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参考文献

一 重要史料辑录


东莞则控新安而扼惠海之错壤也。其水则东接惠阳,南达重溟,虎门、龙穴以为深汇于以总。其形胜则肩背罗浮,门户海澳,要据惠潮,以接漳闽。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一《地舆志·形势》,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21页。

武帝元封元年因桑宏羊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名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使属所在县盐官凡二十八郡其一为南海郡番禺马端临文献通考按汉书地理志注番禺尉佗都有盐官谓此其地当今之东莞靖康等场此为莞地别设官之始

黄武中于汉番禺县地置东莞郡杜佑通典参太平寰宇记详沿革

甘露元年置司盐都尉太平寰宇记按宋书州郡志东官郡故司盐都尉是其地后为郡即今新安治也张志云置于东官场以此详沿革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二十九《前事略一》,第1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文帝元嘉中御史中丞刘桢奏风闻广州刺史韦朗于广州所作银涂漆屏风二十三牀绿沈屏风一牀杂白莞席三百二十二领请以见事追韦朗前所居官图书集成引宋元嘉起居注按莞席之名始见于此惟未详元嘉何年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二十九《前事略一》,第4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杯渡禅师不知姓名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趣世莫测其由寄宿一家家有金像杯渡袖之徐行其人走马追之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以渡不假风棹轻疾如飞东游吴郡路见钓翁因就乞鱼翁以一者施之渡手弄反覆投入水中鱼复悠然而逝又遇网师更从乞鱼瞋詈不与渡乃拾两石子掷水中俄而有两水牛斗入其网网既碎败牛不复见渡亦隐去后至广陵直入李氏斋堂而坐以芦团置中庭所裹一败衲一木杯而已数人举之不胜又齐谐妻胡氏病急有僧劝迎渡渡至一咒即愈谐遂请礼为师晋元嘉三年九月东行至赤山湖托病而死谐逆其尸还葬覆舟山至五年三月渡复来谐家众皆惊异须臾门外有一僧唤之去渡遂辞曰吾今当往交广不复此间来矣于是以杯渡海憩邑屯门山后人因名杯渡山复驻锡灵渡山山有寺亦名灵渡广帅蒋之奇识之有诗并序刻于山颠乾和中靖海都巡检命工镌其像屯门今属新安

——[清] 郭文炳编,李作楫、张朝绅纂,杨宝霖校订:[康熙]《东莞县志》卷十二《人物·仙释》,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4年,第471B—472B页。

黄岭 在县城南十里。峰峦秀拔,迤如展旗。俗呼黄旗岭,即县治之朝山,亦主山也。《唐书·十道地理志》以为岭南第一名山。下有廉泉。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地舆志·山川》,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60页。

廷琄东莞人广州人物传按九国志通鉴长编云廷琄循州人误五年东莞群象害稼敕官捕杀之邵廷琄聚骨建石塔以镇金通志按岭表录异广之属郡潮循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为笏潮循人或捕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偏堪作炙考邑地与循州近当时固产野象详金石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二十九《前事略一》,第13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宋乾德元年令诸州岁奏丁老男人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预户至三千为上县时东莞户逾三万县称上第

——[清] 郭文炳编,李作楫、张朝绅纂,杨宝霖校订:[康熙]《东莞县志》卷四《户口》,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4年,第83B页。

东莞县有静康大宁东莞三盐场海南黄田归德三盐栅元丰九域志广州东莞静安按安当康之讹宋史食货志作靖康等十三场岁煮二万四千余石以给本州及封康英韶端潮连贺恩新惠梅循南雄州西路之昭桂州江南之南安军煮海有亭户盐丁鬻于官或折租税亦有役军士定课煮者初平岭南令民煮盐以百一十斤为石给钱二百文献通考按十三场当皆在邑境据九域志只有三场三栅余不可考昭桂州今广西平乐桂林府南安军今江西南安府

按宋初莞盐销路极广计广东全省不食莞盐者高雷廉琼四府而已文献通考云廉州白石石康二场岁煮一百五十万斤以给本州及容白钦化蒙龚藤象宜柳邕浔贵滨梧横南仪郁林州又高窦春雷融琼崖儋万安州各煮以给本州无定题而又兼给广西北境据通考则广西南境行廉州盐江西南境销路如此其利亦云溥哉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三十《前事略二》,第1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苏轼,字子瞻,眉山人。绍圣元年,贬惠州,道经邑,憩资福寺,方丈僧祖堂、邑人夏侯生,从之游。居惠四年,尝扁舟往来资福、觉华二寺间。闻靖康海市奇绝,往观无之,祖堂曰:“此灵变也,公善文,祭之当见。”轼遂为长短诗焚之,歌咏间,即成楼台人马之形,络绎不绝,复为诗纪之,付夏侯生。数十年前,人犹见其诗,并所题《夏侯氏族谱》与夏侯氏书,皆真笔。今无存矣。此皆集中所缺载者。其撰述留题,见于本集者,有《五百罗汉阁记》、《舍利铭》、《老柏再生赞》、《祖堂长老真赞》。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五《人物志·流寓》,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591页。

惟榄香为上香,即白木香材,上有蛀孔如针眼,剔白木留其坚实者,小如鼠粪,大或如指,状如榄核,故名。其价旧与银等。今东莞县地名茶园,人盛种之,客旅多贩焉。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卷第七《物产·香药》,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页。

邓符 邑人,翁炳尝作《宝安百咏》注云:崇宁间邓符居于邑之桂角山,创力瀛斋,广置书籍,南海霍作记。以承务郎权南雄倅。或曰:符外郡人,登科后始来居桂角。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三《学校志·选举表》,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212页。

