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Spring AOP的基本概念
4.1.1 AOP的概念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即面向切面编程,它与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相辅相成,提供了与OOP不同的抽象软件结构的视角。在OOP中,以类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而AOP中的基本单元是Aspect(切面)。Struts2的拦截器设计就是基于AOP的思想,是个比较经典的应用。
在业务处理代码中通常有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处理、异常处理等操作。尽管使用OOP可以通过封装或继承的方式达到代码的重用,但仍然有同样的代码分散在各个方法中。因此,采用OOP处理日志记录等操作不仅增加了开发者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升级维护的困难。为了解决此类问题,AOP思想应运而生。AOP采取横向抽取机制,即将分散在各个方法中的重复代码提取出来,然后在程序编译或运行阶段将这些抽取出来的代码应用到需要执行的地方。这种横向抽取机制采用传统的OOP是无法办到的,因为OOP实现的是父子关系的纵向重用。但是AOP不是OOP的替代品,而是OOP的补充,它们相辅相成。
在AOP中,横向抽取机制的类与切面的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 AOP中类与切面的关系
从图4.1可以看出,通过切面Aspect分别在业务类1和业务类2中加入了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处理、异常处理等操作。
4.1.2 AOP的术语
在Spring AOP框架中涉及以下常用术语。
① 切面
切面(Aspect)是指封装横切到系统功能(例如事务处理)的类。
② 连接点
连接点(Joinpoint)是指程序运行中的一些时间点,例如方法的调用或异常的抛出。
③ 切入点
切入点(Pointcut)是指需要处理的连接点。在Spring AOP中,所有的方法执行都是连接点,而切入点是一个描述信息,它修饰的是连接点,通过切入点确定哪些连接点需要被处理。切面、连接点和切入点的关系如图4.2所示。

图4.2 切面、连接点和切入点的关系
④ 通知
通知(Advice)是由切面添加到特定的连接点(满足切入点规则)的一段代码,即在定义好的切入点处所要执行的程序代码,可以将其理解为切面开启后切面的方法,因此通知是切面的具体实现。
⑤ 引入
引入(Introduction)允许在现有的实现类中添加自定义的方法和属性。
⑥ 目标对象
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是指所有被通知的对象。如果AOP框架使用运行时代理的方式(动态的AOP)来实现切面,那么通知对象总是一个代理对象。
⑦ 代理
代理(Proxy)是通知应用到目标对象之后被动态创建的对象。
⑧ 织入
织入(Weaving)是将切面代码插入到目标对象上,从而生成代理对象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实现技术,AOP织入有3种方式:编译期织入,需要有特殊的Java编译器;类装载期织入,需要有特殊的类装载器;动态代理织入,在运行期为目标类添加通知生成子类的方式。Spring AOP框架默认采用动态代理织入,而AspectJ(基于Java语言的AOP框架)采用编译期织入和类装载期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