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史前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彩陶器的形态与特征
这时期所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彩陶器,器类不多,以圈足盘最为常见,也有碗、杯、钵,数量很少。
1.圈足盘
在上述的许多遗址中均可见到,上为盘腹,盘腹或深或浅,腹壁或弧或斜,外壁以红彩绘饰纹样,包括有波浪纹、浪花纹、点状纹、带状纹、变异的图案等,有的配以划纹。下有圈足,或高或矮,或斜出,或弧收,外壁以红彩多绘饰波浪纹,配以划纹和镂孔,变化多样。本文将这些彩陶圈足盘划分为3型:
A型 可见2件。
香港舂坎湾遗址出一件,敞口,腹壁斜收,下腹略折,圈足斜出,残。器表多红彩,中部所绘纹样图案化,但不规整。圈足处有不等距的镂孔(图二:1)。
另一件见于深圳咸头岭遗址,口微敞,腹壁斜直,下腹略折,圈足向外斜出。盘腹口沿、折腹处及接圈足部有三周带状红彩;圈足的上部饰几个等距且孔径较大的镂孔,孔周一圈红彩,孔下一周宽带及一周波浪纹(图八:1)。
B型 以敞口、弧腹壁为特点。分2个亚型。
Ba型 澳门黑沙湾遗址出一件,盘口微敞,腹壁略弧,盘底近圜平,下接圈足,足端略外撇。腹部的红彩因脱落已漫漶不清;圈足的上部一周等距镂10个孔,下部划一周波浪纹,在划纹的上面沿线加绘红彩。圈足的内壁近沿处也绘一周红彩(图二:4;图八:4)。香港大湾遗址也出土的一件,敞口,腹壁斜弧,圈足向外斜出。盘腹器表下部彩绘一周波浪纹,浪高点呈尖锐状,其下一周圆点纹;圈足器表饰三周波浪纹,其中上部的一周波浪纹向下,下部两周波浪纹向,近足沿处的一周纹样较宽,形态则与盘腹纹样相近;上下波浪纹之间有一周八个镂孔,孔距基本相等(图二:2;图八:3)。
Bb型 香港舂坎湾遗址见一件,敞口近直,腹壁略弧收,圈足微弧内敛。器表口沿红彩较宽,下缘呈波浪形,下腹红彩作带状,中部有点状彩和短线形彩;圈足下沿有一周带状红彩,上部有不等距的镂孔和不规整的波浪形划纹,浪高点亦呈尖锐状(图二:3;图八:5)。

图二 彩陶圈足盘
1.A型(舂坎湾);2、4. Ba型(大湾、黑沙湾);3. Bb型(舂坎湾)
C型 以敛口、腹壁较弧为特色。可分6个亚型。
Ca型 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一件,敛口,弧腹壁,圈足近直。盘腹用红彩绘较复杂的图案,惜不清晰;圈足用红彩绘饰波浪纹,并配以划线波浪纹和两周小镂孔(图八:2)。这件彩陶圈足盘出自与A型圈足盘有叠压关系的文化层,说明它们有早晚关系,即后者早于前者。深圳小梅沙遗址出一件,敛口,弧腹壁,圈足亦微敛近直。口沿处绘一周带状红彩,其下彩绘以连弧、卷线、点状红彩表现浪花纹、波浪纹;圈足则以两组对向的卷线、圈点组成波浪纹。圈内饰以镂孔。圈足内壁也绘有相类的波浪纹红彩(图三:1)。
咸头岭遗址还出有一件足端外撇较甚的圈足器,很可能也是一类彩陶盘,器表上的彩绘图案与常见的水波纹有很大的区别,足沿处则划一周水波纹(图三:2)。

图三 彩陶器
1.Ca型圈足盘(小梅沙);2、3. 圈足器(咸头岭、后沙湾);4—6. Ce型圈足盘(后沙湾)
Cb型 深圳大黄沙遗址的彩陶盘,不见完整器,但从陶片形态可以观察其基本形制为敛口,弧腹壁,圈足略外撇。可以划属本型。器腹外表绘饰带状、短线、点状或波浪形红彩;圈足外壁绘曲折形波浪纹,图案化红彩,并间以不规则的镂孔。也有在红彩中划弦纹、波浪纹或曲折双线加短线纹(图四)。