翟杰号朴庵粤东名儒言行录南街人先世居休宁父徽始迁莞翟氏族谱年少负才名笃孝友图书集成引府志登绍兴五年进士诏就职以亲老辞家居考道以体认天理为宗闻杨时倡道东南心欲就正念百龄老父未敢远离乃致书罗从彦质疑考订恍然有得后从彦为博罗主簿亲往讨论阮通志尝澄心入道端居一室察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反观内证恍见太极之渊涵天机之浑穆自是心常澄澈无冒非几梁该撰行状其接人也神定气和识与不识皆推为有道君子言行录淳熙七年亲丧毕任化州司户阮通志育士爱民教养兼至数年而州称治图书集成民建祠以祀之乞休归构桂华书院集四方英杰相与讲学穷经阮通志学者以师礼见谢弗居多士乐其宽皆得从容卒业当靖康之季学校荒芜人材散失杰独能型方训俗振兴绝业其功甚伟当道造庐优礼每过必式为建桂华坊以示宠言行录杰居邑凡事属艰巨一意维持邑人德之图书集成及殁崇祀乡贤祠淳熙间邑令陈琦又于泽宫之地创思贤堂以尊之祠成以陈谟陈慥参列左右言行录邑尉郭廷世为作记慥隆兴元年特奏名官司法生平学行极为人所推重阮通志按祁顺思贤堂诗云卓荦三夫子才名重一乡书堂昭祀典青简挹余芳风月同清白江山共久长怀贤思何限乔木此甘棠彭志无谟杰慥三人传云其事靡得而详然阮通志所引云出东莞旧志彭盖未之考也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十四《人物略一》,第4—5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梁文奎板石人博学强记为文尚理致开禧元年廷对拟首选时韩侂胄当国以策语切直抑置乙科第一性不喜干人授朝散郎监左藏十余年不调处之晏如张志时族人番禺梁百揆立朝侃侃虽职非言路屡疏条议国政文奎与百揆及兄子该该弟诩皆以直谏忤时未几史弥远废立百揆引疾退隐禺山广州乡贤传梁百揆传文奎旋乞休归构迎翠楼讲学其中四方多就质焉该长于记问人呼之曰书笥嘉定七年进士官醴陵县令钦州通判皆有德政周志该弟诩嘉泰四年乡贡亦以博雅称彭志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十四《人物略一》,第6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翟龛号遁庵粤诗蒐逸景先子性孝友海寇猝至躬负亲走山麓间榛险不避尝割田供大宗祀事与族人共之阮通志夙以文章知名广州人物传景定二年以书经领乡贡咸淳六年再举都魁官本邑主簿宋末元兵压境人民逃溃熊飞欲尽括税户佐储胥龛愍然曰天未悔祸民羸几毙奈何更益以瘿力谏止捐资倡助军费以苏时元兵所过恣屠戮群情骇愕龛与李春叟赵必张元吉缔谋决策竭力完辑阮通志人蒙其惠周志国亡悲愤杜门不出阮通志自宋季世教衰微正学不著龛私淑朱子门人得其宗旨久之所见益亲所诣益粹深患传授无人邱濬撰行状乃建楼曰聚秀延士讲集其间张志自是薪传有寄行状大德间赵兴祖重修邑学龛以其有造于邦人士也尝为之记范志学者称遁庵先生广州人物传延祐元年卒九十一陈九川撰墓志元末群盗陷邑城故居无一在者惟聚秀楼独存琴轩集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十四《人物略一》,第16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李用字叔大白马乡人明一统志按乡贤录作獭步人其先南雄人祖卓朝议大夫始居东莞琴轩集梅外李公墓表参乡贤录父景宏承事郎乡贤录用少孤事母极孝爱尽礼虽盛暑侍母侧未尝去巾袜德器凝重造次必以规矩鄙慢之气不形也初业科举及读周程诸书即弃之杜门潜心理学非亲友婚祭不出如是者将三十年而践履日益熟士之从学者馆无虚日自号竹隐人因称曰竹隐先生李昴英闻其贤就见之与语终日用未尝有懈容昴英出语人曰吾今乃见有道君子尝著论语解究明伊洛奥旨以溯洙泗之源训诂明白便于讲诵学者传习之昴英进其书于朝诏授校书郎用曰著书岂干禄计哉不受而归又迁承务郎以旌其高所著论语解梓行天下黄通志后宪使周梅叟诸公交口荐举复奏于朝理宗特书竹隐精舍赐之咸淳中提刑刘叔子命绘像祠于邑庠琴轩集参乡贤录用安贫乐道无所求于世其诲生徒貌肃色和亹亹有序人乐从之游以故多所造就通志德佑二年用使其婿熊飞起兵勤王按莞志不载飞起兵年月考陈纪撰秋晓赵公行状云丙子夏飞勤王兵溃归丙子为德佑二年然则飞起兵当在是年春初也而身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授日本人多被其化称曰夫子年八十一卒日本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至今莞人送丧鼓吹号过洋乐乐人皆倭衣倭帽以像之阮通志按用以德佑二年丙子浮海至日本越三年祥兴己卯宋亡用在日本教授人被其化其卒当宋亡以后盖因宗邦沦丧故栖身异域不复返里也用三子长春叟次得朋别有传三松叟号梅际有文声早卒阮通志参张志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十四《人物略一》,第8—9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资福寺在县治西一百五十步,南汉禹余宫使邵廷琄以居宅为之。周围四至,凿四井为界。洪武二十四年设僧会司,正统十年重建,邑人陈侍郎琏记之。

寺有田地塘十九顷八十亩,岁纳粮一百五石九斗三升,宋胡大渊所舍入寺者。石碣等河渡三十六处,纳河泊所课米七石,乾道五年宋姬舍,今存寺者十之三而已。

有罗汉阁一名灵源阁,宋祥符三年比丘祖堂建,苏轼在惠州以佛脑舍利,荐以玉璧,施于阁供养,且为之记。有再生柏,此柏以祖堂禅师去而枯,迎师回而复荣,亦苏轼为之铭。嘉熙乙亥许巨川重修,阁屡兴废,元初张弘范取佛舍利进于京,洪武十三年阁废,以其址为法堂。钟鼓楼在寺门左,正统年间建,天顺癸未,吴中重修,嘉靖四十年寺僧募缘复建。

按寺址颇广,今被侵占不可诘。万历间,建禅喜堂于后,而苏子瞻所撰记与铭皆勒于石,以存古迹。寺前有镇象塔,以石甃成,刻曰:“大宝五年壬戌,禹余宫使邵廷琄买地起创廨院,甃砌宝塔五层,以崇妙善。因每秋有群象踏食田禾,奉勅采捕。然戴甲披毛,俱是负来之命;虑遗骸滞魄,难超舍去之魂;仰赖良因,速成济度。”南汉大宝五年即宋建隆三年也。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八《外志·寺》,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941—942页。

东莞古邑,资福禅寺,有老比丘,祖堂其名,未尝戒也,而律自严,未尝求也,而人自施。人之施堂,如物在衡,捐益铢黍,了然觉知。堂之受施,如水涵影,虽千万过,无一留者。堂以是故,创作五百,大阿罗汉,严净宝阁。涌地千柱,浮空三成,壮丽之极,实冠南越。东坡居士,见闻随喜,而说偈言。

五百大士栖此城,南金大贝皆东倾。众心回春柏再荣,铁林东来阁乃成。宝骨未到先通灵,赤蛇白璧珠夜明。三卜袭吉谁敢争,层檐飞空俯日星。海波不摇飓无声,天风徐来韵流铃。一洗瘴雾冰雪清,人无南北寿且宁。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八《外志·寺观文·资福寺罗汉阁记》,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951页。

资福寺元至正钟款存在城内资福寺钟高五尺余口径三尺余文分四面正书每面分十七行行字数不等多或二十七八字少或十一二字

第一面

大元国广州路东莞县资福禅寺僧众广募众缘化到十方贤相宰官善男信女僧尼道俗净财金银铜等宝选于至正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铸铜钟一口永镇寺门于是随扣击以无亏莫不发于深省闻音思武应铎铭功敬列善信芳名传流万古云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九十一《金石略三》第8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按广韵托侯切玉篇石似金格古要论石自然铜之精也崔昉曰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成石真生波斯国者如黄金烧之赤色不黑考泰西人所著四裔年表云蒙古成吉思汗卒以属地分王四子第三子察噶台立国于波期之土阑李文田元秘史注云察噶台即察阿歹又即蒙古源流之察干岱蒙古太宗二年以亚台为波斯督十三年亚台卒宪宗元年封弟火拉几于波斯六年火拉几征服波斯而称王元世祖至元元年阿白加嗣火拉几为王十八年尼古达嗣立二十一年阿肯嗣立二十八年铅多嗣立成宗元贞元年白度铅嗣立大德九年马罕末乃可达嗣立仁宗延祐四年阿夫山爱嗣立国人作乱七年蒙古权势渐衰瀛环志略云波斯回部大国雄富多宝货与中国贸易最早所谓碧眼波斯胡也元末驸马帖木儿据撒马儿罕富强无敌遣其子沙鲁哈据波斯据此是波斯国终元之世为蒙古所有粤中番舶云集故当时铸钟有波斯真一品记文特为叙及也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九十一《金石略三》,第11—12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徽宗政和六年东莞知县杨建上清观立三境高真像上清观殿后壁记详古迹金石按徽宗是时宠林灵素此举必请州闻于朝盖阿世主之好也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三十《前事略三》,第3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洪武二十四年,东莞县户,二万四千九百六十八;口,七万六千三百六十四。

