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改革开放十年来,在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上所引起的最深刻、最重大的争论,就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也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争论。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的分歧,渗透、贯串我国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并演化为一场有关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的原则斗争。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思潮不断发展,主张“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人们,打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旗帜,打着要增强商品意识和观念更新的幌子,肆意攻击、嘲弄、污辱“社会本位”和“集体主义”,给它们加上了“僵化”、“保守”、“封闭”、“专制”等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以至于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怪现象,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价值导向上,宣扬“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一些人可以为所欲为。其结果是,“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成了许多青年甚至成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所信奉的价值观念,从而把“个人”和“自我”看成是高于社会和高于整体的唯一真实的存在,把个人价值、个人自由视为可以超越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至高无上的目的。如果我们冷静地对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我们就会认识到,最近十年来泛滥起来的“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导向,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是这次政治风波的最深刻的社会思想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一根本对立的价值导向作一深刻的分析,以便认清个人主义的利己本质,从而更好地发扬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促进我国的“四化”建设的发展。
一、关于个人主义的实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主要是指在西方流行的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是为维护私有制度服务的。个人主义思想,从一开始产生,就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摇旗呐喊的。 20世纪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写了一本书叫作《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真正的个人主义”这一概念,用以区别其他人对个人主义的解释,他不但公开宣称个人主义是要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服务的,而且进一步强调,在20世纪的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必须是反对社会主义及其公有财产制度的。
在西方,个人主义往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尽管个人的幸福、个人的个性、个人的尊严、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民主等等,都已经在政治、法律、伦理、文学等各个领域里广泛出现并为许多政治、法律、伦理思想家所注意,但个人主义这个词却始终没有出现。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的政治、法律、伦理之后,于1846年,在他所著的《论美国的民主》中第一次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作了系统的解释。以后,西方不少的思想家,在理解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基本上都是依据托克维尔的解释而有所补充发挥,并都表示了对托克维尔的尊敬。
根据托克维尔的概括,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个人主义,或者说个人主义有着多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个人主义特别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它具有最高的价值,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个人主义反对国家、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干预,往往导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主张维护个人的财产私有制。在西方,个人主义同利己主义是不同的。从二者的起源上来看,利己主义这个词早在古希腊就已经有了,而个人主义这个词只是到19世纪40年代中叶才出现,它比利己主义晚了两千多年。从内容上来看,利己主义主要是指把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当作善的伦理思想,而个人主义则更多强调个人的价值、尊严、民主、自由和利益。但是,这正像托克维尔所指出的:“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和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Egoism)。”关于个人主义,托克维尔说:“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这就是说,从表面来看,个人主义只是强调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并不公开提倡损人利己和自私自利。但是,这种只顾个人利益和一切从自己利益出发的思想,也必然要导致利己主义,所以托克维尔又认为,从伦理道德上来看,“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2],可见那种以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同为理由,主张宣扬个人主义的人,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在托克维尔提出个人主义这个新概念之后,西方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呈现出纷纭复杂的情况。一些自称为个人主义者的人,更多是从个人的尊严、个人的价值、个人的民主和个人的自由等方面去理解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有积极的意义。而一些对个人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则较多地看到个人主义对个人的欲望、财产、幸福和利益的追求,看到这种追求对社会的危害,希望能抑制和克服个人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蚀作用。前几年美国的罗伯特·贝拉等人写了一本书,译为《心灵的习惯》,意即指人们已经形成的价值取向。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个人主义及其在美国人生活中的表现”。在这本书中,作者担忧,美国的个人主义,已经和正在变异为美国社会的“癌症”,这种“癌症”的发展,将威胁美国本身的存在。这本书通过对美国一些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的思想、言论的分析,得出了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愈来愈严重的消极作用。这本书的作者非常推崇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分析,认为美国当前社会的个人主义将威胁着美国自身的存在,他们同托克维尔一样,希望能通过一种办法来克服个人主义的消极方面,即治愈和阻止个人主义这种“癌变”。但是,正像人们所理解的,美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美国当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同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彻底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想彻底消除个人主义,这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个人主义尽管在历史上,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明确的是,个人主义思想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就是双重的。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对社会越来越造成更多的危害。但是,不论西方思想家怎么样用尽各种办法来粉饰、修改个人主义,由于以个人为核心的思想没有变化,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主义的危害性及其消极作用也是愈来愈大,甚至已发展成为“癌症”了。