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

拉动者:中国需求助推全球增长

2011年,中国与日本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各自为9%上下,欧盟27国占1/4强,美国一家独占1/4。这就是世界经济的生产格局。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对于世界经济的总量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增量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传统“三大支柱”对世界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远不如过去(见图1—6)。

图1—6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牵引

资料来源:1990—2008年的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09年、2010年中国GDP增速9.2%、10.4%分别为2011年1月11日、2012年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终核实数据;世界数据来源于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September 2011, IMF。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代世界经济尚未有大经济体以7%的年增长速度连续增长40年,中国可能是个例外。2003—2006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年均增长10.4%,比同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4.9%高出一倍还多。

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2003年是4.6%,2009年增长到14.5%,成为全球GDP增量的第一大贡献国。2001—2010年,中国GDP增长了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

中国占世界GDP绝对值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已从1980年的1.7%上升到2002年的4.4%、2006年的5.5%,2010年已达9.3%(见表1—3)。根据高盛公司的研究数据,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超过20%,高于美国。

表1—3 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大幅增高(%)

资料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Database; IMF Database.

WTO的数据显示,200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7%和15%,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额3%的年均增速。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速。

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峻的2009年,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的进口金额仍然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进口呈现增长的国家,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各经济体大约35%的GDP直接参与了世界经济各个层面的交流,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动。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四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四国低于50%,中国与加拿大、德国三国在50%以上。中国自身的经济活力将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传递给世界其他经济体。

加入WTO十多年来,中国商品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各国的商品也开始通过日渐成熟的贸易流通渠道进入中国。世人大多关注中国的出口,却没有意识到中国也是进口大国。2000年,中国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国和第八大进口国。如今,中国已成长为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的进口在过去十年中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

在2010年中国的前十大贸易伙伴中,除中国台湾和巴西之外,中国对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均高于出口增速。13.4亿人口的需求是深厚的、多样的、持久的,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作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资源吸纳国。中国目前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的进口量已占到使用量的50%以上,而维持中国高速增长所需要的主要自然资源的进口,已占到使用量的35%以上。这始终是各资源型经济体的重要出口收入来源。

以钢铁行业为例,近十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大量的基础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使中国的钢铁行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铁矿石贸易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十年前,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只有9230万吨,2002年达到1亿吨,到2004年就涨到了2亿吨,2008年涨到了4亿吨……到2011年,进口量已达6亿吨。作为最大的钢铁制造国,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中国进口量的增加拉动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不仅价格飙升到了200美元/吨,而且铁矿石一度达到“奇货可居”的地步。现在,中国商人去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洽谈项目,当地人都非常友善,因为他们普遍感受到,中国的需求对自己本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铁矿石作为大宗原材料产品的出口也开始大幅度缩水,而正是因为中国出台了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后,中国钢铁行业成为最先复苏的行业,从而拉动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矿产资源国经济的恢复。

中国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商品定价,铁矿石如此,很多商品也是如此。这种需求来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同样刺激着产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而众多进口的原材料在中国经过加工生产之后,又以各种商品的形式,出口到全球市场。中国与世界经济在商品流动与往复循环中实现着共同繁荣。

伴随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的消费品进口显著增加。在中国城镇,汽车、电子消费品、旅游休闲等,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私人飞机、私人游艇在中国也进入了消费领域。在奢侈品大举进入中国不到20年的时间里,高昂的价格非但没有让许多不懂得品牌内涵的国人望而却步,反而使其为之倾注一切。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进行消费。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批准140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实施111个。“十一五”时期,中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英国政府过多的宣传夸大了奥运会对英国旅游业的推动作用。这样的信号致使一些商家或推高了价格,或增加了供给,结果却导致供过于求,惨淡收场。然而,中国旅游者的消费额却成为英国奥运旅游的“亮点”。奥运会第一周,中国游客的平均消费额就居各国消费者榜首。中国游客的平均每笔消费额高达203英镑,比第二名的阿联酋游客高出近10%,消费金额与中国奥运军团所获得的奖牌一同名列世界前茅,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应该给中国游客颁发一个“消费冠军”奖牌。

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能力虽不可与城镇高收入人群相提并论,但他们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大约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六成。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城市化,消费观念更新,这推动了互联网、电子类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增长。随着他们工资收入的逐步提高,无论他们最终选择融进城市化浪潮,还是回乡置业,都可以形成不可小觑的消费浪潮。

在中国西部及内陆的广袤土地上,存在着广大的贫困、欠发达地区。由重庆、成都、西安三地组成的西三角经济圈将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区。这些地区的开发与转变,需要旷日持久的建设与投资,具有潜力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长期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存在“东强西弱”格局,东部11个省份的出口总额一度占到全国的90%以上。在当前东部地区出口放缓的背景下,西部许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上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使得西部地区有望为中国外贸进出口增添新的动能。

