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有门槛的竞技场

EPS工作的竞争是一场举荐性竞争,只有拥有正确社会资本的学生才被允许进入竞技场。公司把招聘局限在国内最顶尖的几所院校,虽然也接收核心校和目标校之外的尖子生的申请,但给予他们的关注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到是否能进入名校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申请人自己的种族有很大关系,这种招聘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人才库成员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种族多样性。非名单校学生获得考虑的唯一途径是获得私人背书。但对于出身非名单校、没有特权背景的优秀学生来说,这种推荐让他们陷入两难。家庭富裕、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更有可能认识在职员工、客户或股东,提供获得招聘者注意的“钩子”。

公司声称最好的学生进入了最好的大学,大学录取委员会已经完成了人才的筛选,所以从名单校招聘更有效率,节省了公司的时间和金钱,以此证明自己的招聘方法合理。但是,正如下一章对核心校校园招聘的考察所表明的,把竞争局限在名校生中不只事关效率或效果。公司每年都会在核心校投入大量金钱,与学生共同上演一场精心准备的示好仪式。这场炫耀、昂贵的事业不仅提高了公司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让人对招聘竞赛的结果产生了情感投入,并开始引诱学生适应社会上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