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谕纪泽:看书要有所择,了解治学之道

原文

字谕纪泽:

前次于诸叔父信中,复示尔所问各书帖之目。乡间苦于无书,然尔生今日,吾家之书,业已百倍于道光中年矣。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以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左传》、曰《庄子》、曰《离骚》、曰《史记》、曰相如、子云。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旁者:曰《穀梁》、曰《孟》《荀》、曰《庄》《老》、曰《国语》、曰《离骚》、曰《史记》,二公所读之书,皆不甚多。

本朝善读古书者,余最好高邮王氏父子,曾为尔屡言之矣。今观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订之书:曰《逸周书》、曰《战国策》、曰《史记》、曰《汉书》、曰《管子》、曰《晏子》、曰《墨子》、曰《荀子》、曰《淮南子》、曰《后汉书》、曰《老》《庄》、曰《吕氏春秋》、曰《韩非子》、曰《杨子》、曰《楚辞》、曰《文选》,凡十六种。又别著《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之书:曰《易》、曰《书》、曰《诗》、曰《周官》、曰《仪礼》、曰《大戴礼》、曰《礼记》、曰《左传》、曰《国语》、曰《公羊》、曰《穀梁》、曰《尔雅》,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

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好之十余年,惜不能熟读精考。又好《通鉴》《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余所选《十八家诗抄》四种,共不过十余种,早岁笃志为学,恒思将此十余书贯串精通,略作札记,仿顾亭林、王怀祖之法。今年齿衰老,时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中夜思之,每用愧悔。泽儿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一一熟读而深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至王氏父子所考订之书二十八种,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购得寄回。

学问之途,自汉至唐,风气略同;自宋至明,风气略同;国朝又自成一种风气,其尤著者,不过顾、阎(百诗)、戴(东原)、江(慎修)、钱(辛楣)、秦(味经)、段(懋堂)、王(怀祖)数人,而风会所扇,群彦云兴。尔有志读书,不必别标汉学之名目,而不可不窥数君子之门径。

凡有所见所闻,随时禀知,余随时谕答,较之当面问答,更易长进也。

咸丰九年四月廿一日

译文

纪泽:

上次你所问的各种书帖目录,我已经在给各位叔父的信中答复你了。乡下乃偏僻之地,苦于闭塞,无法接触很多书,但你生活在当世,我们家所珍藏的书比起道光年间已经多出百倍。买书力求以多为好,但看书也不能没有选择。韩退之被尊为千古大儒,据他自己所言,他所钦佩的书也不过几种而已:《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庄子》《离骚》《史记》和相如、子云等人的文章。柳子厚也是博学之人,但他自称所看得的书中,正者仅有《易经》《尚书》《诗经》《仪礼》《春秋》;旁者也不过是《穀梁传》《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国语》《离骚》《史记》等。由此可见,两个人读的书都不能算多,只是所选很精。

我最欣赏本朝会读古书的高邮王氏父子,也曾经多次跟你提起过。怀祖先生在《读书杂志》上所考订的书有:《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子》《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杨子》《楚辞》《文选》等共十六种,另外有《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的《经义述闻》中所考订的书有《易经》《尚书》《诗经》《周官》《仪礼》《大戴礼》《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尔雅》共十二种。王氏父子渊博的学识,古今罕见,但其中涉及的书总共也不到三十种而已。

我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这十多年来最喜欢看的四种书是《史记》《汉书》《庄子》《韩文》,遗憾的是未能将这几本书熟读,细细钻研。另外我还很欣赏《通鉴》《文选》和姚惜抱(姚鼐)所选的《古文辞类纂》,以及我自己选抄的《十八家诗抄》四种书,最多也不过十几种书。早年我专心研究学问,潜心阅读,时常想把这十几种书贯串精通,略作札记,仿效顾亭林、王怀祖。如今年事已高,已经有心无力,看来立下的志向已经无法实现了。半夜想起来,常会独自悔恨。若泽儿能完成我年轻时的志向,把四书、五经和我爱好的八种书一一熟读并深入研究,略作札记,记下读后的心得体会和疑难问题,那我会感到无比的欢欣快慰。了此心愿,我也就可以夜得安寝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奢望。王氏父子考订的二十八种书,若家中没有收藏,你可以开一个清单来,我可以一本一本地给你买了寄回家。

古今治学之道,由汉至唐,风气大致相同;从宋朝到明朝,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至本朝之后,又自成一种风气。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顾、阎百诗、戴东原、江慎修、钱辛楣、秦味经、段懋堂、王怀祖等数人。由于已经自成风格,所以人才济济,大家颇多。你若有专心读书的志向,可以不必标榜汉学的名目,但对于以上提到的几位先生的治学之道却不能不了解。

凡是有新鲜的所见所闻,要随时向我禀告,我也会尽量及时地给你解答,这样的方式比起当面的问答,更容易前进。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