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员工激励整体解决方案:让员工自发自主去工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企业文化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Alla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的诞生。

通俗地说,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等,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1)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主要体现功能

1)导向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反映组织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这种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把全体员工引导到组织的总体目标上来,使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规范和辐射功能

规范功能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一旦被领导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认识中,进而规范和约束其行为,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也即辐射功能。

3)深层次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中心精神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通过倡导人本管理,以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激励手段,形成全方位的深层次激励,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组织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华为集团作为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民营企业中的“巨无霸”。2016年11月22日,华为首次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Android智能机厂商。华为从初始创建的6人团队,发展到今天拥有17万名员工、遍布150多个国家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化企业,人员数量增加了近25000倍,利润在近三十年间增长了近2000万倍,创造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奇迹。[1]

华为的成功引发了企业管理者的思考,很多企业家在深入研究华为成功背后的原因,归纳起来是内因和外因综合因素的构建。华为之所以够获得今天的成功,外因是竞争力,内因是生命力、驱动力,华为的成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作为华为文化核心理念之一的“创新”,内含丰富,涵盖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多重含义。正是华为的开放创新与持续变革成为华为发展、壮大的内在驱动力。技术上的开放创新——构建了强大的可持续的创新能力;管理上的开放创新与持续变革——构建了世界一流的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文化上的开放创新——凝聚了十几万员工的智慧,齐心协力创造奇迹。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够实现,因此人才团队的构建是华为成功的一个重要核心要素。华为的员工队伍是由大学本科以上的十几万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技术研发人员所占比例近一半,科学家达到1400多名。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才队伍,人才的管理和激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华为提出了“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为华为的人才管理提供了核心理念。

企业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和产品服务等,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其核心内容。但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并不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有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激励的重要性。他们往往认为企业文化是大型企业或者历史悠久的企业的事情。有的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还不如物质激励来得实在。然而,正是因为企业文化的缺失,使得一些人才产生了需求满足感,不愿再继续学习深造,不愿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企业长期忽视组织文化建立,会造成组织人心涣散、缺乏组织凝聚力,更不用谈企业文化所能带来的激励作用了。

(2)企业文化激励运用误区

1)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激励

有的企业将企业行为文化误认为是一般的文艺活动,认为成立了阅览室,组织了郊游,进行了文体比赛,就断定这个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得好。还有一些企业墙上醒目地写着“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等标准的口号,认为这就是企业行为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导向,但实际上没有配套的措施将这些行为理念贯彻到员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比如,员工即使有创新的想法,想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也难上加难。我们知道,企业员工能否积极地工作,要看目标是否明确、是否量化、是否具有挑战性,否则就会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迷失了方向。然而不少企业的目标却是一些笼统、空泛的要求。这种目标的不明确,造成员工不知道最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由于没有树立足以催人奋进的目标,集体中往往充斥着沉闷的气氛,难以形成员工为集体积极工作的自觉行为,把报酬和绩效联系起来是行为文化激励最有效的手段。

2)误以为物质文化激励等同于薪酬奖励

一些企业将物质文化激励等同于薪酬奖励,激励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工资、奖金为主,其他的激励形式(如培训、工作本身等)较少。薪酬总额中,固定工资所占比例较大,奖金的比例较少,而且是按职位偿付,而不是与工作业绩挂钩。奖金的差距较小,有时奖金的分配甚至被平摊,这种“大锅饭”式的奖金分配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比较注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工作环境的完善,而对普通员工这方面的需求却关心不多。实际上,薪酬只是作为员工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一种过渡手段,是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另外,如厂区布局、厂容厂貌、建筑设施、机器设备、工艺流程、技术装备、操作手段、工作环境、产品品质、防护设施、环境保护、居住条件、环境美化等“硬件”构成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是物质文化激励非常重要的一面。除上述“硬件”构成外,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学到的本领等“软件”,无疑也是物质文化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员工长年累月地干着同一种既缺乏挑战、又缺乏兴趣的乏味工作,即使是颇丰的薪酬和优美的工作环境,带给员工的激励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2.企业文化:激励的孵化器

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在于:一方面,不同的企业文化营造不同的企业精神和团体意识,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组织氛围,员工受其感染,能把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系在一起,而且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激励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员工需要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迥然,实现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根据企业的类型、特点,结合员工最迫切的需要来制订激励计划,从而使得员工激励更具有现实性、适用性。

员工激励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于:企业激励机制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演变和发展,选择不当甚至可能引发企业文化危机。一方面,员工需要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员工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因此激励措施也是有所侧重的,激励措施的选择代表了企业的价值导向,因此员工激励能够塑造并强化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激励机制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功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判的标准。员工可以依据这个评判标准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个人的动机会因良好的行为结果而使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因此,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使员工形成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实现行为转化,并通过行为的强化方式使已发生转化的行为方式趋于稳定化、持久化,直至形成一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

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是一个过程,这一影响过程以需要这一激励源头为起点,最终反映在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变化上。

(1)需要是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作用支点

需要是激发人们行为的基础,文化对需要的影响,关键在于对需要评价的影响。有了评价,就有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概念。

