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及其应对

16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掠夺殖民地的高潮开始兴起。1553年葡萄牙人侵占中国澳门,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之后中国便成为列强争相蚕食的目标,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开始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其中英、法、俄、日这几个国家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尤甚。面对这些边疆危机,中国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武力抵御、协商和谈、以夷制夷和搁置外交。这些措施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政府盲目妥协求和的态度还是给中国近代的历史造成了遗憾。

1.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

(1)英国与中国的边疆危机。

1808年英国远征军抵达澳门附近海面,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公然出兵欲图占领澳门,但是在民众和官兵的抵抗下,英国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被迫撤出澳门。

1840年,罪恶的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在战后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给英国,香港岛成为英国侵占中国的一个基地。接着英国就将觊觎之心转向了九龙半岛,1860年,英国对九龙半岛南部实行军事占领,两广总督劳崇光在英军的武力威逼下与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头目巴夏礼签订了租约,将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南的地区租给英国。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在10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废除之前签订的租约,将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南的中国领土全部割让给英国,使其成为英属香港的一部分。

英国侵略者除了觊觎中国东南部领土,还把侵略的目标转向了新疆、云南、西藏等地区:英国与俄国争夺在新疆的侵略权益,与阿古柏政权狼狈为奸;1824年和1852年,英国通过两次侵略缅甸战争,使当时中国的朝贡国缅甸沦为其殖民地,接着英法开始争夺云南,签订了《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1879年10月英国入侵西藏。其实早在18世纪中期,即1757年,英国确立了其在印度的统治之后,就有了以印度为基地侵占西藏的企图。英国干涉中尼战争,企图从中找到侵入西藏的办法,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进入19世纪,英国先后控制了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古称“哲孟雄”),并以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为基地又开始加快了侵略西藏的步伐:1879年10月,英军发起了第一次侵藏战争,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1903年冬天,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9月7日,强迫西藏地方签订了《拉萨条约》,其中规定缴纳军事赔款,拆毁炮台和山寨等军事防御工程,规定未经英人允许别国不得在西藏开矿等。

(2)法国与中国的边疆危机。

为了成功占领越南,法国先后三次侵略了越南。1858年至1862年爆发了第一次法越战争,1862年6月5日,越南代表在西贡签署了《同法国和西班牙友好条约》。根据这一条约,法国获得了嘉定、定祥、边和三省和昆仑岛。

第二次战争发生在1873年至1874年,法殖民者进一步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在巩固对越南南部东三省控制的基础上,又先后侵占了越南西三省。1874年3月15日,签订了第二次《西贡条约》,规定法军将在阮朝(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区内维持治安,越南承认法国对交趾支那享有无可争辩的控制权,允许法国人利用红河作为与中国西南经商的通道。

第三次发生在1883年至1884年。1884年5月11日,在德国人德璀琳的斡旋之下,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法国海军中校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政府承认法国占有越南全部领土。1884年6月6日,法国又强迫越南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否定了清朝对越南的宗主权,以确定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通过中法战争,越南最终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85年,中法两国签订《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的“后门”。此后,中法之间又相继签订了《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续议界务专条》《续议商务专条》等条约,具体确立了法国的侵略权益,中国西南地区也因此逐渐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同时,法国还进攻柬埔寨和老挝,并在1863年和1893年分别成功地将这两个王国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当时,中国周边的藩属国一个又一个沦陷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使中国本土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3)俄国与中国的边疆危机。

俄国是近代以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1865年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建立了反动政权。俄国乘虚而入,与阿古柏沆瀣一气,不仅与其签订条约,还为其提供军事援助,公开承认阿古柏的领袖地位,获得了进入新疆的特权。1871年,沙俄连续召开多次特别会议,策划侵占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问题。同年5月,沙俄开始向伊犁发动进攻。后来清政府派左宗棠抵御列强的侵略,新疆这才没有落入俄国之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其中俄国所割占的领土面积最多。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共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71年,沙俄乘新疆局势动荡,出兵强占了富庶的伊犁地区,并以此同清政府讨价还价。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后,提出乘势收复伊犁,而清政府却同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以割地、赔款、通商等条件赎回伊犁。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沙俄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中俄《改定陆路通商章程》。条约规定,沙俄归还伊犁,但是清政府必须割让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和伊犁河以北的大片领土,并赔偿俄国军费900万卢布(折合白银500余万两);俄商在中国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对于伊犁居民,规定“愿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

