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闪腰
“担截法”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案
姓名:钱某
性别:男
年龄:21岁
初诊时间:1993-03-04
主诉:腰部剧烈疼痛1日。
病史:患者今天打篮球时不慎扭伤腰部,致腰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行走不利,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针灸科就诊。
查体:神志尚清,表情痛苦,扶入病室,腰椎弧度平,两侧肌肉肿胀压痛,屈颈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左80°角,右80°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腰椎X线片示:腰椎侧弯。
中医学诊断:腰痛(气滞血瘀)。
现代医学诊断:急性腰扭伤。
针灸治疗:
治则:下达上脱,通经活络。
处方:人中穴、双侧委中穴。
治疗经过:先取人中穴,以45°角向上斜刺入人中穴,深度0.4寸,并施以捻转泻法,待鼻根感酸胀麻木后,留针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站立并缓慢旋转屈伸腰部,以能忍受为度;起针后嘱患者俯卧位,取双侧委中穴,直刺1.5寸,留针30分钟,针毕起针,患者顿感轻快,腰痛大减,腰部活动亦大为改善,可自行行走。
【按语】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学“闪腰”“瘀血腰痛”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有急性外伤史,由于机械性外力,如跌仆闪挫、过度持重、剧烈运动或用力时体位不当等导致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或腰骶关节急性损伤,出现椎间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肌纤维断裂、软组织撕脱等,从而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腰部弥漫性或局限性压痛或剧烈疼痛,坐立、翻身、行走等活动可能引发腰痛,患者可呈被动的僵直体位;检查时腰部不能做屈或伸的运动,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消失,部分患者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病急骤,患者痛苦不堪,治疗不当常会转为慢性腰痛,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①药物治疗: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内服、外敷、熏蒸或应用肌松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②针刺治疗或刺络放血、针药结合等方法;③推拿手法治疗:以摩、揉、推、搓等放松类手法,腰椎斜扳法等整复类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④其他疗法:如骶管注药、高频电针、远红外胶贴、神经阻滞、小针刀等。上述疗法起效慢、疗程较长、治疗过程烦琐。
程老认为本病病在督脉,搏于脊背,瘀血留滞,膀胱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是急性腰扭伤的主要病因,痛责之于瘀血,腰部受伤瘀血,痛则不通,常使膀胱经气受阻,产生疼痛,且瘀血常继发于外伤之后。《素问•刺腰痛论》有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诸病源候论》曰:“暨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此有损血搏于背脊所为。”
临床工作中,程老将“担截法”活用于急性腰扭伤之临证中,治愈率高、操作简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担截法”首见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本案中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腰背,“腰背委中求”,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此穴被古人选为四总穴之一,又“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故取其下合穴委中,疏通膀胱经之气血,疏调太阳经气,达“气行血行,通则不痛”之目的;督脉并于脊里,为阳脉之海,故选取本经中针感强、易得气的人中穴泻之,以通调督脉经气,宣通阳气,舒筋活络,使气机顺畅,经络瘀阻得解,腰部经脉之瘀滞消散,而治“腰脊痛闪之难制”。《玉龙歌》云:“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中穴处的神经末梢敏感度很高,刺激此处可以兴奋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进而抑制腰部疼痛在大脑皮质的兴奋灶。人中穴留针配合腰部活动,能够解除滑膜嵌顿,纠正小关节紊乱,缓解局部筋脉拘急,促进气血运行,利于留针时气至病所,使腰部经脉通则不痛,并恢复正常功能,使急性腰扭伤治愈。此“三中穴”配伍应用有“上达下脱”“动则求远”之意,此即“担截法”之活用。此法对于腰部有外伤史、腰椎骨质增生等有宿疾者疗效稍差,而治疗单纯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甚佳,其1次治愈率高,3次基本可痊愈,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