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苏东剧变之后,国际上的敌对势力甚嚣尘上,宣称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扬言要在世界上埋葬共产主义,预言中国将会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后尘。国内也有一种“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 ”“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能不能扛下去? ”的议论和怀疑情绪,有一种“信仰危机”在蔓延。
针对这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斩钉截铁地说: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 “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振聋发聩,犹如一声春雷驱散了满天阴霾,使人们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信心倍增。
那么,邓小平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论断是什么意思?应当如何理解?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强大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很显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剥掉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外壳,吸取了它辩证法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清除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杂质,批判地吸取了它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并且将其贯穿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之中,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有着本质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空前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将唯物主义贯穿于辩证法,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在每个原理中,就是任何一个原理、判断、命题,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双重性质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其最根本的含义就在于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更是一项独创。在历史观方面,虽然也有个别旧哲学家提出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从总体上看,传统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把人类社会看作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看作由其内部矛盾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从而创立了唯一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的创立,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地位,把唯心主义从最后一个庇护所即社会历史领域中赶了出去,使社会的研究更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成为完备、深刻而全面的学说,代替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具有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它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所以,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阶级性和科学性、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解放全人类。解放全人类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使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在的阶级,只是本能地从自己的生存需要出发反对资产阶级,所以在一系列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中总是遭到失败。
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做了全面深刻而又具体的阐述,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是最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明确指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理论本性,坚持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坚持唯物主义的科学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一定能够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我们党的领导人一贯重视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著名论断。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的著名论断,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地统一起来。邓小平还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实事求是。这些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认识。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大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其中,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是关键。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们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本质属性。
1.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种科学性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在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第二,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的基础上,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第三,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因此,这种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彻底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彻底的革命性。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出发,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物对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作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又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
2.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 “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现存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告诉我们,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3.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要谋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回答,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的经验,更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企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论述。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关于人类解放和救世救民的思想。在中国,有孔子所著的描绘理想世界的《礼运·大同篇》,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写过《大同书》,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要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这一社会理想,曾经被马克思称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在西方,过去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当今有各种各样的人道主义学派,他们都对理想社会做出过种种设计和构想,但是都找不到解放人类的科学根据与切实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更加美好的社会所代替的科学结论;这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又将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其初级阶段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有些同学会有疑问: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那会不会是空想?可以明确地说,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求我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综上所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崇高的社会理想,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