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楚学术文集:王梵志诗校注(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吾富有錢時甲一、甲二、大正藏、校輯、詩集

吾富[1]有錢時,婦兒看我好〔一〕。吾若脫衣裳,与[2]吾疊袍襖。吾出經[3]求去〔二〕,送吾即上道。將錢[4]入舍来〔三〕,見吾滿面笑[5]。遶吾白鴿旋〔四〕,恰似鸚鵡鳥。邂逅蹔時貧〔五〕,看吾即貌哨[6]〔六〕。人有七貧時,七富還[7]相報〔七〕。圖財不顧人[8],且看来時道〔八〕。(〇〇二)


【校勘】

[1]“富”,詩集作“福”。

[2]“与”,原作“”,即“与”俗體。校輯作“與”。按“与”同“與”,說文:“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與予同義。”段氏訂正。注:“與,攩與也,从舁,義取共舉,不同与也。今俗以與代与,與行而与廢矣。”趙翼陔餘叢考卷三〇數目用多筆字:“往往有流俗指爲俗書,而其實係本字者,如礼字、处字、与字。許叔重……釋与字云:‘賜予也,与、與通。’然則今所謂俗字,乃正文也。”

[3]“經”,原作“絰”。按字書“絰”與“經”音義俱别,而民間則或書“經”爲“絰”。俗字譜糸部,太平樂府“經”作“絰”。

[4]“錢”,原殘,據甲二補。

[5]“笑”,原作“”,甲二作“”,大正藏作“”。廣韻去聲三十五:“,亦作笑。,俗。”變文集王昭君變文:“女愁吟,蕃王和。”

[6]“貌”,原作“”。康熙字典:“,字彙補:同貌。〇按即皃字訛文。”按,“皃”,唐宋人或書作“”。變文集王昭君變文:“妾(貌)如紅線。”南齊書張融傳“形貌短醜”,本御覽卷六九七引作“形”,蓋俗書如此。康熙字典以爲訛文,過矣。此二字詩集改作“藐誚”。

[7]“還”,原殘,存上半“罒”。大正藏作“罒”。據甲二補。

[8]“圖”,原作“徒”,大正藏、校輯改作“從”。按“徒”係“圖”之借字,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食肉從來仏不開,爲徒(圖)香美煞將來。”與此同例。 “顧”原作“頋”。俗字譜頁部,嶺南逸事“顧”作“頋”。


【注釋】

〔一〕好:美貌。說文:“好,媄也。”注:“好本謂女子,引伸而爲凡美之稱。”史記陳丞相世家:“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蓋先云“爲人長大美色”,此復云“好美”,即男子美貌稱“好”之例。

〔二〕經求:經營。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四:“我今有子,多有費用,宜入大海,經求珍貨。”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經求仕宦住他鄉,或在軍中鎮外方。”

〔三〕將:持。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裏何曾有。”

〔四〕遶吾白鴿旋:形容討好、親附,猶云“飛鳥依人”。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八年:“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每寫忠誠,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

〔五〕邂逅:詩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箋:“邂逅,不期而會。”

〔六〕貌哨:應是醜陋之義。此乃人俗語。敦煌本字寶碎金去聲:“人,色反。”蓋上字音(貌),下字色反,正與“貌哨”音同,雖無釋義,而字皆从鬼,其寓有醜怪之義可以意會。此等俗語僅存之資料,殊可珍貴。“看吾即貌哨”與上文“婦兒看我好”對比成文,蓋錢多則婦兒看我即美貌,錢少則婦兒看我即醜陋,以見世態炎涼,金錢左右人們意識,即家庭內部亦不可免也。高適九日酬顏少府:“蘇秦憔悴人多厭,蔡澤棲遲世看醜。”亦此意也。

〔七〕“七貧”、“七富”二句:謂貧久必富,循環相報,佛教觀念如此。“七”者,言其頻頻也。失譯後漢錄雜譬喻經卷下:“昔者長者須達七貧,後貧最劇,乃無一錢。”元馬致遠薦福碑雜劇第一折:“常言道七貧七富,我便似阮籍般依舊哭窮途。”

〔八〕来時道:寒山詩:“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按梵志詩之“来時道”則指冥途,蓋佛教轉生之說以爲生死循環,生從死來,故死即生之“來時道”。又以爲生前所作罪業,當於冥途地獄受諸苦報。此云“且看来時道”,即以地獄苦報警誡“圖財不顧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