(4)日本与中国的边疆危机。

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就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拓疆土”的侵略总方针。而台湾和琉球正处于日本西南太平洋上,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1年12月,60余名琉球居民乘船遇到台风,漂流到台湾南部登陆,其中大部分人被台湾土著居民杀害,其他的被清政府送回国。日本以这一事件为借口,认为琉球居民在台湾被杀害应该向清政府问罪,遂向清政府发难,乘机侵略台湾。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清政府派沈葆桢到达台湾,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在台湾水土不服,根本不能通过军事手段占领台湾,遂采取和谈方式,中日双方在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设置冲绳县,台湾的安全再一次受到严重威胁,于是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随后,日本又开始侵略朝鲜。1876年日本用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其签订了《江华条约》,从中攫取大量特权。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了甲申政变,被袁世凯率领清军镇压了下去。1894年,日本正式出兵朝鲜,随后制造了“高升号事件”,引爆了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开战。战争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最终以中国求和告终,双方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绝对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还附有一些赔偿条款和开设通商口岸条款等。台湾等大片中国领土的割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同时又刺激了西方各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近代中国对边疆危机的应对

在清朝末期,面对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政府的主要解决方式有三种:武力抵御、协商和谈与以夷制夷。民国时期的中国政府则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解决边疆危机——搁置外交。

(1)武力抵御。

康熙皇帝抵御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进攻,郑成功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是早期中国抵抗列强侵略、保卫中国领土的成功案例。1864年新疆的回族、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南北起兵反清,建立了诸多反清政权,新疆的这种局面为阿古柏的入侵制造了可乘之机。英国与沙俄抓住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机,纷纷欲借力扩大自身在新疆的侵略权益。正当西北边塞情况吃紧之时,东南海防由于日本的入侵陷入困境,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是先解决西北塞防还是先解决东南海防问题的大讨论,左宗棠主张二者并重。1875年5月3日,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在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1876年3月,左宗棠率领大军分三路进军新疆,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进军南疆,在达坂、吐鲁番和托克逊等城大败阿古柏,5月底,阿古柏在库尔勒身亡。1878年1月,清军又收复和田,处决了金相印。至此,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年2月24日,中俄最终签订《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中国收回了伊犁。1884年11月17日,在左宗棠等人多次奏请之下,清政府正式批准新疆改设为行省。

(2)协商和谈。

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行径使中国综合国力逐渐衰弱,军事抵抗能力逐渐丧失,清政府武力抵御列强侵略的结果却是一次次遭受国土的沦丧,其解决边疆危机的能力也逐渐被削弱。以甲午战争为界,武力抵抗不再是中国政府解决边疆危机的主要方式,政治解决与和平谈判成为主要手段。1903年,英国第二次侵入西藏,虽然西藏地区的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清政府的主要政策却是妥协求和。清朝驻藏大臣有泰不断指责西藏军民“胆大妄为”,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向英国侵略者妥协求和。1904年末,清政府派唐绍仪前往印度同英国侵略者进行谈判,最终于1906年4月达成协定,签订了《续订藏印条约》,以此约为“正约”,1904年的《拉萨条约》作为该条约的“附约”。

(3)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也是中国处理近代边疆危机的主要策略之一。这一策略主要是利用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侵略的利益冲突,驱使一个强国对付另一个强国,使他们互相牵制、制衡甚至是削弱,以避免一国独占中国领土情况的出现,比如在晚清时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联日制俄”的主张。甲午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的成功使李鸿章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不仅代表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希望借助俄国的力量来牵制日本,而且还劝说当时中国的藩属国朝鲜乘机与泰西多国签订条约,借此来牵制日本。

(4)搁置外交。

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中国政府每次与列强的交涉都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统治者采取的策略则是与列强周旋,以等待有利时机的来临,力争较好的谈判结果。以这种方式解决边疆危机的典型事件是中英两国对西藏问题的交涉。

在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中,中国一直不承认“西拉姆条约”,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中,中英两国针对西藏问题曾进行过无数次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涉,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中国政府一直坚持西藏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中国坚决不接受英国要求使西藏变成其殖民地的谈判要求。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曾企图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推进西藏问题的解决,未获成功。而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之时,历史条件已趋于成熟,西藏完整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由于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实力差距悬殊,近代中国多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被侵略、被割占。中国政府除了在对外方面为解决边疆危机做出巨大努力之外,在对内方面也会通过设置行省、机构等方式来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辖。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清政府对领土主权存在着盲目妥协甚至完全置之不顾的态度,妄想以暂时的求和实现其统治的延续,这不能不算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