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隐元禅房,烛光明亮。面对案头并排放着的四封邀请信函,他沉思良久……转身提笔,在宣纸书稿那瀑布似的一竖左侧,写下了“孤旌”两字,又停笔凝神,盯住了烛光。
烛光里——
隐现隐元童年时住的茅屋寒舍,家徒四壁,困境可见。
父亲愁眉苦脸,身着离家谋生的装束。母亲伸展双臂搂着小阿昺兄弟三人,站在茅草屋门旁含泪送别。
春耕时节的农田里,小阿昺兄弟三人并排在前面拉犁,母亲在后面掌着犁把耕田。头顶烈日,满脸汗水的母亲突然晕倒在地……
茅草屋内,母亲侧身躺在病床上。阿昺在兄弟三人中排行最末,志气却最大,他关照哥哥守护母亲,自己决意出门找父亲。
母亲无奈,挥挥手说:“快去快回吧!”小阿昺跪拜辞别。
黄檗山下,村口石凉亭,小阿昺与送行的两个哥哥依依不舍。
小阿昺一路前行,从家乡福清北上福州,不断跨县越府,从福建走进了浙江。沿途的亲戚家没有父亲的音讯,他咬咬牙再往前走。可是,途中只能以乞讨为生,才能继续寻找。一直走到“钱塘江”出海口,面对茫茫天际,一筹莫展。
在海边玩耍的一帮富家子弟,见小阿昺衣衫褴褛,以为是个没人管的小叫花子,纷纷抓起海沙扔向他,又是起哄又是追打。小阿昺步步后退,被逼至海岸边的一块大礁石上。
小阿昺脚下浪花四溅,远望水天一线,禁不住仰天大喊“爹——你在哪儿啊?怎么一去不回啊——”凄凉的童声,在空中回荡。
一名行色匆匆的中年僧侣闻声走近海边,被小阿昺的喊声惊动,急忙上前驱散了那些幸灾乐祸的富家子弟;大步跨至滩涂礁石,伸出援手将小阿昺扶抱下来,轻轻抹去他脸上的泪珠。
大海茫茫,海天之际隐约可见一群岛屿。梦幻般的彩色云霞,把海岛装扮得美丽又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仙境——中年僧侣手指海岛,对小阿昺说,那里是佛家圣地“普陀山”,自己便是从那普陀山上的“观音寺”过来的,观音寺里的人都叫他费通师父。
“费、费通师父……谢谢您了!”小阿昺由衷地感激道。
“嗯,男儿有志,轻不言谢。”费通师父问小阿昺想不想跟他一起返回普陀山。
“去!”小阿昺毫不犹豫,说完擦了擦酸酸的鼻子。
“好,这就走!”费通师父发现前方有一条起锚的渔船,便拉着小阿昺直奔过去,商谈几句便登上了船。
他俩站立船舷,互相依偎,迎着呼呼而来的海风,看着欢飞的鸥鸟,带着欢快的心情,向海岛“普陀山”观音菩萨的诞生地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