图四 彩陶器(大黄沙)
1—3、7. Cb圈足盘;4—6、8—11. 彩陶片
Cc型 龙穴遗址出土多件此型圈足盘,一件为敛口、弧腹壁较深,圈足向外斜出。器腹外壁以红彩绘数道曲折形纹,在直线上又再加短线形成锯齿状或叶脉状,下腹则为一周带状纹;圈足器表在二条带状红彩对应加绘斜线形成图案,中间再镂小孔,圈足下沿绘一周较宽的带状红彩,其上划一周弦纹(图五:1)。另一件敛口、弧腹壁,内底较深呈圜底状,圈足略弧收。盘腹器表彩绘带状纹、点纹和S形纹,圈足则以红彩为底,加划一周水波纹,并有镂孔。圈足内壁也绘有水波纹(图五:2)。还有一件,器残,器表绘有红彩,纹样不清晰。圈足加划一周水波纹(图五:4)。此外,另见有彩陶片,似为圈足的残片,有三周镂孔,以划纹和彩绘组成纹样,图案感很强(图五:3)。
Cd型 白水井遗址的彩陶不见完整器。从出土的彩陶片观察,可知均为彩陶盘,大致上可划属本型。其形制为敛口、弧腹壁,圈足略弧向内收。器表饰以带状红彩或卷线红彩组成不规则图案。圈足处还有划线波浪纹和小镂孔(图五:5—9)。
Ce型 珠海后沙湾遗址出土此类彩陶盘颇多,敛口弧腹壁,腹部红彩不清晰,圈足器表彩绘连弧线组成的波浪纹,并间以高低不等的镂孔。圈足内壁亦见带状红彩(图三:4—6)。后沙湾遗址还有一件圈足很高的彩陶器,可能亦是一种圈足盘,有三周镂孔,对向多周连弧状水波纹,图案感很强(图三:3)。

图五 彩陶器
1、2、4. Cc型圈足盘(龙穴);3. 圈足(龙穴);5、8. Cd型圈足盘(白水井);6、7、9. 彩陶片(白水井)
Cf型 东莞万福庵遗址的彩陶盘也不见完整器,从残存的彩陶片观察,可将其归为本型。敛口,深盘弧腹,圈足略向外撇。腹外壁多见或宽或窄的带状红彩,配以简单的波浪纹,也有在红彩中划波浪纹。圈足处亦彩绘或宽或窄的波浪纹(图六:3—8)。金兰寺遗址也有相类的圈足盘,彩绘宽带彩或一组多道的线状红彩,并在上面绘短线做浪花(图六:1、2)。蚝岗遗址的彩陶盘也与此相类,多见带状及水波形红彩。

图六 彩陶器
1.彩陶片(金陶器);2. Cf型圈足盘(金兰寺);3—5、8. 彩陶片(万福庵);6、7. Cf型圈足盘(万福庵)
肇庆蚬壳洲遗址出土的彩陶也不见完整器,从残存的彩陶片观察,亦以带状红彩为主要特色,因破碎太甚,整体图案不明。
此外,香港的铜鼓洲、深湾、涌浪、深湾村、蟹地湾等遗址的彩陶器也大体上能确认属于圈足彩陶盘,但具体形制不甚明了,仅可知深湾村的彩陶盘,圈足上有较大的镂孔;其形态与咸头岭遗址的A型圈足盘较为接近。涌浪遗址的彩陶器,其绘彩以带状与点彩相结合为特色。其余者则主要为带状红彩。
2.圈足碗
龙穴遗址出土2件彩陶圈足碗,可分2型:
A型 敞口、斜壁、深腹,圈足向外斜出。腹部器表以红彩绘带状纹、波浪纹、点状纹,并在带状下加绘斜线,形成较复杂的图案;圈足外壁则以带状纹和波浪纹彩绘相结合(图七:1)。
B型 口沿近直,弧壁缓收深腹,圈足斜向外撇。腹外壁上部以红彩绘饰带状纹,加划一周弦纹和波浪纹,下腹绘曲折形与带状并加短线的红彩;圈足以红彩为底纹,加划一周弦纹,其上加绘短斜线纹(图七:2)。

图七 彩陶器
1.A型圈足碗(龙穴);2. 1筒形杯(咸头岭);3. 圈足杯(舂坎湾);
4.A型钵(咸头岭);5. B型圈足碗(龙穴);6. B型钵(金兰寺)
3.圈足杯
仅在舂坎湾遗址出土一件,直口直腹,圈足略束,足端略外撇。腹外壁一周竖行水波纹,饰红彩,纹样脱落不清晰;圈足中部有高低不等的镂孔,足沿有带状红彩(图七:3;图八:6)。

图八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彩陶器
1.A型圈足盘(咸头岭);2. Ca型圈足盘(咸头岭);3. Ba型圈足盘(大湾);
4.Ba型圈足盘(黑沙湾);5. Bb型圈足盘(舂坎湾);6. 圈足杯(舂坎湾)
4.杯
咸头岭遗址出土一件,器作筒形,口微敛,深腹,腹壁微弧近直,圜平底。上腹一对横耳。近口沿处一周带状红彩,其下耳部划一周双线组成的曲折纹(图七:2)。
5.钵 有2型。
A型 咸头岭遗址出土一件,敞口、斜腹壁,浅盘状,圜平底。口沿处一周带状红彩(图七:5)。
B型 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一件,口微敛近直,腹壁微弧,下腹内收较甚,折收平底。近口沿处一周宽带红彩(图七:6)。
本文对18处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分别作了简略的叙述,另有6处遗址,因未见详细报道,彩陶器的具体情况如器形、纹样都不清楚,有待作进一步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