……

嘉靖元年,户二万五千九十九;口,一十四万二千四百七十一。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二《政治志·赋役》,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147、148页。

洪武二十四年官民等项田地山塘一万一千九百一十一顷五十亩一分夏税三十二石一斗七升七合八勺秋粮四万一千一十五石二斗八升一合

隆庆六年官民田地山塘一万二千二百四十四顷一十五亩四分二厘八毫夏税三十六石二斗九升八合秋粮四万六千三百七十六石五斗六升七合四勺

是年分割新安县田地山塘二千九百一十缺顷四十七亩二分五厘五毫以上张志

……

东莞县官民田地山塘等税共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五顷四十九亩二分八厘八毫零原额税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五顷三十六亩二分一厘自康熙元年至嘉庆三年编征新垦升科税三千八百三十四顷二十二亩一分一厘二毫零共税一万六千九百六十九顷五十八亩三分二厘二毫零内除乾隆十四年至乾隆二十一年豁免荒迁冲陷建造衙署汛房买用民税无征共税二千六百八十四顷零九亩零三厘四毫零尚实税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五顷四十九亩二分八厘八毫零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二十二《经政略一·田赋》,第4、5、11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岭南香国。以茶园为大。茶园者。东莞之会。其地若石涌、牛眠石、马蹄冈、金钗脑、金桔岭诸乡。人多以种香为业。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香之子。香之萌蘖。高曾所贻。数世益享其利。石龙亦邑之一会。其地千树荔、千亩潮蔗。橘、柚、蕉、柑如之。篁村、河田甘薯。白、紫二蔗。动连千顷。随其土宜以为货。多致末富。故曰。岭南之俗。食香衣果。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茶园》,中华书局,1985年,第59页。

粤人饮馔好用糖多以业糖为生稽之莞邑十居其四蔗田与禾田略等春月以糖本散种蔗之农冬则课收其蔗复榨为糖其法用两圆荔支木相比投蔗隙中驾牛旋转俟蔗浆溢出取煎成饴其浊而黑者为黑片糖清而黄者为黄片糖皆俟凝结后划之成片故名其为糖沙者以漏滴去其水一清者为赤沙糖双清者为白沙糖最白者晒之以日细若粉雪售于东西二洋是为洋糖次白者售之四方其凝结坚凝黄白相间者为冰糖糖户之利亦不逊岷山千亩芋埒封君也周志蔗田最多有白蔗竹蔗皆初冬而榨清明而毕煮炼成糖片糖鸡栖坑之小柬白糖南社之双白其名著于他省彭志白糖再加烹炼洒以蛋白去其浮沫盛以瓦盆候冷凝结击碎为颗冰棱晶莹名曰冰糖其细屑不成粒颗者复制为冰花邑中出产糖为大宗而冰糖制法尤为他邑之冠采访册按近日洋糖大兴邑糖房大半倒闭无制冰糖者其片糖沙糖二种获利亦微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十四·物产下·货类》,第13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奏为恳乞圣恩覆查旧规,疏通盐法,以苏民困,以安地方事。臣等住居濒海,水咸地卤,不堪耕种,多以晒沙煮海及贩卖盐斤为生,故沿海一带,额设盐场二十七所,远近盐船,大小不等,大约不下数千;各船水手多寡不等,大约不下数万人。勇健精捍之夫,俗呼之为“后生”,各挈其躯命,自试于海洋汹险之中,侥幸万一,以为养生糊口之计。一遇海寇,则人自为兵,不待官府自行剿灭,故当时商本不亏,国课完足,海边之民有所取给,而不致为乱,良以盐法通行,无所夺于上,亦无所阻于外也。故论者谓欲广东无事,在复盐船;欲盐船咸利,在通盐法。真知要之论也。乃今日则盐法日滞,边隅生计日促,其流祸之深,将不可胜原者。

……臣惟往年广盐,一由广西,以达湖广;一由南雄,以达江西;在广西,则系民商贸易,价值与时低昂,未有官府抑勒如今日者;在江西,则袁、临、吉三郡皆食广盐,未有淮盐多端搀夺如今日者。

……又查得江西袁、临、吉三郡原食广盐,盖自正统间已为定规,故盐日通,民生有赖,地方且有宁宇。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六《艺文志·复通盐路疏》,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691—693页。

莞香度岭而北至劣亦有馥芳以多沾霜雪之气也莞香岁售数万金苏松一带中秋之夕必以莞香彻旦焚烧号为薰月莞香积阊门者常一夕尽售云 粤中见闻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十四《舆地略十三·物产中·木类》,第12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茶园邑之会也寨城比邑加广包三山七岭蔚生才俊自石涌牛眠石马蹄冈富室所营嘉木动植千树又其俗少农而多贾度岭峤涉湖湘浮江淮走齐鲁间往往以糖香牟大利故居人多富

石龙又邑之一会也商贾凑集当郡与惠潮之冲其民侨寓多而土著寡东江自北岸而下达虎门其南流亦纳东莞之水夹江上下衣冠荟萃其民耕植之外惟操舟楫

计自邑之东北隅多工纺绩黄家山布鬻给广惠两郡西南则捆莞为席辫麦为帽穿绒为伞他如拈针挫类取办十指不皆力耕

三十里外土音不同大约近城之声轻清远城之声重浊其尤异者如涌口之民间为东语闽泉乡语七都所操亦杂鹤音 獠曰鹤

邑负山海风习雄毅君子上气小人角力乐争喜斗所在有之然历代以来邵廷琄熊飞陈策之徒节烈绝今古何真罗亨信彭谊所向成功亦皆是物也以上周志

东莞县士喜豪侠矜气节多以功名著声建节树牙畴昔踵接而慷慨赴义及驰名著作者亦不乏人士困毛锥不死灰自弃辄徙途鞬櫜其乘舟楫之便骋其骜桀恣焉以逞者多出于濒海之乡阮通志引金通志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九《舆地略八·风俗》,第1、2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粤谓野市曰虚。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满时少。虚时多。故曰虚也。虚即廛也。周礼法云。廛。市中空地也。即虚也。地之虚处为廛。天之虚处为辰。辰亦曰躔。其义一也。叶石洞云。昔者圣人日中为市。聚则盈。散则虚。今北名集。从聚也。南名虚。从散也。商征而市井之租不入于少府。或封君汤沐邑。自开阡陌。岂惟爰田。市亦非县官矣。豪殖之徒。役财兼并。以武断于乡曲。恣睢圉夺。擅管山海之利。故先仁义。后争夺。上教化。下货贿。公利于人而恶其私于己。莫善于东莞之章村。章村有虚。为肆若干。或肆无常人。或肆有常人无常居。十日为三会。坐肆之租有常。负戴提挈贸于涂者无常。薄取之。岁入若干繦。会民读法。春秋赛祠。问高年。宾髦士。凶荒祈望。一岁经费皆取给焉。粤之虚。立法惟章村善。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虚》,中华书局,1985年,第47—48页。

