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性篇章:篇章语用学视角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报纸功能和编排上的变化

19世纪初,欧洲报纸上开始区分报道和评论,严肃的报纸和娱乐性报纸都开始刊发评论性篇章,以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即1949年之后,德国的报纸开始清晰地区分报道性篇章和评论性篇章,这首先要归功于美国人。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改造计划中也包括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让德国记者像美国记者那样写报道和写评论,如不再像以前那样按照时间顺序来撰写报道(最重要的信息可能出现在文章结尾处,有时因为报纸的篇幅所限就会被删除),而是报道呈“倒金字塔”的结构,最重要的信息在文章开头处,如报道开篇的句子就要回答五个到七个以字母“w”开头的问题,即“什么人”(wer)、“什么时候”(wann)、“什么地点”(wo)、“发生什么事情”(was)、“如何发生”(wie)、“为什么”(warum)和“信息来源是什么”(welche Quelle)等问题。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对客观事件的报道和发表个人观点的文章被严格区分开来。[2]即使是老派的记者,也开始区分信息性的报道和强调观点的评论性篇章,即把消息、报道和评论、短评区分开来。[3]相应的,报纸在撰写和编排上也出现很大的变化,例如更加清楚地划分版面和栏目,突出各个版面的主题和重点;清楚地分类一些新产生的篇章类别,如笔记(Notiz)、简讯(Kurzmeldung)等;强调个性化的标题版式设计;图文关系更为紧密,图片所占的空间越来越大。[4]

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报纸的编辑、排版普遍应用电脑技术进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编排上也越来越为细化;同时,从这一时期开始,报纸的服务性功能也逐渐得以加强。因此,报纸在编排方面出现如下这些新的特征:[5]

-报刊篇章的分类更为细化,报纸的分区分栏功能也随之加强,即用多样化的编排手段将不同主题的篇章归入不同的栏目和区域。这样一来,报纸的每一页几乎都被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和栏目,读者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开始阅读;

-在评论、专栏评论和报纸自身撰写的报道中刊发作者照片,使得信息的来源更为透明;

-报纸的导读性服务得以加强,如在头版刊发目录索引等导读信息;

-服务性和实用性的篇章类别越来越为重要,前者如电视节目预告、天气预报和体育比赛信息等,后者如各种指南性文章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脑技术的发展,报纸也不断在更新,经历着丰富多样的发展和变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前后,报纸在编排和语言层面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具体如下:[6]

-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从单一渠道发展成为多渠道的传递。信息不再只借助文字传递,同时也借助照片、图表等视觉手段系统地来传递;图片的运用更为活泼,除了新闻照片之外,还常常出现图表、表格、彩色漫画、连环画和计算机合成图画等方式;

-报刊篇章的功能从单纯信息性过渡到强调意义的阶段。这是因为电视、广播和互联网长于更快地报道事实,更适合传递纯粹的信息;而报纸杂志的任务则是要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将这些信息归类、整理,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从不同角度去加工信息;

-分栏分区更为细化,模块式特点更加突出,报纸的编排越来越以选择性的读者为导向。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报纸的时间有限,绝大多数人只是有选择性地读报纸,而且不同的读者对报纸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报纸在编排上会通过颜色、字体、线条和底色等多种编排手段更好地分类和分栏,以达到清晰易读的效果,方便读者迅速找到合适的信息,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愿望和要求。同时,篇幅较长的、结构复杂的篇章被各种文字上和视觉的编排手段分割为若干个部分,这样读者有可能从不同的篇章部分开始阅读;另外,导读性质的篇章类型也越来越重要,它们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阅读需求。

-报纸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报纸在原本所具备的信息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娱乐和服务的功能,如刊登理财信息、求职信息和增设娱乐版。另外,报纸上刊发越来越多的背景故事和报告,也表明报纸的娱乐功能在加强。