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首先应当明确,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同历史上的一切所谓的集体主义有着质的区别的。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随着现代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它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最高原则,并强调在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全社会主义的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强调整个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强调在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群众集体力量的极端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反对那种英雄人物或社会“精英”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广大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人性学说,它强调人的本质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他的社会属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反对以往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各种各样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理论。它们或者把个人只看成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原子,或者把社会、集体理解为各自独立的众多原子的机械的结合。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因此,必须强调在以社会为本位的基础上,正确地、辩证地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有关财产制度的思想,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并以巩固和发展这一公有制为主要目的。集体主义在经济上特别强调公共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强调保卫公共财产的重要性。集体主义反对那种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侵占他人剩余劳动的剥削行为,反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从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来说,社会主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与此相适应的集体主义思想;同时,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也只有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一旦为人们所掌握,就能够维护、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就能抵制妄图把社会主义引向资本主义的种种错误理论。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学说,它体现的主要是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所实行的这一民主集中制,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它通过广大群众的集思广益和议政参政来讨论国家、集体以及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另一方面,它又强调在这种广泛民主的基础上,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把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一种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民主,是由人民代表来行使权利的民主,这同资产阶级的所谓多党制度是根本不同的。资产阶级的多党制度及其所谓的议会制度,由于建筑在资本主义的财产私有制度的基础上,往往而且必然成为各种不同的财团的喉舌,代表着各种不同财团的利益,这种看起来似乎是由多数成员决定的、相互监督的民主,实际上只是不同集团的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因此,只有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是真正的人民的民主。
三、全面理解和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或伦理道德原则,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目标,即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一切为了集体利益而奋斗的一种价值导向。概括起来,这种价值导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主义的集体是一种代表全部集体成员利益的集体,是一种同资本主义社会内那种只代表少数剥削者的虚假的集体根本不同的。因此,集体的利益本身,也就代表着所有成员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是至上的,维护集体利益、发展集体利益是集体主义的核心。当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必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的,如个人的眼前的、暂时的利益同集体利益之间,就经常出现矛盾,更不用说那些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之间,就必然会有更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或者换句话说,个人应当牺牲自己的眼前的、暂时的利益,以维护集体的利益。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如集体的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或集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集体主义强调在必要的时候个人应当勇敢无畏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捍卫集体的利益。正是从这点出发,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大公无私、毫不利己、见义勇为、勇于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和行为。当然,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并不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加区别地要人们放弃自己的利益,更不主张不分具体情况,不适当地要求人们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且,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认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为了社会主义集体的长远利益,也可以而且应当牺牲集体的暂时利益来照顾到集体某些成员的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代表着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利益。但是,集体利益,并不是也绝不可能是所有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集体成员利益的有机的结合,是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体现着所有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期,一些人故意歪曲事实,说集体利益就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因此认为,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唯一实在的利益。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把集体利益看作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把集体利益看成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的、更深层次的结合,这就会使集体利益成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空洞的抽象,就是抹杀了个人利益等等。恩格斯早就指出过,对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者来说,集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因为除此以外,他们再也不能理解还有什么高于所有集体成员利益之上的集体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是从所有个人利益中升华出来的更高的利益,是更真实的、更全面的、代表着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绝不是一种什么抽象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从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每一个国家成员都可以感觉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那种认为“较之社会,个人是更为根本的存在和价值”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上,把个人同社会、同国家对立起来,从而把个人引向只管自己欲望的满足而不管别人死活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在全国人民中确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才能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