东粤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有捣药禽。其声玎珰如铁杵臼相击。一名红翠。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而以红翠为导。故亦称药师。一曰香市。在东莞之寥步。凡莞香生熟者诸品皆聚焉。一曰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一曰珠市。在廉州城西卖鱼桥畔。盛平时。蚌壳堆积。有如玉阜。土人多以珠肉饷客,杂姜虀食之,味甚甘美。其细珠若梁粟者。亦多实于腹中矣。语曰。生长海隅。食珠衣珠。粤东所在。颇多难得之货。士大夫逾大庾而南。罕有不贪婪丧其所守。濠畔之肆。佛山、澳门之肆。其为灵台之蝥贼者不可数计。噫。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虚》,中华书局,1985年,第48页。

花席产东莞用咸淡两种水草为原料以麻为经分各色花样编织制造用手工用途铺床荐地均宜每张约长五尺年售出口约五百万张以美国为最此外通商各埠均有行销

女儿香产东莞以金桔岭牛眠石两处所产为佳因种香家之妇女常于香之棱角潜割佳者藏之日久益香故名曰女儿香其味清其韵远能除秽辟疫诚佳品也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十四·物产下·货类》,第15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岭南人材最盛之处,前代首称曲江,在今世则皆以为无逾东莞者。盖入皇朝以来,逾百年于兹,岭海人士,列官中朝,长贰台省者,无几何人,而东莞者独居其多,君子推原所自,咸归重于学校育材之效焉。

东莞县学肇于宋,历元至今,凡几废几修矣,然皆有而未备,备而弗华。成化丙戌,予友范君彦理来知县事。既三年,振作斯文,大兴学校,若大成殿,若两庑,若戟门,若棂星门,若会馔堂,若斋庐,若庖厨,则鼎新之;若明伦堂,若左右两斋,若观德亭,若五贤祠,则葺之;若先师,若四配,若十哲,若从祀诸儒,则又饰其肖像与僧塑焉。规制大备,文彩绚耀,邑人士以为自有邑学,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费一出于己资,与凡士夫之乐助,官与民咸弗与焉。於乎,若范君者,谓之知所先务非耶?

荀子有言,上臣报国以人,盖谓荐贤也。然荐贤止于一人,孰若养贤之得人为多;养贤止于一时,又孰若广养贤之地,以储蓄造就之,使人才有无穷之用为多哉?学校者,养贤之地也。今天下郡县无有无学校之处,而其人才之生,或有焉,或无焉,或间有焉,不能一一皆齐,而东莞人才之盛且显,独甲于岭南,则夫异时储积所得,教导所成,以为国家用者,不独在一时,且庆流于数世之后,则范君报国之心有既耶?尔东莞士生长是邦,而游学于斯,尚当奭然以贤才自居,期以媲休于乡贤之先达者,由是而退之唐宋诸贤,使天下之人,视今日岭海间之有东莞,亦犹曲江之在前代也。顾不伟欤?于是乎书以俟。彦理名伦,先世自嘉和谪戍琼海,因家焉,由乡贡进士卒业太学,授今官。求余文者,儒学教谕杨,训导陈瑜、夏正,、正俱庐陵人,瑜三山人。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六《艺文志·重建儒学记》,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732—734页。

邑之旧城砖砌东南循到涌为城即今放生桥濠是也放生桥及德生桥洪武十四年开设南海卫十七年指挥常懿始筑新城包钵盂道家二山于内外砌以石城周围一千二百九十九丈高二丈五尺上广二丈下广三丈五尺门四东曰和阳西曰迎恩南曰崇德北曰镇海城门楼四敌楼四警铺四十水关二水门一雉堞二千零三十一吊桥三石桥一濠一千三百五十丈阔三丈深三丈五尺张志天顺间知县吴中增筑谯楼阮通志据邑人郑敬东莞谯楼记嘉靖间城渐圮知县孙学古加葺张志乔诰复檄主簿李文明修筑周志舒应龙因叛兵后议增筑月城杨守仁继成之少卿钟卿记隆庆末惠寇倭氛甚恶万历元年知县董裕营修凡四百三十二丈参政罗一道记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十六《建置略一·城池》,第15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吾莞邑治随龙之水从东关入城南遶德生桥西遶市桥乃折而北出北关遵濠渚趋鳌洲蛇西而放于海邑廨坐壬峰癸水出焉从北而东遶内城至东关口与随龙水合流而北朝山之水从南关入城至德生桥又合随龙水而北治城固众流所汇也

——[清] 郭文炳编,李作楫、张朝绅纂,杨宝霖校订:[康熙]《东莞县志》卷三《城池》,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4年,第69A页。

诏各省将军督抚会议速奏,时湖南总督林则徐奏最凯切,言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上谓深虑远识之言,诏林则徐来京,面受方略,以兵部尚书,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赴粤东,查办海口,节制水师。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六),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第105页。

洋船入口,皆在广东。其开窑口之人,多系广州府属东莞、香山、新会各县奸民。其总汇多在虎门、澳门、黄埔一带。其散布多在肇庆府属之高要县广利墟,并潮州府属之澄海县庵埠一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4页。

黎攀镠字伯慈号半樵潢涌人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道光三年进士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十四年补河南司主事十六年除湖广道御史疏禁鸦片以塞漏卮而以抽税为非计疏云夫鸦片来自外洋非真不可禁也禁之之法一在断外夷趸船一在穷汉奸窑口一在缉匪徒快蟹而已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十《人物略》,第8—11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臣等伏查各商舡置货出洋之前,向由省城福潮行商出结保办,其有无私载违禁货物较易防维。惟粤东地接夷洋,鸦片之来,则外洋寄泊之夷舡实为弊薮,各商舡一经出口,不难乘间买私。

是商舡出口,尤应认真稽查,方足以除锢弊。先令该客出具并无夹带鸦片甘结。将该舡押送至虎门交界处所,由水师提督臣派员启封,彻底盘验,出具查无夹带鸦片切结,交去员回省缴销。提臣仍换贴印封,派员接送下站交替。

其进口商舡,即由提臣派员督同虎门关口查验,封舱结报。其经由之黄埔东炮台各税口一号验封放行,到省起货时,该行商仍报请饬派员弁,督同粤海关委员及书差家人等逐细盘验取结,造册缴查,方准开舱起货,以杜回舡购烟进口屯贩之弊。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24—425页。