上述这些特征说明,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之中,报纸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在努力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需求。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当今的德国报纸是商品和服务的结合,服务的部分,如收集信息、传播信息、刊登和销售广告等,所占的比重更大。同时,报纸的任务之一是给读者提供最快的新闻报道,二是通过评论性的文章引发读者的思考、为读者提供导向,三是用娱乐性的文章让读者得到放松。[7]一言以蔽之,报纸的主要功能就是向公众提供信息、观点和娱乐。这样的一种定位,是报纸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发展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媒体交际在外延和内涵上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对新型媒体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印刷和编排上又有怎样的变化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报纸在彩色印刷和分栏分区上有更大的改进,信息的区分更为精细和明确。以德国第一大报《法兰克福汇报》为例,该报图文并茂,每一页上都有若干幅图片,而且在某些版面上,如娱乐和旅游版,甚至会出现图片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另外,该报文章虽然都为黑体印刷,但是照片、图片和图表都是彩色印刷,部分栏目名称则为醒目的红色字体或是红色底色模板配白色字体,从视觉上看就非常活泼多样。从栏目的分类来说,该报每日固定的栏目有政治、经济、金融市场和体育,不固定的栏目有娱乐、旅游和专题增刊,每个栏目下面还分有若干个小的栏目。如该报2011年12月15日周四出版的报纸共55页,分为七个大的栏目(也称“版面”),分别为政治、经济、金融市场、体育、娱乐、旅游和题为“电子移动”的专题增刊。这七个大栏目下面又分为15个第二级栏目,如政治栏又分为四个不同的部分,即“政治”、“国家和权力”、“德国和世界”和“时事新闻”。在部分第二级栏目下面,还有第三级的栏目,如经济版中的“企业”一栏有一个下一级栏目,题为“人和经济”(除此栏之外,其他期报纸上还有题为“市场和策略”的第三级栏目)。该报每一页最上方居中的位置就是第一、二级栏目的名称,字体都为黑色,第二级栏目名称比第一级栏目名称的字体要小一些;第三级栏目名刊登在前两级栏目名称之下、页面左上的位置(二者之间用横线区分),红色字体,字体比第二级栏目名称再小一些。这样,该报一共划分出三级栏目,页面顶端都有很清楚的标志,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选择感兴趣的版面和栏目阅读。而且,该报每一页上的多篇文章都通过足够的空白和线条被清楚区分开来,文章的标题字体较大,也起到区分的作用。关于报道性篇章和评论性篇章的区分,该报也非常有特色:不仅评论性篇章的字体比报道性篇章的字体要大一号,而且社论、评论和重要的短评(除政治栏最后一页之外)在标题下方都有作者全名,部分短评栏目的上方还有该报名称的花体字样。这样评论性篇章就从外在形式上和报道性篇章截然分开,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一目了然地进行选择。报纸在分栏、分区上的细化,终究是反映了社会生活复杂化、区分更为细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今天的报纸也非常重视提供多样化的导读性信息。还是以《法兰克福汇报》为例:该报遵从德国报纸一般的原则,即在头版刊登各种导读性信息。头版最左边的位置刊登每个版面中一到两篇文章的索引,包括文章中的关键词(3-4个单词)、内容简介、栏目名称和页码等信息,其中文章中的关键词用红色的字体印刷,最上方的一篇重头文章的关键词则用红色底色的正方形方块配白色字体,比较醒目。头版的正下方还刊登不同栏目的页码索引,包括上述的三级栏目。为区分不同级别的栏目,第一级栏目的名称为红色字体,另外两级栏目的字体为黑色。在该报专题增刊的首页,也刊登有重头文章的导读索引,不同的是导读信息的字体都为黑色。上述的各类导读性信息都服务于让读者更便捷地阅读报纸。

另外,为了吸引读者订阅和购买,今天的报纸在编排上也有很多巧妙的策略,如网络版和纸质版报纸内容不完全相同,部分重要的文章不在网络版刊登,或是重要的文章在网络版上只刊登标题和内容简介,读者如果要阅读全文就需要收费,又或者是阅读当日以外的报纸需要收费,如《法兰克福汇报》网络版(www.faz.net)对当日以外的每篇文章收费2欧元,而一份几十页的《法兰克福汇报》纸质报纸只卖2欧元左右(2010年价格为2欧元,2011—2012年为2.1欧元),而且该报网络版上刊发的广告明显比纸质报纸上要多。这样,纸质报纸在与网络报纸的竞争中,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综上所述,今天的报纸所呈现的这些发展特点,不仅反映了报纸和电视、电台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反映了报纸和电子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注释

[1]Koszyk/Pruys1973,186。

[2]Straßner2000,51。

[3]Koszyk/Pruys1973,186。

[4]Bachmann-Stein2008,81-82。

[5]Blum/Blum2001,32。

[6]Blum/Bucher1998,16;Blum/Blum2001,36。

[7]Brand/Schulze19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