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实践研究的两种可能:治愈与关顾的选择
何国良[1]
摘要 本文只带着一个简单的目的:说明若要理解社会工作知识,就要回到实践,回到历史。本文希望再次理解一下“社会”这个词语的历史意义,然后检视这种“社会”的真义又是否能够帮助勾画出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及权责。本文指出,“社会”存在于“国家”与“国人”之间、“公共”与“私人”之间,它有自身运作的逻辑及法则。这个历史发展,可称为“社会的发明”(the invention of the social)。社会工作本质存在着两种取向:“关顾”(care)及“管控”(control)。这两种取向互相矛盾,却又无法回避。社会工作者是通过一种“非官方形态”(informality)(或非正式性)与案主或受助人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进入案主的日常生活中,希望通过建立一种“关顾”(care)的关系,以得到案主的信任,令案主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意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介入时,亦以“商议”(negotiation)作为重要手段。为加强社会工作的客观性及合法性,科学为本的“治愈”(cure)功能却成为主调,社会工作学者大量引用社会科学知识帮助社会工作塑造专业形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的“治愈”功能又再受到挑战。有学者希望发展及采用“实践研究”证明社会工作的介入效果。在这方面,“关系为本论”和“批判实在论”的努力得到关注;与此同时,亦有“诠释论”和“人文关顾论”推广“人文关顾”在社会工作中的原义,要以研究实践的成果重拾社会工作的“关顾”本质。本文的目的是希望社会工作重视这四个理论背后的实践使命。
关键词 实践研究 关系为本论 批判实在论 诠释论 人文关顾论
本文只带着一个简单的目的:说明若要理解社会工作知识,就要回到实践,回到历史。
回顾英美社会工作的过去,社会工作在“社会”这个空间维护个人的生存位置及公共生活的融和,占据一种独特的专业地位。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发展却见于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名字中,“社会”这个词语失去了明确的意义。在近年来更是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希望再次理解一下这个词语的历史意义,然后检视这种“社会”的真义又是否能够帮助勾画出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及权责。希望这方面的工作,可重新对社会工作的身份、角色及权责进行检讨,更希望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提供一些启示,让大家知道社会工作需要什么类别的知识,要追求什么样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和方法。近十年,依然有学者呼喊着社会工作危机重重。悲观者认为社会工作会最终难以阻挡其他专业的蚕食,特别是当心理治疗流行、医护工作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等情况出现,社会工作的工作重心更显模糊;乐观者则认为社会工作只是缺乏科学基础,如果这个专业能够努力引进实证主义及“循证为本”的实践研究方法,危机自会化解(Longhofer & Floersch,2012; Brekke,2012; Brekke,2014)。近年来社会工作在学术发展中,在悲观与乐观之外,多了一份期望。社会工作实践开展了更多理论及个案上的探索工作,有些学者看到了“实践研究”的贡献(Ruch & Julkunen,2016),看出这类研究特别针对社会工作实践处境的独特性及不肯定性的特质,提出了不同的生产知识的方法(Sheppard,1995; Anastas,2012; Fouche,2015; Trevithick ,2012)。这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发现科学绝不是灵丹妙药,另一方面亦看到不同地方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实践研究”后,能够呈现社会工作在面对独特性及不肯定性的个案处境时建构了有趣的知识的生产过程,这些经验为这个专业的真义及专业任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Marthinsen & Julkunen,2012; Fouche,2015; Longhofer,Floersch & Hoy,2012)。
“实践研究”的出现,与不同地域的社会政策及福利事务的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在近三十年的社会福利发展的进程中,英美社会对“实践研究”开始重视,不仅再次集中讨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且开始研究实践与知识的关系。一直以来,西方社会工作较少重视“研究”。当社会学、心理学及政治科学强调“理论与研究”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时,社会工作则强调“实践”这一要素的自身属性,将学科发展的焦点放在设计不同的服务安排上。如果以粗略的“纯粹科学”(Pure Science)和“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的二元划分来看,很自然社会工作会将自身归于后者。因此,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初期,“研究”这一范畴处于一种“似有还无”的状态之中。萨奇曼(E.A.Suchman)的《评估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一书于1967年出版,可算是二战后一本较为接近“科学研究”的社会工作专著。但对社会工作有系统地总结并出版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的专著,要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出现,这些片断已经反映出社会工作这个学科并不重视“研究”工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社会工作专业地位再次受到质疑,社会工作又企图大量采纳心理治疗理论来塑造社会工作的科学形象,结果,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变得模棱两可(Specht,1990; Wakefield,1992)。面对这种状况,“实践研究”开宗明义为社会工作专业特质及效用而创造相关知识,它“包括与专业实践直接相关的知识生产,并因此通常包含来自实践本身直接产生的扎根性知识”(邓锁,2017:211)。
本文先从“社会”二字谈起,说明“社会工作”中“社会”二字为历史产物,而这段历史也衍生“社会工作”的本质及工作手法。之后,再讨论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如何回应社会工作这些独特的专业任务及介入手法。通过这样的历史分析,社会工作的特殊性质得到确认,而本文中介绍的四种实践理论亦是最能回应社会工作本质而提出倡议的“实践研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