臣反复筹度,谨拟派员驻洋守堵之法。如该夷船现泊何洋,即于该洋沙线必经之路,将师船联帮堵截,无论内地大小何项船只,一经驶近夷船,即行并力追拿,无许接装鸦片。倘敢逞凶拒捕,许开枪炮轰击,格杀勿论。庶奸民不能勾通购买,而趸船亦无厚利可图,持之既坚,当亦废然思返。查伶仃等洋,乃水师提标左营、香山协、大鹏营所辖之地,应请调集水师提标船二只、香山协师船二只、大鹏营师船二只,各随带哨船二只,均配足弁兵炮械。第一月派水师提标左营游击管领,以香山协大鹏营守备各一员副之。第二月派香山协副将管领,以水师提标左营、大鹏营守备各一员副之。第三月派大鹏参将管领,以香山协水师提标前营守备各一员副之。轮流照议堵拿,周而复始。仍严饬各该将备等,务当实力奉行,设有堵截不力及徇纵情弊,即行从严参处。至水师提督统辖全洋,弥盗缉私,皆其专责,驻札虎门地方,滨临海口,与伶仃各洋声息相通,所有守堵事宜,或稽查各官勤惰,或调度时有变通,应即由提臣关天培就近认真督办,俾归妥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26—427页。

又于七月十一日续据副将赵光璧等禀报:督饬委员蒋大彪等,暨东莞县差役,在于东莞属石龙地方,查有成兴、信隆、巽泰窑口三座,经各员弁同时下手,拿获匪犯李亚澍、郑亚实、戴国显等三名,工伴五名,烟土一千一百余斤,番银三百七十两,铜钱五十九千文。禀解到臣。派员讯,据该犯李亚澍供认开设成兴窑口,郑亚实供认新开信隆窑口,戴国显供认兴贩鸦片,卖给巽泰窑口各等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42页。

军机大臣字寄两广总督邓、广东巡抚怡。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奉上谕:昨经降旨,特派湖广总督林则徐驰赴粤省查办海口事件,并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令该省水师兼归节制。林则徐到粤后,自必遵旨,竭力查办,以清弊源。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32页。

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1839年4月4日)

一、现在缴烟之趸船二十二只,即以各船户之名制就棕印,如“喴”、“”之类,一名一印,于收缴该船鸦片箱之时,箱面先戳船名棕印,以资辨验。又制“原箱”二字棕印数方交委员,验完果系外国原来鸦片箱,封扎完固并无开动形迹者,即加戳“原箱”二字棕印。由派管之小委员就各箱面标写号码,并画花押,点交剥船,运赴提署,听候临检。如缴时已有开动形迹,并非原箱,即行剔出,俟全船起完,再行查点。若烟土个数不敷,仍著趸船补足,另候查验加封。

一、文职佐杂,武职千把,各派二十员,分管起箱。每一文一武,派管一百箱。计官弁二十员,应管一千箱。此次分起收缴,拟以趸船两只为一起,每只船内以一千箱为率,正合二十员弁之数。先将分管次序派定注册,如喴船第一箱至一百箱,派某员弁经收,一百零一箱至二百箱,又派某员弁经收,其余可类推。船亦然。倘有零数在一千箱以外者,数少则归于结尾之员带管,数多则再行轮派,周而复始。俟缴完两船之后,再调两船,仍照前法办理,不得参差。

一、派管之员弁经收本名下一百箱,逐一标写号码,画押验竣,即将载运此一百箱之驳船,押送至水师提台署中,报明箱数,督视挑夫逐一堆贮。并将刊印之小封皮另有小封皮式。填注该委员姓名,逐箱粘贴,交与看管之人小心守护。日后查出箱内有抽换情弊,如验系封皮破损,则惟看管之人是问;若封皮完好,则惟经收之人是问。

一、自龙穴至提署,应派得力将备及正印以上文职数员,或沿途催趱稽查,或在署监收督贮。如驳船行至中流,故意翻船,将鸦片箱落水打捞,抑或挑夫假装跌倒,将箱碰破,希图偷取烟土者,一经查出,立即锁拿严审,从重惩办。

一、由龙穴驳运至镇口,由镇口挑抬至提署,为途甚长,难保不遇风雨。应饬东莞县多备葵叶、棕片及一切苫盖之物,运赴虎门听用。

一、所收烟土,如果有二万余箱之多,恐提署房间尚不敷堆贮。应饬东莞县先往相度,于署内所有空院搭盖高宽蓬厂,如盖屋之式,上面或铺瓦或铺数重厚席,地下全铺木板,四旁皆须关栏,下挖水沟。如此则可多贮烟箱。务使二万余箱统归一署,免致零星寄贮,难以稽查。其贮烟之处,四路封塞严密,只留一处总路,安设木栅,以便看守。

一、看守烟箱,应预先酌派文武妥员,带同兵役,赴虎门听候提台指示。并责令各洋商派拨妥实亲友,随同守护。

以上各条,约略开出,尚恐不免遗漏,如在事人员确有所见,尤宜集益广思,以臻周密。

——林则徐:《收缴趸船烟箱章程七条稿》,《林则徐全集》第五册《文录》,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47—148页。

合计前后所收夷人鸦片,共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核之义律原禀应缴二万二百八十三箱之数,更溢收一千袋有零。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44页。

道光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内阁奉上谕:

至此项烟土,为数甚多,俟收缴完竣,即查明实在箱数,派委明干员弁解京,以凭核验。

浙江道监察御史邓赢奏请将在粤所收缴之烟土就地销毁无庸解京折

三月二十五日(原折)

盖广东距京,程途辽远,过剥甚多。广东、江西、安徽陆路多用抬夫,每箱用夫二人,计须四万余人。广东、江西水路须用船只,其船稍大者不过装百余箱,计须封雇民船百余号,用水手一二千人。安徽以北,俱用车载,每车装十余箱,计须大车千余辆,用民夫千余人,骡马五六千头。即由江西水路径向长江,转入运河行走,亦抵运解铜铅船数起之多。此项舟车民夫,诚恐沿途地方一时骤难雇备。即分数起押解,可无短绌,而经费之多,终不能减。若令官民筹办供应,不免赔累劳扰,若尽报部核销,则不值以国家有用之财,糜之于无用之物。又此物最易于偷换,近来各省多有假造烟土,其价仅值洋土十分之一,而形色逼真,虽积惯吸食者,莫能辨别。经此次查办之后,物愈少则价愈昂,价愈昂则获利愈厚,而舞弊之计亦愈工。虽所委员弁皆经慎择,而所用胥役难尽驯良。虽在彼起解时到京核验时皆有大员严密监视。而长途迟滞,日经民夫千万人之手,委官数人,耳目安能周防。即如饷鞘,最为慎重,又最难蒙混,而去年广东鞘银到库,尚有将钱文装入鞘内之事。况烟土为易混之物,即到京后钦派大臣查验,亦只能核其多寡,无由辨其真伪。弊窦之生,复何所不至乎。

可否饬令该大臣等,将起获烟土毋庸解京,俟收缴完竣,即在该处督率员弁,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以省解运之烦,而早除一日,即可免一日之患。且使沿海居民及夷人等眼见销毁情形,咸晓然于圣天子除恶务尽之至意,益当震慑畏服,不敢复萌故智矣。

