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
◆2000年5月31日
一、组织领导坚定有力。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以党政领导挂帅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民政部门切实发挥参谋助手、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二、社区体制改革创新。认真按照中办发〔2000〕23号文件精神,明确定位,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全面贯彻执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转变职能,工作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功能;政府和社区的职责明确,社区各种关系理顺。
三、社区组织机构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居民委员会能有效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四、社区服务功能完备。社区服务设施完备,社区志愿者和各类民间服务组织发育良好,积极开展活动,服务形成体系和网络。城区、街道均建有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建有社区服务站。社区内老年人服务形成网络,达到小型、就近、便利;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落实;优抚对象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面向社区居民的婚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及时方便;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成效显著。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程序规范,质量优良,居民普遍满意。
五、社区卫生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健全,形成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就医。从业人员具有法定执业资格。根据群众需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执业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优良。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规范。
六、社区文化活跃繁荣。社区各类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在职和下岗职工培训,老年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
七、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按照“一区(社区)一警”模式建立民警责任区,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形成群防群治。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坚持经常,社区内民事纠纷调解、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转化、流动人口的管理等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区治安管理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八、社区环境整治优美。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路、街、巷等公共场所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出行无障碍。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全国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进水平。
九、社区共建富有成效。社区内“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持之以恒,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较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形成制度。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机制初步形成。
十、基础建设完善规范。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有必要的办公用房、电话、微机等办公设备,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补贴有保障。社区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经济账目公开,财务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