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孙权
喜欢《三国演义》的小朋友都知道,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关键的一场战役是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中,最为关键的人物之一,就是当时的东吴之主、浙江富阳人孙权。
一、赤壁之战显气概
公元208年,刘备在长坂坡之战大败,被曹操围追堵截,狼狈不堪。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建议其向孙权求救,和孙吴联合起来抗击曹操。
孙权接到刘备请求联合抗曹的求救信后,他的手下多数反对。因为就算孙刘联合,军队人数也远远不及曹操,兵力这么悬殊,这仗怎么打?所以,连孙权最得力的部下张昭都劝孙权赶紧向曹操议和,保住东吴的实力要紧。
可是,曹操的野心是吞并天下。孙权心知肚明,今日刘备危急时不出手,他日曹操就要渡过长江攻打东吴了。在部下一片反对之声中,孙权显示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在群臣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时,孙权抽出腰间的长刀,“唰”一刀砍下了桌角。满场瞬间鸦雀无声。
只听孙权斩钉截铁地说:“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得打。我不能让东吴的父老受制于曹操这个奸臣。若是谁再有异议,下场就如同这个桌角!”
众人听了,都吓出一身冷汗,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孙权的气概。
这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啦,孙权派周瑜为都督出征。周瑜使计派黄盖诈降,靠近曹军的大船,然后点起大火,火烧连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使曹操未能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战败后,曹操退回北方休养生息,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难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感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是在辛弃疾眼里,曹操和刘备只能给孙权当配角。可见,咱们浙江富阳人孙权,是三国时叱咤风云的英雄。
既然孙权是如此厉害的人物,他为何还是没能一统天下,而只能与曹、刘一起三分天下呢?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二、三分天下早注定
孙家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富阳人,孙权就出生在富春江上。在富阳城西南20千米的地方,有一片名为洋涨的沙洲浮在江面上,沙洲上有个村子叫瓜桥埠,孙家的祖居就在这里。
传说,孙权的爷爷是洋涨洲的瓜农,叫孙钟。孙钟种的西瓜又大又甜,大家都很喜欢吃。孙钟也是个大好人,经常送瓜给街坊邻里,就是赶路的陌生人经过瓜田,渴了,摘个西瓜吃,孙钟也从不计较。
有一年,孙钟辛辛苦苦种了三亩西瓜,却只结了一个果。孙钟心里正懊丧呢,却惊奇地发现这个西瓜越长越大,越长越大,长到有小水缸那么大了。孙钟是个大孝子,他想,今年虽然没有收成,不过这个超大西瓜倒是可以摘回去给母亲大人开开眼,解解馋。
孙钟正想摘瓜,只见对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弯着腰,驼着背,不停地咳嗽着,边走边喘息着说:“这大太阳的,渴死了,渴死了。”
孙钟连忙扶老爷爷到竹椅上坐下,又从竹筒里倒了碗凉茶。老爷爷接过凉茶,一口气喝个精光。可喝完后还是嚷着,“渴死了,渴死了”,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地里那个大西瓜。
三亩地就结了这么个大西瓜,而且这是要留给母亲大人的呀,孙钟实在有些舍不得。但看着老爷爷可怜巴巴的样子,孙钟也于心不忍。“罢罢罢”,孙钟说着就走到地里摘下西瓜,拿起一把刀将瓜剖成两半,又“嚓嚓嚓”地连切了几刀。孙钟把半个瓜送到老爷爷面前,说:“老公公,请吃吧。”
白胡子老爷爷也不客气,接过西瓜,稀里哗啦地,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他抹抹嘴,眼睛仍然骨碌碌地瞟着剩下的半个大西瓜。
无奈之下,孙钟又把剩下的半个西瓜切成几块,全部递到了老爷爷面前。老爷爷二话不说,又瞬间吃了个精光。孙钟心里那个舍不得呀,可是,看到老爷爷吃了瓜后,腰直起来了,背也不驼了,也不咳嗽了,心里还是很开心。
老爷爷擦擦嘴巴,哈哈笑道:“好瓜,好瓜呀!小伙子,我要报答你。你闭上眼睛跟我走,半路上,千万不要睁开眼睛。”
孙钟将信将疑地闭上眼睛,拉着老爷爷的衣角,跟着他往前走。走啊走啊,走了好一会儿,孙钟心里有点害怕了,就问老爷爷:“到了没有啊?”