著无庸解送来京,即交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于收缴完竣后,即在该处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在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聋。该大臣等惟当仰体朕意,核实稽查,断不准在事员弁人等稍滋弊混。钦此。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25—526、533—535、539—540页。

至销毁之方亦复熟筹屡试。向来用火烧化,伴(拌)以桐油,其法未尝不善。第访闻焚过之后,必有残膏余沥,糁入地中,积惯熬煎之人,竟能掘地取土,十得二三,是流毒仍难尽绝。臣等广谘博采,知鸦片最忌者二物,一曰盐卤,一曰石灰。凡以烟土煎膏者,投以灰盐,即成渣末,必不能收合成膏。是其相克之性,正可资之以除其害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94页。

然使逐箱烟土,皆用灰盐煮化,则锅灶之设,必须累百盈千,诚恐照管不周,转滋偷漏,如其少设,又非数月不能销完。兹再四酌商,莫若于海滩高处,挑挖两池,轮流浸化,其池平铺石底,纵横各十五丈余尺,四旁拦桩钉板,不令少有渗漏,前面设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中设棚厂数座,为文武员弁查视之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94页。

其浸化之法,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撒盐成卤。所有箱内烟土,逐个切成四瓣,投入卤中,泡浸半日。再将整块烧透石灰纷纷抛下,顷刻便如汤沸,不爨自燃。复雇人夫多名,各执铁锨木爬,立于跳板之上,往来翻戳,务使尽化。俟至退潮时候,启放涵洞,随浪送出大洋,并用清水刷涤池底,不任涓滴留余。若甲日第一池尚未刷清,乙日便用第二池,其泡浸翻戳如前法。如此轮流替换,每化一池,必清一池之底,始免套搭牵混,滋生弊端。至向晦停工,即将池岸四周栅栏,全行封锁,派令文武员弁,周历巡绰。粤东天气炎热,所用人夫,仅穿短裤,上身下脚,向俱赤露,又于停工放出时,与执事工役,一同搜检,不许稍有夹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94页。

现除暂存此八箱外,计已化烟土,凑合前奏之数,共有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斤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截至五月十五日业已销化全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11页。

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在情理上是不符合焚毁的意图的。据我看来,这些鸦片中的大部分事实上都是可以卖出的,他们对此将加以最有利的利用;我承认,我有一个怀疑,即目前的掠夺措施将以在政府垄断的基础上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而告终,很可能还作出某项规定,停止鸦片进口一年,在那个期限届满之后,也许限制进口数量,而且每年递减。

——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1993年,第397页。

到了十一点半时,我们已把销烟过程的每个部分都反复察看过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那种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不能设想还有什么别的能执行得比这项工作更为忠实的了。在各个方面,监视显然比在广州拘留外国人时严密得多。镇口有个可怜家伙,只因为企图带走身边的几小块鸦片,一经发觉,就差点被就地正法。即使能偷得到,其数量也只能是微乎其微,而且还要冒最大的生命危险。至少,这使我不得不相信了。

——[美] 裨治文:《镇口销烟》,《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9页。

鸦片以最彻底的方式销毁了,每200箱为一批,放在深沟中,混入石灰和盐水,低潮时将残渣冲入紧连的小沟里。派人监视以防止工人或乡民偷窃鸦片,有一个试图拿走少量,立即被处决。凡是在场观看的人们心中都不会留下任何疑问,他们察看这一行动的每一个过程,看到从英国人手中收到的总共20291箱(其中8箱是澳门送来的)全部销毁——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例,一个异教的君主宁可毁掉这些伤害自己臣民的东西,而不是将其出售来塞满自己的腰包。和别的事件相比较,这一全部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事件之一,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美] 卫三畏:《中国总论》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45页。

一八三九年中国政府所施行的非常办法——其中最激烈的办法就是诏令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并遵照林氏的命令而实行没收鸦片和焚毁鸦片。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Ⅰ),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7页。

女王陛下政府在这件事情上对中国人打算采取的行动方式,多少有点类似中国人自己惯于采取的,那就是:先揍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因此,第一个措施将是封锁珠江;当两广总督询问进行封锁的原因时,便可以交给他打算送往北京的那封信的副本,并要求他将该副本转交他本国政府。

——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下册,中华书局,1993年,第525页。

(编者注:英国随军记者Jocelyn对英军封锁珠江口及虎门炮台的记述)

The flag ship, accompanied by a corvette and steamer, entered the Macao roads, leaving the remainder of the fleet outside until some definitive arrangements had been made with the Junior Plenipotentiary, Captain Elliot. All were on the tiptoe of expectation, as it was anticipated that the taking of the Bogue forts would be the prelude to active hostilities. To this, however, the opinions from England were averse, and the first ardour was doomed to receive a severe check, when, on the 23rd of June, the Alligator was seen bearing down to the Conway, and soon after the signals were hoisted to proceed north. Then a gloom fell upon all; and those who had been rejoicing in the expectation of the laurels to be gathered on the battlements of the Bogue, now walked the decks listlessly, unwilling and unable to conceal their disappointment.

This attack was therefore put off for the arrival and decision of the Commander-in-Chief, but a blockade was established at the mouth of the river.

The British fleet was blockading the river, and I had then an opportunity of seeing the Bogue forts. The Chumpee point, underneath which Captain Smith, in the Volage, in November, 1839, hadan affair with the Chinese junks, is situate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iger's mouth. Here one of our blockading ships at presen tlies; should subsequent affairs drive us to the necessity of more stringent measures with the Chinese, this hill and the neighbouring island of Whangtong will be the points found necessary for us to operate upon.

Chumpee is a high hill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river, with a small fortification on the summit, mounting a number of guns, of which some are thirty-twos. From its commanding position it would, if in our possession, at once be an eyesore to the natives and a negligible spot for a body of troops.

The island of Whangtong lies some distance farther up the river, at the entrance of a part called the Woman's Shoe. From its situation the surrounding batteries on each side might be easily shelled and kept in awe. It would appear useless and dangerous to keep troops in the small fortification on the main-land, when these might be held in check from a position which would always be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enemy's troops, and, by its insular position, rendered secure from sudden attacks.

——Jocelyn:SIX MONTHS WITH THE CHINESE EXPEDITION,Page 42-43、Page 136-137.

