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哲学是对科学的反思
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中,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既是最密切的,又是最复杂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如何理解哲学,即是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所以,在哲学的自我理解中,必须突出地、集中地探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和科学是人类理论思维中两种不同的方式。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分别集中表现了人类理论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即科学集中表现了思维和存在高度统一的维度,哲学则集中表现了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维度。所以,哲学对科学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既不是普遍性对特殊性的关系,亦不是一种特殊性对另一种特殊性的关系,而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中介构成的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方法去探索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奥秘,获得关于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活动。科学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人类对世界的规律性把握,实现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统一。科学集中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高度统一,是人类活动的最高成就。 “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1]时至今日,科学在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任何文化形式难以匹敌的巨大作用;它不仅深刻地变革了人们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地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然而,无论科学如何发达,无论科学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占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和发挥怎样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科学方式,总是致力于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而不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科学与哲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的根本区别。
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以理论思维去抽象化、概括、描述和解释思维对象(存在)的运动规律,即在理论思维的层面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中,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被当作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思维与存在在规律层面的统一,探索和表达存在的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和思维的规律)。与之相反,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来反思。在哲学的反思中,人类的科学活动和科学成果成为被反思的对象,这即是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当然,如果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反思作为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那么他就超越了科学的研究活动,进入了哲学反思。
科学的认知活动和哲学的反思活动,是人类理论思维中两种不同的方式,是人类思想中两个不同的维度,它们在人类的思想活动中是对立统一的。具体而言,哲学对科学的反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隐含在全部科学活动中的根本性的、基础性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科学活动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问题、观察与理论的问题、逻辑与直觉的问题、真理与价值的问题、理解与解释的问题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首先是对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实质内容的科学活动中的基础性问题的反思。
科学活动是以思维的规律去把握和描述存在的规律,从而形成关于经验对象的“普遍必然性”的认识。然而,思维的规律与存在的规律是何关系、它们是服从各自不同的规律还是服从一个共同的规律、思维的规律如何把握存在的规律、思维所描述的存在的规律是否就是存在本身的规律等,这些关于思维的规律与存在的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则是需要哲学深入探讨和反思的问题。反思科学活动基础中的诸种矛盾,不仅能使我们意识到思维和存在之间极其复杂的矛盾关系,而且能使我们理解哲学反思科学的极其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2.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哲学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反思,并不是一般地把科学成果作为再认识、再思想的对象,而是从哲学层面向科学研究成果提出问题。例如,在科学成果中蕴含着怎样的研究方法、概念框架、解释原则和价值观念,从何种角度推进哲学对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解,怎样变革人类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表达着怎样的时代精神,要求哲学塑造和引导什么样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哲学对科学成果的哲学反思,特别是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的反思,不仅意味着哲学对科学的超越,即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意味着哲学的自我超越,即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一方面,哲学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角度反思科学成果,揭示和阐发它所蕴含的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哲学意义,实现哲学对科学的超越和哲学的自我超越;另一方面,哲学以其批判性反思阐发“科学精神”,促进科学的发展,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3.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科学的发展史是人类在规律的层面不断扩展与深化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历史,它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史。所以,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即是对人类认识史的反思。关于对科学发展的逻辑的哲学反思,恩格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的哲学意义,反思辩证思维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反思科学史与哲学史、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关系,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与哲学的理论形态的关系,反思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共同基础等。
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不仅有助于理解科学乃至整个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理解哲学发展的逻辑。莫尔顿·怀特认为: “当我们一旦弄清楚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唯我独尊的位置时,当我们弄清楚了人类各种经验的形式也和认识同样重要时:只有到那个时候才算打通最广义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的道路。”[2]
4.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为这一时代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实证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时代精神更为突出地表现为这一时代的科学精神。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体现这一时代的科学精神。所以,哲学对科学的反思,特别集中表现为对时代的科学精神的反思。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是哲学反映和表达、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重要前提。
美国新世界文库推出了一套《导师哲学家丛刊》,其中概括了欧洲中世纪以来各个世纪的特征,比较鲜明地反映了不同世纪的时代精神,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导师哲学家丛刊》一书中指出,欧洲中世纪是“信仰的时代”,是哲学和科学成为宗教的“婢女”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是“冒险的时代”,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是科学的求真求实精神在近代重新开启的时代;十七世纪是“理性的时代”,是近代实验科学兴起、科学理性逐渐扩展和深化的时代;十八世纪是“启蒙的时代”,是逐渐盛行的崇尚理性力量的时代;十九世纪是“思想体系的时代”,是建立各门科学的概念发展体系的时代;二十世纪是“分析的时代”,是科学迅猛发展和自我反思的时代。
当代的科学精神,虽然蕴含着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但它更具有“从绝对走向相对” “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的宽容精神,更具有“从精确走向模糊” “从确定走向不确定” “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的历史意识。所以,我们需要从反思的立场去看待“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的科学精神” (科学)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哲学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独特价值。哲学思维方式既不同于科学思维方式,更不同于常识思维方式,它是对科学的反思、对常识的超越。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反思的意义上,才能深刻理解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注释
[1]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63.
[2]怀特.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