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三十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神与物游”中两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刘勰在阐述了“神与物游”的内涵、通塞的原因和必要的条件后,又研究了“神与物游”的两种有趣的现象,一个是“言不尽意”的现象,一个是构思的迟速现象。

第一,关于言不尽意。艺术想象过程伴随着语言,艺术想象的结果也要靠语言来传达。刘勰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言意之辩”是玄学讨论的一大问题,看来刘勰是赞成“言不尽意”的。他认为艺术想象中的世界,凌空翻飞,千奇百怪,语言作为“征实”之物,是很难为巧的。艺术想象中的东西不能完全传达出来,怎么办?刘勰在本篇除提出“秉心养术”的笼统的解决办法外,还具体指出对“思表纤旨,文外曲致”的追求,刘勰认为作者要锻炼自己,达到“至精”和“至变”的境界。特别是提出了“杼轴献功”的论点,作者以麻与布作比喻来说明,若能编织得好,那么可以达到“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对这段话,研究者有不同理解。在《隐秀》篇中又提出了克服“言不尽意”的语言策略。这就要追寻“文外之重旨”,所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这里或许有深刻的思想,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关于作家构思或迟或速的问题。刘勰说,“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有人写得慢,有人写得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虑久而致绩”。就是说,慢有慢的才能,快有快的才能,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无论快或慢而获得成功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并资博练”,即博学和勤练是共同的。刘勰接着又提出了“临篇”时的“二患”问题:“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刘勰提出解决这“二患”的办法是“博见”和“贯一”,“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

刘勰的“神与物游”说,深刻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艺术想象的规律,这些论点至今也没有过时,这说明刘勰对文学创作论的确有很深的研究。也许刘勰的“神与物游”说还隐含更深刻的内容,等待人们继续去发现它。

(原载《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1]宗炳:《画山水序》,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493页。

[3]陆机:《文赋》,见《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36~137页。

[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4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