关于1839至1843年对华战争的备忘录(节选)

1839年11月2日,英国监督发现中国人正准备攻击英舰队,遂率舰队驶近一座中国炮台。次日,中国水师在距这些英舰很近的地方下锚。由于中国人拒绝从对英舰构成威胁的位置撤走,史密斯舰长便发信号向中国船只开火,与中国的全面交战随即开始。

虽然这一消息直至1840年3月13日才传到英国,但因英国商务监督及在广州的英国侨民所曾蒙受的侮辱,英国事先已决定派遣一支远征军去中国海域,而准备这样一次远征的训令早就于1839年11月4日送达海军部。

——李丹阳译:《英国外件部档案中一件鸦片战争起因史料全译》,《历史档案》1997年第4期,第35—37页。

邓淳字粹如号仆庵茶山人生平著书自乐不苟取于人岁饥倾赀赈族人米又性好书往往弃产购藏家益落惟聚徒讲学而终不易其操新会滥祀乡贤贿千金不受人咸直之粤督阮元修省志命采访邑事淳修东莞草志五十卷以进旋命入局增删明以前列传

道光元年辟举孝廉方正粤督卢坤重其为人聘主龙溪书院林则徐督粤严禁鸦片淳为条陈善后十策二十一年英人以鸦片故踞香港遣哥夫攻广州淳与粤绅团练防守总督祈折节咨询未几英人退去内外策画淳与有力焉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十一《人物略十八》,第1、2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三将军歌

三将军者,陈公联升、陈公化成、葛公云飞也。道光庚子、辛丑、壬寅,三公皆以御夷寇,力战殁于阵。余闻人述三公事,作三将军歌。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夷兵入城公步战,枪洞公胸刀劈面,一目劈去斗愈健,面血淋漓贼惊叹。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陈将军,福建人,自少追随李忠毅(长庚),身经百战忘辛勤。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祠庙吴人建。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阿英:《鸦片战争文学集》上册,古籍出版社,1957年,第1—2页。

林公撰挽联云:“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双忠谓游击麦廷章,与公同时被害。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六),新知识出版社,1955版,第272—273页。

何芳字子茂号瑶圃赤岗人父龙光官阳江右营守备父殁芳袭云骑尉年十七以材武著充水师提辕巡捕道光二十一年英人以鸦片故炮攻虎门芳随提督关天培鏖战毙敌甚众补守备赏戴花翎历官碣石镇左营游击水提中军参将琼州镇总兵咸丰初署理碣石镇篆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十一《人物略十八》,第12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第55件附件3 义律海军上校和海军准将伯麦爵士致中国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照会

全权大臣义律会同总司令官伯麦必须表示刚才收到阁下今天的来照。本全权大臣和本总司令官真诚想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同意暂时停止战争行动,而以贵国同意下列建议作为条件。但是,在所有的事务获得完全解决之前,不可能同意将军舰撤往外洋的建议。

本全权大臣和本总司令官现在建议的条件是:

一、现在由英国军队占据的穿鼻地方,应仍保留在英国官员们手中,作为建立商馆供贸易和居住的地方。

二、应立即开放对广州的贸易,而且该项贸易应在穿鼻进行。

三、为了帝国税收的利益,应在穿鼻交纳适当的进出口货税,如同该项贸易仍在黄埔进行一样。

四、在钦差的答复送到之前,不得修筑更多的设施或进行任何性质的军事准备工作。本全权大臣和本总司令官同意等候三天,以便钦差送到写给本全权大臣的一份答复,说明是否同意这些建议;但如果在那三天内恢复任何军事准备工作,本总司令官将立即重新开始采取战争行动。

五、义律受到对钦差大臣极为尊敬的影响,而且很想表现本人真诚的信义,如果钦差通过一份正式文件立即允许现在所要求的那些进一步的条件,那末,义律仍将同意以前本人与钦差大臣之间商定的关于赔款、开放另一处口岸以及退还舟山等其他条件。

本全权大臣不能够允许对这些条件作丝毫修改,因此钦差必须给予清楚明晰的答复。

本全权大臣同总司令官一起真诚愿意尽一切努力保持和平友好的状况,所以提出这些建议。因此要求对这些建议做非常仔细的考虑。

义律

伯麦

1841年1月8日于“韦尔斯利”号军舰

——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下册,中华书局,1993年,第865—866页。

女王陛下全权大臣现在必须宣布,在钦差大臣和全权大臣本人之间达成了初步协议,其中包含如下的几项条件:

一、把香港岛和港口割让给英国。因在该处进行贸易而应付给帝国的所有捐税,都应当像在黄埔进行贸易一样支付。

二、赔偿英国政府六百万元,立即付给一百万元,余款每年平均摊付,到1846年付清。

三、两国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官方的直接交往。

四、在中国春节后十天之内开放广州口岸的贸易,该贸易将在黄埔进行,直到在那块新殖民地作出切实可行的进一步安排为止。

——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下册,中华书局,1993年,第897页。

粤东沿海匪船必须收入港口,始能湾泊,而船内如无淡水接济,往往亦不能自存。康熙五十七年间,前督臣杨琳面奉圣祖仁皇帝指授方略,题请于各属海口要隘堪以泊船登岸,凡有淡水可取之处,均相地堡添设,改筑炮台、城垣,共一百一十六座。

——[清] 卢坤、邓廷桢纂修,王宏彬等校点:《广东海防汇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07页。

以炮台言之,先有横档、南山两处,均系康熙五十六年所建,形势稍狭。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46页。

广州府属虎门地方,系近省紧要海口,与澳门、蕉门洋面相通,中路舟师及出海商渔船支,并每岁番舶往返,均由虎门出入,实为海疆适中扼要之区。向设左翼镇总兵一员,在该处巡守,究觉兵力稍单,应将新设水师提督驻扎虎门,庶足以壮声威而资控制。所有原设左翼镇总兵衙署改为水师提督衙门,应设立中、左、右、前、后五营,以符体制。即将原设左翼镇中、左、右三营,改为水师提标中、左、右三营,应设水师提标中军参将一员,拟将春江协副将移驻雷琼镇所属之海口,作为海口协副将。其原设海口营参将一员移驻虎门,改为水师提标中军参将,兼管中营事务。原设左翼镇左营游击,应改为水师提标左营游击,仍驻防新安县城。其原设左翼镇标右营都司,应改为提标右营游击。即将原设左翼镇标之中营游击移驻,毋庸增添。其原设左翼镇标右营都司一员,即移驻海口地方,作为新设海口协中军都司,兼管左营事。应添水师提标前后两营。查东莞营,系内河水师,向设都司一员,距虎门甚近,即将东莞营官兵改为水师提标前营,仍驻防东莞县城。又新塘营,向设内河水师游击一员,离虎门亦不甚远,即将新塘营官兵改为水师提标后营,仍驻防新塘地方。如此则中、左、右三营系外海水师,前后两营系内河水师。表里声势亦属联络。是虎门添设水师提督,统驭全省水师官兵,实为扼要得宜,于营制益昭整肃。

——[清] 卢坤、邓廷桢纂修,王宏斌点校:《广东海防汇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6—267页。

查勘虎门扼要等议增改章程咨稿:

查虎门控制,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处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

——[清] 关天培编纂:[道光]《筹海初集》第一卷,民国铅印本。

卫佐邦字楫臣墩头街人寄籍博罗由行伍拔补水师外委随提督关天培出洋防剿屡著劳绩粤督林则徐器之奏请以千总升用赏戴蓝翎道光二十一年补水提后营千总二十三年署新会左营守备二十五年署水提后营守备二十八年署顺德协左营都司

