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主动请缨
有道是:久守必失,稍有疏忽就造成很大的损失,毕竟现在的江浙沿岸,还是相对富裕的。
倭寇暴行导致地方不堪其扰,只能求助朝廷,派人巡海,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就有了今日这一幕,说白了现在的倭寇,还只是单纯的海盗,疥癞之患也。朝廷稍稍重视就能灭之,当然还是治标不治本,治本就是直接跨海登陆……
但是朱棣不这么想,因为他的脾气可不好,更是一辈子都是特别好战,对此就是一个意见:干他!
本来朱棣都准备好下旨派人了,人选他心中也都定了下来。
突然想到了朱高煦训练的火器部队,就想着能否趁此机会拉上去试试,看看能否实战一番。
毕竟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拉出来溜溜,才能见真章,越是就有了临时召见朱高煦这一幕。
朱高煦认真听完淇国公邱福的讲述之后,心想:别说是现在的这些不成气候的倭寇,就算是原本历史上明中后期的那些真假巨倭,他都不惧,高兴还来不及呢!
“煦儿,说说你的想法吧?”朱棣开口问道。
“儿臣以为,对付倭寇,难点在于其行踪不定,可择一地诱其上岸,一举歼灭;考虑到倭寇必定在沿海岛屿有着补给点或者巢穴,同时加大海上巡查力度,找到其海中老窝,毁其根本;如此,陆上海上双管齐下,必可灭之!”朱高煦说出了他的想法。
这个时代远洋航行,可是风险巨大的事情,这些倭寇必定在沿海附近岛屿有老窝,只要在陆上把他们的有生力量一次性歼灭,在一举捣毁老巢,基本上数年之内再无倭患。
至于以后,要知道下西洋马上就要开始,而且朱高煦更是获得朱棣的允许,这几年的时间,足够把他老爷子朱元璋定下的海禁之策破坏的干干净净,到时这一小撮倭寇们就将面临着各大豪门巨商的有力打击,分分钟就被灭掉。
这个时候的海盗,可都是冷兵器来着,远非后世那些职业海盗又是枪又是火箭筒的,抢劫个手无寸铁的商船,还不是跟玩似的。
冷兵器对决,这些海盗能否干的过,全是身强力壮水手的商船还真不一定,现在海上劫掠还都是靠人啊。
说到底,只要没了海禁,倭寇之乱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
想动这些豪商巨贾的利益,那死的速度可不要太快了。
“嗯,煦儿言之有理,不过,朕想问你,一个月后,不知你那火器部队能不能抽调出部分来,到时参与此事?”朱棣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朱高煦一听就乐了,果然不出他所料,否则完全没必要找他过来。
在他所不知道的历史上,下个月朱棣就直接派人去浙江剿倭了。
“启禀父皇,这段时间以来,试验部队的训练儿臣一直不敢放松。虽然没有足够的枪支,但是其他训练一样都没有拉下,再过一个月的话,儿臣保证可以抽调五百名装备了燧发枪的精锐战士,请父皇放心!”朱高煦站起来,满脸兴奋的回答道!
“嗯,也就是半个千户所。哦,不对,是煦儿口中的半个团,对付区区倭寇的话,那是足够用了。”朱棣站起身,踱步说道。
他也知道,最难的问题就是找到倭寇,歼灭的话倒是很简单的,即使不用这支试验部队,随便一个千户所就能够轻松消灭掉!
“嗯,就这么定了,到时就把你的这个团拉上去,看看效果如何,对此,诸位将军以为如何?”朱棣例行问了一句。
“臣等全凭陛下做主!”一众将军、勋贵很有眼力劲的回答道。
“好,时间就定在下个月吧,那就命……”朱棣正准备下旨任命主将。
一旁的朱高煦一看有点儿急了,看样子他老子只是需要他的人,而不需要他啊。
这可不行,这金陵城都快待得发霉了,来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游览一下大明的花花江山呢,有此机会当然要尽力争取了,再说那试验部队可是他的宝贝,交给别人他可不放心。
他也不顾礼仪,冒险打断朱棣的话语,说道:“父皇,这支部队是儿臣亲手训练的,对于它的使用之法,没有人比儿臣更明白的了,还请父皇派儿臣前去,也能让儿臣为父皇分忧!”
朱棣并没有生气,对于朱高煦的话,想了想他还是非常认同,若非他提醒的话,万一到时使用、指挥不当,伤亡过大的话,这造成影响真的是太坏了。
对于燧发枪的推广,更是极其不利的,同样也给了文官们攻击的把柄了——毕竟燧发枪可不便宜。
虽然朱棣不怕这些,但是很烦不是吗?
接着踱步思考了一会,朱棣再次下了决定,说道:“既然煦儿主动请缨,那朕也不能弗了煦儿为朕分忧的美意,既然如此,命汉王朱高煦为总兵官,全权负责捕倭事宜;命清远伯王友任副总兵官,率舟沿海辅助!”
“儿臣领命,绝对不会让父皇失望!”朱高煦兴奋的行礼领命道。
“臣王友遵旨。”后面站着的清远伯同样下跪领旨。
“好了,都起来吧,煦儿,这次出征可是你自己要求的。若是办不好,朕可是不会轻饶的。”朱棣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威胁”道。
“父皇,您就等着好消息吧。”朱高煦信心满满的说道。
“好,朕到时给你庆功!”朱棣满意的抚摸着胡子,心情高兴的说道。
……
今天的午朝主要就是这事,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就很快散朝了。
朱高煦和在场之人基本上都是交情不错,顺便就直接邀请他们:三日之后府上赴宴。
没有人拒绝他,他们现在可是不知道:朱高煦看着他们,就像在看一个个会移动的银山一样,很是顺眼!
对于今日之事,朱高煦压根没有一点儿担忧,若不是怕火器部队第一次没经验,出了岔子,他才不准备出马的。
要知道按照预产期算的话,那时韦妃应该是刚生完不久,他此举真是舍小家顾大家,真乃大明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