一方面,我们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集体必须体现集体每一个成员的利益,保障每个成员的正当个人利益得以满足,使他们的个人才能得以发挥,使他们的个人价值能够得以实现。这后一个方面,不仅不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相矛盾,而且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离开了这后一方面的集体主义,就是片面的、不完全的集体主义。没有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的活力,没有每一个“个人”的价值的实现,没有每一个“个人”的正当利益的保障,没有每一个“个人”的开拓奋发的精神,社会主义的集体,就不可能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我们确实应当承认,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我们有的同志虽然必要而正确地强调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方面,但对于个人的能动性、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个人才能的发挥,有时强调得并不够。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个人的利益等问题,都可以而且应当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解释清楚。只要不违反集体利益,只要承认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力求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个人的个性得到发展。集体主义绝不是也不应当成为限制个性发展、束缚个人才能的桎梏,更不应当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障碍。相反,只有集体主义才是实现个人利益,包括个人的尊严、个人的个性和个人的价值的必要条件。有的思想家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比作有机体的生命与细胞的关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犹如一个生物有机体;社会中的无数个人,犹如有机体的细胞。一个有机体如果想使自身有活力,必须使自己的每一个细胞有活力,只有每一个细胞有了活力,整个有机体的生命才能是朝气蓬勃的;相反,如果每一个细胞都是死气沉沉的、病态的、没有朝气的,那么这个有机体的生命不但必然是没有活力的,而且要想维护自身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一个有机体只有一个生命,如果生命不能够存在,所有的细胞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一切细胞的活力的发挥,唯一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生命富有活力,而不应是脱离整个生命而发展自己。每一个细胞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当成目的。生命同每个细胞比较,是一个有机体的更根本的存在;如果细胞无限制地发展自己,那么它必然会导致有机体的癌变,威胁到生命的继续。正是这个原因,西方的思想家才极度忧伤地感叹个人主义这种“癌变”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造成的威胁。
当然,在把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看作有机体的生命同细胞的关系时,我们还要注意同西方的所谓社会有机体的理论划清界限。
社会有机体的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的社会学家孔德(Comte,1798—1857)提出来的。他认为,整个社会从政治上看是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孔德之后,英国的社会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同英国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相联系,创立了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政治上的有机体,它类似而又不同于一般生物的有机体,它是由社会各部门、各机构组成的“高级有机体”。他在自己所著的《社会学原理》中,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他的这一理论。他认为“动物的器官和社会的器官的内在结构,都是根据相同的原则构成”,其目的是要论证社会的各个结构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这种政治、伦理的有机论,在国家观上主张社会的逐渐的变化,反对革命的突变,强调阶级合作,放弃阶级斗争,强调议会道路等。特别是英国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的社会有机体论,更成为机会主义的一种重要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经产生过严重的危害,直到今天,这种社会有机体论,仍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基石,这是我们应明确认识的。
在前一段时期,一些人以我们的某些具体的集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为借口,妄图否认集体主义的原则。他们认为,既然当前社会中某些具体的集体往往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集体,某些具体的集体的领导机构中还存在着某些腐败现象,还存在着以权谋私的人,而且某些集体的决定往往是不能或不完全代表集体所有成员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集体主义原则。这种理论是非常错误的。从整个国家来讲,我们这个集体是代表了所有成员利益的集体,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主义的集体,这是一个根本的大前提。即使在局部地区,或者某些具体的集体存在着某些弊端,不能或不完全代表其成员的利益,我们的任务也只能是努力改变和完善这些有缺陷的集体,而绝不可能也不应当因此而否认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导向目标和伦理道德原则,强调要为完善个人、完善他人和完善社会而努力。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所强调的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不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说,都必须要求它是真正代表着全体成员的利益的。也就是说,这种“集体利益”只能是正当的,而不能是不正当的;只能是真实的,而不能是虚伪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分析过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的本质不同。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集体,由于从根本上来说是代表着少数人利益的集体,因此,是一种“虚假的集体”、“虚妄的集体”、“不真实的集体”等等。他们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建立起来的集体,是代表了集体成员利益的真实的集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特别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并认为只有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人的自由才能够真正获得。应当承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其性质、内容及其实践来看,都是代表着全国人民利益的真正的集体。当然,从某一些具体的集体来说,确实还有着不能够完全体现集体成员利益的情况,这正是需要不断加以完善的。我们现实中的一些具体的集体,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理想的集体、真实的集体那种程度,因此,就要不断纯洁和完善我们的集体。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看,在我们强调集体主义的原则时,不但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下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每一个集体成员,都要为克服集体所存在的弊端,纯洁和完善集体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原载《国防大学学报》,1990(4)。
[2]以上托克维尔的有关论述见《论美国的民主》下卷,62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