(咸丰)十一年粤督劳崇光以佐邦身经百战素有威名疏荐准以水师总兵记名

同治二年惠州戒严七月命佐邦护理广东陆路提督筹画防堵贼窜五年补阳江镇总兵八年署广东陆路提督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十二《人物略十九》,第1、3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虎头门砦在县西南五十里水砦也明初置后废大清一统志按阮通志云明史地理志县西南有虎头山关洪武二十七年置曰关曰砦皆其地也砦今作寨万历十六年始建城在武山前名山前寨城国初移武山后名山从寨城康熙十九年正月海逆谢昌李积凤披猖寨为所毁二十六年建今寨于石旗岭筑土为之周围一百八十六丈工费七千四百余两皆莞人捐输久之圮五十七年改建砖城垛口一百六十六城分东西南三门门各有楼城墙阔三尺上设炮台四座工费三千余两由藩库支给嘉庆十二年咨准部覆动帑修葺十五年总督百龄奏粤东水陆地方辽阔遵旨筹议请添设水师提督驻扎虎门移改总兵副将抽拨兵丁建造衙署兵房以资守御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十六《建置略一·寨台》,第3、4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枌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乡之思也。

——[清] 屈大均撰:《广东新语》卷二《地语·珠玑巷》,中华书局,1985年,第49页。

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以不露题中一字。语多双关。而中有挂折者为善。挂折者。挂一人名于中。字相连而意不相连者也。其歌也。辞不必全雅。平仄不必全叶。以俚言土音衬贴之。唱一句或延半刻。曼节长声。自回自复。不肯一往而尽。辞必极其艳。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此其为善之大端也。故尝有歌试,以第高下。高者受上赏,号为歌伯。其娶妇而亲迎者,婿必多求数人,与己年貌相若而才思敏给者,使为伴郎。女家索拦门诗歌,婿或捉笔为之,或使伴郎代草,或文或不文,总以信口而成,才华斐美者为贵。至女家不能酬和,女乃出阁。此即唐人催妆之作也。先一夕,男女家行醮,亲友与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堂。酒罢,则亲戚之尊贵者,亲送新郎入房,名曰送花。花必以多子者,亦复唱歌。自后连夕亲友来索糖梅啖食者,名曰打糖梅,一皆唱歌。歌美者得糖梅益多矣。其歌之长调者,如唐人《连昌宫词》、《琵琶行》等,至数百言千言。以三弦合之,每空中弦以起止,盖太簇调也。名曰《摸鱼歌》。或妇女岁时聚会,则使瞽师唱之,如元人弹词曰某记某记者,皆小说也。其事或有或无,大抵孝义贞烈之事为多,竟日始毕一记,可劝可戒,令人感泣沾襟。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诗语·粤歌》,中华书局,1985年,第358页。

东莞有彭峡。两山夹蹲。芊绵起伏。怪石礧砢。若罔若阜者数十里。堪舆家称南行三紫龙。此其一云。峡西多居人。荔枝林郁蓊蔽日。有高楼二十余座。与黑叶丹苞相映。舟贩酥醪花果之属者。交错水上。称水市焉。峡中一小山。山下为龙母祠。有老榕垂须百尺。与飞藤纠结。拂水葳蕤。游人争系舟其下。南望罗浮诸峰。隐隐可数。予诗云。渐近罗浮紫翠分。纷纷瀑布下层云。谓此也。峡东皆沮泽。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龙舟长十余丈。高七八尺。龙髯去水二尺。额与项坐六七人。中有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枻者。不下七八十人。竞渡则惊涛涌起。雷雨交驰。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斯亦游观之至侈者。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如彭峡者可纪也。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龙船》,中华书局,1985年,第487页。

五月朔饮菖蒲雄黄酒以辟不祥食角黍为龙舟竞渡至五日会者益众以节物荐于家祠

自朔至望竞渡最盛龙舟长至十余丈中为锦亭画船云集首尾相衔乘潮下上日暮管弦未歇鼓镇内为巨观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九《舆地略八·风俗》,第8—9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正德末,邑之横坑钟家忽有鬼狎其婢曰:“每饭必供我,否则秽其饭,令不可食,虽固守不能禁也。”不已,净扫一室,设案供之,呼为阿公。怒则挟人两手于壁缝中,莫能脱,跪谢始免。久之,曰:“吾行矣,须演戏以饯我。”如其言,不去,曰:“戏不佳。”再戏再饯始不复见。

——[明] 张二果、曾起莘著,杨宝霖点校:[崇祯]《东莞县志》卷八《外志·怪异》,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第994页。

顺治初篁村演梨园铁冠图邑诸降绅在座及归有抱惭终夕不寐者时僧今释隐芥庵作诗云:上场人听下场呼野老吞声定有无落在眼前无避处何须重看铁冠图笑彻笙歌绕画梁供筵犹借当旧阳不知座上谁相识一夜呻吟至侍郎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九十七《杂录中》,第11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宋宗姬墓在县东十里石井村狮子岭宋康王女遭乱播迁湖海邑人邓铣获之以配其子生子四人林槐杞梓林以母手书上闻光宗命赐祀田十顷田今尚存子孙亦蕃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三十九《古迹略三·冢墓》,第1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宋《起居注》曰:广州刺史韦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领。莞音完,又音官,盖其为用最古。东莞人多以作莞席为业,县因以名。县在广州之东,故曰东莞,亦曰东官。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六《器语·席》,中华书局,1985年,第455页。

菀彼莞草其色芃芃厥土之宜南海之东菀彼莞草芃芃其色不蔓不枝宜簟宜席宜簟宜席资民之食邑之攸名实为伊昔

——[清] 郭文炳编,李作楫、张朝绅纂,杨宝霖校订:[康熙]《东莞县志》卷十三《艺文九·莞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4年,第669页。

邑尚技击秋冬间延师教习元旦至晦结队鸣钲鼓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采缝锦被为麟身两人舞之舞毕各演拳棒曰舞麒麟

——陈伯陶纂修:[民国]《东莞县志》卷九《舆地略八·风俗》,第7页。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1927年。

诸蛋以艇为家,是曰蛋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蛋家艇》,中华书局,1985年,第485页。

东官为忠义之乡,宋末有将军熊飞、许之鉴,以布衣起兵于花溪银塘之间,从文丞相大破元兵,复韶、广二州,失机以死。国朝有都督陈策、镇抚关镇明,以五千之兵,遮满洲数万于浑河口,血战数日,杀伤相当,绝援以死。四君者,皆英人之杰,义不与强胡并立,煌煌忠烈,载在史书。

——[清] 屈大均:《文烈张公行状》,(明)张家玉著,杨宝霖点校:《张家玉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95页。

东官自是英雄地,熊氏将军首建威。血溅单于边草湿,魂随少帝海天飞。花溪阴雨闻金鼓,玉峤春风长蕨薇。一片战场当县出,至今人士重《无衣》。

书生此日思酣战,男子繇来举大名。不是将军起铜柱,谁令丞相文公天祥。有金城?十年缟素君王泪,一片壶浆士女情。血染榴花红不尽,溪流时作断肠声。

匹马当关杀气秋,雷霆一战复炎州。功如东莞何公真。难封伯,节似增城张公家玉。未赠侯。碧甲水名。潮来惊日月,黄旗山名。云起接罗浮。同时亦有将军许,名之鉴。白首横戈涕泗流。

——[清] 屈大均:《榴花村吊宋义士熊将军飞》,欧初、王贵忱主编:《屈大均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8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