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发展(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

1978年末,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树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施行,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步打开,中国进入了新的纪元。但是,特区的设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最初提出建立“出口加工区”到最终设立“经济特区”的过程中各种质疑、争议之声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省市领导人对特区的成功设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特区建设的坚定支持以及稳步推动对外开放的步伐,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伟大智慧。作为对外开放“试验田”与“窗口”的经济特区,不仅率先实行了各种改革措施,还担负着积极总结对外开放经验与教训的任务,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开放提供借鉴。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预备会议

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这一重大决策是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而这一思想的酝酿则是在此次会议的预备会议——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完成的。从会期看,中央工作会议前后持续达37天,而时隔三天以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期5天,可见两个会议的重要性及其前后关联的不同寻常。[2]

中央工作会议的原定议题为:讨论如何尽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商定1979年、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学习、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会议就中央政治局根据邓小平建议提出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上,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发表了讲话。

会议和几个讲话的内容主要是:① 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② 关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③ 关于发展农业方针问题;④ 关于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

会议还讨论酝酿了中央政治局关于人事问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人选的意见。会议做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抓住了推动全局的关键,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加快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这次预备会议开始了部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成功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经验教训,并对当前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3]所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口号,并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将今后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二 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并决定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结合之前的经验和新时期的具体状况,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在这一时期主要借鉴了苏联经验和大寨经验,由于“左”倾思想的盛行以及抛弃了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我国实行的农业政策并没有采取经验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是经验加教条。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1979年4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决心清除“左”倾思想对农业的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和国情,调整了农业政策,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措施,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4]的方针,并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业生产力,实施农产品调价、发展多种经营和集市贸易等措施。[5]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道: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一些比例失调的状况亟须调整,未来一段时期必须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做到综合平衡,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针对这一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决定》和《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等文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体来说,就是要调整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与加工业的比例关系,使其逐步协调起来;还要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继续整顿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更好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6],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用生产经营责任制,推动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除了提出这些“对内搞活”的改革措施,全会还提出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