的生活。

后来,意大利北部著名的古城维罗纳的统治者肯·格兰特·戴拉·斯加拉主动邀请但丁到维罗纳定居,并为但丁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1316年,他接受了斯加拉的邀请,前往定居。在那里,他完成了《神曲·天堂篇》,并把它献给斯加拉。但丁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也不会取悦别人,在斯加拉的宫廷,一天一个小丑正在卖力地表演,大家都被小丑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唯独但丁冷眼观看着。斯加拉问但丁:“难道不奇怪吗?这个可怜的傻瓜使自己如此逗人,而你这样一个智慧的人却一天天坐在那里,一点儿也不能使我们高兴?”但丁却回答:“不,不奇怪。阁下不记得那条谚语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让听惯了奉承话的斯加拉很不舒服。

在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的磨炼和将近20年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但丁游历了许多地方,更深刻直接地接触和了解了意大利动荡的现实,对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了更真切直接的了解。这些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提高了他的政治洞察力,他开始熟悉社会各个阶层,对下层劳动者的生活有了较多的了解,对意大利社会政治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把这些认识都写到了他的作品《神曲》中。

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从两位诗人在颠沛流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和忧国忧民、痴心不改的角度看,这种比较是有道理的。20年的流放使但丁对意大利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渐将自己的命运融于对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

但丁有诗人的柔肠与激情,也有学者的锐利与智慧,他是当时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又是在时代激流中冲浪的政治家,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问世的基础。

高唱《神曲》

《神曲》是但丁从1307年流放到1322年逝世前,历时14年完成的。这部长达1.4万多行的古典诗作,原名为“喜剧”。对于为什么命名为“喜剧”,但丁解释说:“因为故事是由悲惨到幸福的。”而中世纪时,人们对“喜剧”的解释也与今人不同,其意为结局令人喜悦的故事。1555年后,人们在原书名前加上修饰语“神圣的”,既表示对诗人的崇敬,亦暗指此诗主题之庄严深奥,意境之巍峨崇高。

《神曲》全诗长1.4万多行,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采用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叙述但丁在“人生的旅途”中幻游三界的神奇故事。诗人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三只猛兽拦住。诗人惊慌呼救,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地狱共9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轻重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

维吉尔和但丁穿过地心,走出地狱,就来到了炼狱。炼狱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山,也分9层。这里每一层分别住有犯过骄、妒、怒、情、贪、食等罪孽的亡魂。他们的罪孽较轻,可以得到宽恕。经过烈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后,他们可以升入天堂。但丁一层层游历,最后来到炼狱山顶层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随即离去。但丁的初恋情人、已成为天使的比阿特丽斯出现,在她的指点下,但丁进入“忘川”,顿觉身心清爽,忘却了往昔的痛苦,随后比阿特丽斯带他进入天堂。

天堂宏伟庄严,充满仁爱和欢乐。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们享受永恒的幸福。天堂共有九重天,九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们的住所,充满上帝的光和爱。但丁见到了圣父、圣母和圣子“三位一体”的圣人,他在接受了关于“信、望、爱”神学三美德的询问之后,顿感神魂超拔,跟随圣人培纳多进入神秘明丽的苍穹,欲一窥“三位一体”的深刻意义,但见金光一闪,幻想在极乐的气氛中戛然而止。

《神曲》艺术

但丁在《神曲》中积极关心现实,他写的是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诗中所写的游历三界的所见所闻,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涉及了当时佛罗伦萨以及意大利复杂的党派斗争,涉及教皇和僧侣们的罪恶,也涉及贪官污吏及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等。《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个爱国主义者。他渴望祖国统一和平,反对分裂和纷争,即使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也和鬼魂们谈论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和国家兴亡问题,有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还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炼狱》第6歌中,他为祖国的分裂和动乱而哀痛:“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是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而你的活着的人民住在你里面,没有一天不发生战争,为一座城墙,同一条城壕围住的人却自相残杀,你这可怜虫啊!你向四下里看看,你国土的滨岸,然后再看你的腹地,有没有一块和平幸福的土地……”面对意大利四分五裂、同室操戈、民不聊生的混乱现实,但丁对祸国殃民者表示了强烈的愤怒,他揭露教皇干预世俗政治和对权力的贪欲,是民族不和、城邦纷争的罪恶根源。

《神曲》也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他赞美人的才能和智慧,呼吁发展文化,他以热忱的笔调,描述古希腊传说特洛伊木马计中的英雄尤利西斯离开家庭,抛弃个人幸福,历尽千难万险,扬帆于天涯海角的事迹,并指出,“人不能像走兽一般活着,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自己的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神曲》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力地衬托了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全诗分三部,每部33歌,每段三行诗。三部诗又都以“群星”结束,这一切烘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正从地狱通向天堂,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

《神曲》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但丁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结构,将纷繁复杂的素材纳入严谨的构架之中。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是但丁笔下的鬼魂,但由于均有现实依据,因此写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令读者难以忘怀。但丁继承了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传统,将澎湃的激情与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结合,展示出他惊人的想象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

博尔赫斯认为:“但丁的深刻、热情、痛苦和真诚都是无与伦比的,《神曲》是超越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梦幻,人人必读的著作——但是鲜有人读,否则,就意味着失去了文学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而重返禁欲主义。”艾略特则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莎士比亚表现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则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整部《神曲》合而观之,只有莎士比亚的全部剧作堪与比拟……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第三者存在。”

有很多艺术家、音乐家都从《神曲》中得到灵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俄罗斯的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写的《里米尼的弗朗西斯卡》幻想曲,就是以《神曲》中一个爱情悲剧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的。还有意大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文学家邓南遮,他是一位诗人、小说家,他根据《神曲》中的故事,写成一部诗剧叫《保罗与弗朗西斯卡》。

告别人间

但丁将完成的《神曲》献给斯加拉,但是这个文学修养不高的国王,并没有看出它的价值,反而因但丁坦率的话语而对但丁很不满意。另一位官员狂妄无知,但很会溜须拍马,因此获得大量的金钱。一天,这位官员对但丁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像我这样无知愚笨,却这么得宠而富有;而你学识渊博、聪明非凡,却穷得像乞丐?”但丁回答说:“原因很简单:你找到了一位与你类似的君主,要是我也找到一位像我这样的君主时,就会和你一样富有了。”这话传到斯加拉那里,他大发雷霆,下令但丁离开他的国家。

这时,拉文那的君主伯爵圭多·达·波伦塔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邀请但丁到拉文那。圭多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骑士,此人求贤若渴,十分善待饱学之士,久慕但丁大名。于是1319年,但丁离开维罗纳到了拉文那,在拉文那,但丁受到了良好的待遇,过上了难得的舒心日子。

1321年,但丁受圭多之命前往威尼斯办事,不幸的是,归途中感染热病。病情一直不见好转,但丁在1321年9月14日溘然辞世,时年57岁。但丁这个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诗人,却以食客的身份长逝于拉文那。但丁的墓志铭是自己所撰的:“我但丁躺在这里,是被我的祖国拒绝的。”佛罗伦萨人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曾打算把其遗体运回佛罗伦萨,葬于国家伟人祠中,但是遭到了拉文那人的婉言谢绝。但丁不仅属于佛罗伦萨,属于拉文那,也属于整个意大利,更属于全世界,他是全人类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