老爷爷说:“别睁眼,继续跟我走。”
孙钟只得继续闭着眼睛跟着老爷爷往前走。又走了好一会儿,孙钟心里越来越害怕,心想再往前走,就是富春江了,可别掉进江里去呀。孙钟实在忍不住,就睁开了眼睛。
这下坏了。只听老爷爷“啊呀”一声,连连叹息道:“可惜呀可惜,你孙家只能得三分之一天下了。”说完,老人竟化成一只白鹤,拍着翅膀飞走了。
孙钟傻傻地站在那里,目瞪口呆。他当然不知道,因为他只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就睁开了眼睛,所以他们孙家不能统一天下,只能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当然,三分天下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不能用这个故事进行说明啦。
三、孝感天下赐“斯”姓
孙钟是孙坚之父,孙坚与其长子孙策开创了江东基业。因为父亲和兄长都英年早逝,孙权小小年纪就担起了一方霸主的重任。
孙家代代出孝子,特别是孙权。孙权继承孙策在江东的指挥权时,才18岁。父亲孙坚,37岁在打刘表时中了埋伏,被石头击中头部阵亡;哥哥孙策,25岁时一次野外打猎,遭人暗算,中毒箭身亡。父兄已经死于非命,没有了尽孝的机会,孙权对此感到特别遗憾,于是对老母是万分孝顺,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传说《百家姓》里的“斯”姓,就是孙权因为感念家乡施家兄弟的孝心而赐下的。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吴夫人做大寿,文武百官都来祝寿。孙权一看,大家都来了,独独缺了廷尉,心里很不是滋味。
原来,前几天有人告发廷尉,说他收受贿赂,把下面一件案子的罪犯由重罪改判为了轻罪。孙权一听,火冒三丈,当即把廷尉抓进大牢。
收受贿赂、私改刑律是大逆不道,廷尉过几天就要被杀头了,孙权心里很愤怒。正生气呢,就听到大堂外传来了吵嚷声。部下禀报说,廷尉的小儿子来闯寿堂了。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小伙子闯进来,不顾一切地在孙权面前跪下来哀求:“主公,我愿代爹爹死罪!”
这边孙权还没有回过神来,那边又闯进一个小伙子来,也不顾卫兵的阻拦,跌跌撞撞奔到孙权座前,“扑通”一声跪下:“我愿代爹爹死罪!”
两个小伙子争先恐后要代爹爹死罪,正争得不可开交,国太又扶进来一位老夫人。老夫人一进来,左手拉起一个,右手拉起一个,“儿啊儿啊”地伤心哭叫着,三个人哭作一团。
国太这才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孙权。这两个小伙子是廷尉的两个孝顺儿子,都争着要替父亲死罪。两个人从家里争到了关押廷尉的牢房,又从牢房争到了寿堂,而这位老夫人则是他们的母亲。国太经过调查,那件案子确实是对主犯量刑过重。廷尉改为轻判是依法办事,并不存在私改刑律的事,更没有收受贿赂。因为原告对轻判被告心里不服,正好又有个亲戚是大官,就诬告廷尉,陷害他入了大牢。
孙权听后,拍着桌子,激动地感叹道:“斯孝子也!”并马上下了一道圣旨:廷尉官复原职,那个陷害他的官员连降三级。
廷尉一家团圆了,孙权也很高兴,可只有一件事让他感到为难。那时有个规定,死罪获赦免,囚犯要改姓。
改什么姓呢?廷尉的小儿子眼珠一转:“主公夸我们‘斯孝子也’,我们本姓‘施’,就把‘施’改成‘斯’吧。”就这样,“斯”成了大帝孙权御赐的姓。
后来,斯家迁到诸暨定居,孙权还赐了一块匾。这块匾就挂在诸暨斯宅的正门上,匾上是“忠孝名宗”四个大字。孙权是夸斯家父子,含冤坐牢是忠,子代父死是孝啊!
三国以后,孙权的后代迁出了洋涨洲瓜桥埠,来到富阳龙门定居。现在的富阳龙门古镇就是孙氏后代聚居的地方,孙权后人至今仍然秉承着百善孝为先的家风。
小链接
令人惊叹的东吴船
东吴造船业的发达程度,从1955年广州出土的东吴陶制船模中可见一斑。船模从船首到船尾有八根横梁,八根横梁说明有八副隔舱板,它们把船体分成九个严密的分舱。这就是用横梁和隔舱板形成的分隔舱结构造船技术。船在航行时,即使有一两个船舱受到破坏进水,水也不会流入其他船舱导致船马上沉没。进水的船舱可以抓紧时间补救,并不影响船的继续航行。
东吴的海船最多达七帆,而且已经能够利用斜移帆面到合适角度,以便充分利用风力。这种方法在现代的木帆船上依旧使用。船身是用五块大板做的,且多用豫章楠之类的上好硬木,极为坚固。
东吴的战船,最大的有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士兵。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更是雄伟壮观。
在造船业如此发达的条件下,孙权开启了自己的大航海时代。东吴的大船向北去了辽东半岛,向南去了海南,甚至到了越南、印度。公元230年,孙权派出了100多条大船,由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领将士上万人,浩浩荡荡地横渡海峡,开到了我国的台湾。
现在,人们在台湾地区发现的指掌纹石砖,其纹路质地和在绍兴发现的古砖非常接近,这可能就是孙权大船远航台湾的证据。
上万名将士、100多条大船的远航,这浩浩荡荡的船队与惊人的航海技术,令我们不由得咋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