(2)满足需要的方式受企业文化影响

企业文化不仅影响需要的形成,也决定了人们可以接受的满足需要的方式。例如,在物质财富和成就感是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激励因素的企业文化下,为了获得满足感,人们拼命工作,甚至不惜占用私人的时间加班;而在工作生活质量更被人们看重的企业文化下,为了获得满足人们甚至愿意放弃工作而去享受生活。

(3)企业文化影响激励决策的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管理者对激励措施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在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下,管理者侧重的是基于集体的激励措施,会实施诸如团队绩效、利润分享、收益分享等激励方式;而在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下,管理者的激励措施是基于个体的,因此会选择以个体绩效为基础的计件奖励、个人佣金和奖金等激励方式。

(4)企业文化影响人们对激励措施的反应

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人们对同一种激励措施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在高集体主义文化中,员工对组织抱有很高的忠诚度,所以负激励措施不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消极的想法;而在高个人主义文化中,负激励措施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导致离职,因为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不高。

从1967年到1973年,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在著名的跨国公司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观调查。他的团队对IBM公司的各国员工先后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用二十几种不同语言在72个国家发放了116000多份调查问卷并回收了答案。调查和分析的重点是各国员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来的国别差异。

1980年霍夫斯泰德出版了巨著《文化的影响力:价值、行为、体制和组织的跨国比较》,后又采纳了彭麦克等学者对他的理论的补充,总结出衡量价值观的六个维度:权利距离、不确定的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自身放纵与约束,并借此说明了企业文化通过自身各组成要素来激发员工动机与潜力,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的过程以及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作用过程到底是如何从员工需求、满足需求的方式、风险规避倾向和团体倾向这四个角度得到激发的:

图2-1 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作用过程

1)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形成不同的风险类型,不同的风险类型又会使员工形成不同的风险意识,基于不同的风险意识,员工在行为上又会形成不同的风险规避倾向,从而客观上对员工激励措施提出了不同的期望。

2)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群体凝聚力,不同的群体凝聚力又会使员工形成不同的团体意识,基于不同的团体意识,员工在行为上会形成不同的团体倾向,从而使员工愿意接受的激励基础发生变化。

3)员工激励措施的实施又会产生刺激,员工在收到刺激信号后,产生强烈的需要和欲望,从而激发实现需要的动机,这些动机形成了一系列围绕员工需要的行为。在实现员工需要的行动中,员工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由员工需要产生和决定的行为又形成和塑造了多种多样的企业文化。

图2-2反映的是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对风险和团体的认知,进而影响员工的激励过程。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系统,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激励模式的选择,而员工激励系统又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演进。

图2-2 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激发机制

管理之道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1)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在企业管理中具体体现在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上,实质上表现为等级制度。权力距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员工对于管理过程的参与度,这种影响体现在员工激励上就是企业员工对于社交需要的偏好,因此权力距离是从员工需要角度对员工激励进行影响的。

(2)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人们忍受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威胁的程度。在不确定性规避强的企业,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害怕失败,对组织变革抵触较大,流动意识较为淡薄,并且严格强调规章的重要性。可见,不确定性规避对员工激励设计的影响的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风险意识的认知。

(3)个人主义/团体主义。这一维度定义的是“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或者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人主义者只关心自己及与自己密切有关的核心家庭成员的利益,而在团体主义的文化下,个人强有力地归属于一个核心家庭之外的团体,并与此团体间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可见,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目标、个人独立,而团体主义文化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不可分割。因此,个人主义/团体主义对员工激励设计的影响的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团体意识的认知。

(4)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它表明了一个企业对长期和近期利益的价值观。具有长期导向文化主要面向未来,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事物以动态观点去考察;短期导向性文化则面向过去与现在,着重眼前的利益。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的选择实质上显示出企业对于激励时期性的选择和员工需要满足的时期性选择,因此,它也是从员工需要角度对员工激励进行影响的。

(5)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维度主要看某一社会代表男性的品质如竞争性、独断性更多,还是代表女性的品质如谦虚、关爱他人更多,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职能的界定。男性度指数(MDI:Masculinity Dimension Index)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男性化倾向越明显,男性气质越突出;反之,则说明该社会的女性气质突出。

(6)自身放纵与约束(Indulgence versus Restraint)维度指的是某一社会对人基本需求与享受生活享乐欲望的允许程度。Indulgence(自身放纵)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整体对自身约束力不大,社会对自身放纵的允许度越大,人们越不约束自身。

员工需要类型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企业文化,要求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模式与之匹配,因此,确定员工需要类型是构建激励模式的重要因素。而需要满足方式的选择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不同企业文化下,需要的实现方式也截然不同,而满足员工需要的不同方式也导致了激励效果的不同。因此,研究满足员工需要的最佳方式,是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激励模式的有效方法。同时团体倾向和风险规避倾向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内容,他们通过员工的意识和观念体系影响着激励措施的选择及其有效性,因此明确团体倾向和风险规避倾向是设计员工激励模式的基础。

3.如何有效地实现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1)在合理的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薪酬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堪称治企之本。一个运行良好的薪酬体系,不仅能对外产生强大的吸力,还可以极大地激励内部员工达成组织目标,创造高质量的绩效。相反,则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企业发展的优秀员工流失。可见,营造一个以员工为导向的薪酬体系是企业物质文化激励的重要内容。企业“让员工满意”的薪酬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一个结构合理的薪酬体系,具有留住优秀员工,淘汰较差员工的功能。

第二,重视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例如,对工作的胜任、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第三,把收入与技能挂钩,不要与权力绑在一起。基于技能的薪酬体系能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当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时,他们所获报酬也会顺理成章地提高。这样,可以给员工更多的机会,在不晋升的情况下提高薪酬级别。这种薪酬体系的最大好处是能传递信息使员工关注自身的发展。

第四,让员工更清楚地理解薪酬体系。企业应让员工弄清楚他们的报酬待遇的真正价值,简明易懂地解释各种收入。现在许多企业仍采用秘密薪酬制,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这样自然会削弱薪酬的激励功能。

第五,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员工需要和更符合实际的薪酬体系的形成,这样的薪酬体系对员工激励更加有效。薪酬问题既与组织发展相联系,又与员工利益直接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吸纳员工参与到薪酬设计中来,不仅有利于薪酬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在情感方面也会拉近与员工的距离,通过此举可向员工清楚地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企业心中时刻装着员工,正在并且将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

(2)以人为本,让员工乐在其中

1)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使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要依赖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如果没有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也无从产生,社会更无从发展。所以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吸引人才更是留住人才的竞争与较量。“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无疑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以人为本”是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以保护和实现人的权利为中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协调发展。在工作中对员工授权,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感到自己能对工作控制与支配时,会在工作中追求获得成功的快乐,将工作的责任、权利统一在员工个人身上,可以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的中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通过制度文化的渗透作用,来提倡和传达企业精神文化,表达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而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提倡,又会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实施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可以凸显企业人文精神,创造一种平等、友爱、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地实现尊重、关心和爱护员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从事工作和创造活动的力量源泉,自觉地认同和维护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制度有效的发挥。

2)员工需要类型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企业文化,要求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模式与之相匹配,因此,确定员工需要类型并予以满足是构建激励模式的重要因素。

3)共同愿景的激励。企业的共同愿景必须构筑在个人愿景之上,同时,共同愿景又不同于个人愿景,它应该高于个人愿景,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个人愿景的实现过程。组织在建立共同愿景时应该容纳那些与组织共同愿景无利害冲突的个人愿景,并能够给予一定的实现空间;创造鼓励个人愿景形成的气氛,因为成员们具有个人愿景比不具有个人愿景的行为效率更高。在鼓励形成个人愿景时把组织共同愿景容纳于其中,使共同愿景成为个人愿景的一部分,这是从个人愿景到共同愿景的根本所在。

4)使命宣言与使命感。所谓使命宣言,是指把组织与员工们拥有的使命用一些简练、明了、带有激动性的文字加以表达,形成格言、座右铭等。使命宣言是共同愿景实现的要求或一种必然性选择。使命宣言本身应该具有这么一种魅力,即每当员工在想起或读起这一使命宣言时,就能产生一种神圣使命感、自豪感,产生一种努力工作,积极创造的强烈欲望。使命宣言与一般的口号不同。使命宣言不应该是组织领导的一种说教。

(3)情感激励

1)创建知识共享的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思维和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共同拥有集体的知识,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变化做出反应,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凝聚力,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引导到同一个方向,并使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相互合作,从而使企业兴旺发达。

2)建立双赢的群体价值观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企业价值观。这种企业价值观应该以双赢的信念,以信任、诚实和开放的观念来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双赢的信念强调协同而不是一味地竞争,使道德与功利能相容或相辅。为了实现这套企业价值体系,需要改变一些员工的不良心态,如将自私、自满、冷漠、好逸恶劳及急功近利的心态,改变为自律、热忱、有同情心、务实及有团队意识的心态。需要抛弃许多现在公认的“真理”,其中包括:与他人合作不如自己干、相信别人容易吃亏,等等。

3)倡导尊重他人和相互学习的文化

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一种贬低他人价值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总是通过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来赢得自己的一些竞争优势。知识经济时代,要在企业中建立尊重他人价值、相互学习的文化,要求员工相互之间了解对方的实力、才干、能力和渴望。在企业内部,引导员工注重工作联系的纽带,注重提高集体工作效率和集体激励,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别人。

4)提倡宽松和自由的文化,鼓励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承认并十分强调个人在知识开发创新中的独创性与主动性,把企业的每位员工视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家,给企业员工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例如,惠普公司第一台激光打印机的问世,就是公司的外设部在未征得公司总部批准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出来的。惠普公司还明确规定员工可以利用其15%的工作时间和相应的企业资源,自由从事与创新有关的活动,事前无须获得主管同意。

良好的企业文化既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又可以振奋员工士气,凝聚员工的力量,激励员工。在企业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爱惜每一位员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当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员工才会发挥其最大的力量为建设企业做出贡献。


[1] 华为员工激励案例可参考本书第10章:案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