2012年7月,中国众多西部省份交出了亮眼的经济“半年报”,西部地区10%以上的经济增速有望为中国经济牵引世界经济增长添加新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普遍高于或接近其GDP增速,这也是西部地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许多跨国公司置“中国经济唱衰论”的悲歌于不顾,依然义无反顾地投资于中国西部省市,看重的就是西部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制造者:中国出口便利全球市场

WTO的规则就是鼓励充分的市场竞争,从“采购中国货”到“买卖全球货”,许多海外商人已经看到了中国入世的积极效应,希望通过“买卖全球货”进一步实现多赢。10余年来,全球的消费者渐渐明白了,“中国制造”并不是刻意低价销售,而是按需生产,一分钱一分货。

当年,南德集团的牟其中成功地完成了中俄民间贸易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易货贸易——用中国300多家工厂的800多个车皮的日用品、轻工产品,从俄罗斯(前苏联)换回了4架图-154M飞机,这样的商业神话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许多国家都喜欢购买中国制造的小商品,例如俄罗斯的轻工业一直是其弱项,而中国商品正好为其补了“短腿”,全球化经济正是体现了这样的分工协作。

随便到美国的商场或超市里去转转,就会发现,无论是国际名牌还是小众制造,几乎所有衣服都产自中国。过去十年来,美国市面上的中国产品像“吹气球”一样快速膨胀增加。“中国制造”在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从早上起床换的衣服、上班或出差拎的箱包、白天使用的各类办公用品、休闲消遣用的电子产品,到晚上回家用的炊具、哄孩子用的玩具、散步时穿的鞋、临睡前开的台灯及上的闹钟,都是Made in China。

特别是在西方人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来临之际,不管是孩子们想要的滑冰鞋,还是家家必备的圣诞树,甚至是各式各样的礼物包装盒,几乎全是“中国制造”。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很务实,他们购物时并不在乎产地,而只在乎能不能满足生活需要,能不能“值回价钱”,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收入水平。

而事实证明,选择“中国制造”确实给美国人省了不少钱。前面我们说过,据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国产品使美国的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研究表明,“中国制造”平均为每个美国家庭增加了1000美元的可支配收入。

如今,美国制造业面临着“中空化”,除了部分高科技产品外,大多数都外包出去在海外生产,目的在于节约成本。由于“美国制造”越来越少,有一部分美国人开始着急。美国CNBC电视台曾做过一次电视专题,一位美国老太太竭尽全力支持“国货”,不在乎价钱,只在乎“美国制造”,结果却是,要完成一次日常购物常常要开车跑很多个地方才能买齐。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毕竟两三倍甚至更多倍的价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消的。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曾说,“中国制造”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控制通胀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制造”给消费者带来的福音不仅在发达国家回荡,东盟的消费者也从与中国的贸易中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例如,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的电视机。在越南河内的一些商店、超市和大型商业中心,小到针线盒,大到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的中国优质商品登上了货架,为越南百姓提供了更经济、更多样的选择。农业、渔业、木材、树胶、电子等泰国产业均受惠于CAFTA的建立和实施,很多商品的价格降幅达到或超过100%。印度尼西亚的民众已从最初对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的害怕、对自贸区的抵触,甚至要求政府延缓自贸区的实施,转变为接受并支持自贸区的建设。

尽管山寨手机是一个灰色产业,但在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倘若没有中国出口的低价山寨手机,其国民尤其是底层百姓的手机普及就会大大推迟。中国的山寨手机并不是一味地仿造名牌手机,在技术设计、外观造型、使用功能等方面,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在奥巴马刚当选美国总统时,在肯尼亚一度出现了假冒奥巴马代言的山寨手机广告。根据印度手机协会的数据,自2007年开始,中国输往印度的白牌手机(即没有任何品牌营销的手机)翻着跟斗增长,2007—2008年不过550万台,2009—2010年则飙升至了2000万台,而2011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3800万台。

消费者:中国市场吸引跨国公司

对于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来说,2001—2010年,其累计汇出利润达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国家的跨国公司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百姓从古至今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注重“舌尖上的体验”,正如古训谓之“民以食为天”。可口可乐在中国受到的欢迎与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没有什么不同。2011年3月在星巴克咖啡公司的新产品标志发布会上,中国董事长王金龙表示,星巴克的成功与其1999年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今后40年的发展,需要依靠中国。除了已有的3000多家门店高歌猛进外,中国肯德基还正在加速把“哈兰·山德士上校的微笑”绘入中国四线城市的风景线,这与其在美国的连锁店营收下滑、部分连锁店关门歇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新店增速最快的市场,中国已跃升为麦当劳全球第三大市场。麦当劳预计2012年在华投资将同比增长50%,新设约250家新餐厅,汽车餐厅“得来速”也是计划中的发展重点之一。

在服装业领域,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正快速崛起。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随着ZARA母公司Inditex SA的股价2012年8月8日创下收市新高,76岁的Inditex SA创始人——西班牙人Amancio Ortega的财富也增长了16亿美元,达到466亿美元,超越了巴郡公司董事长、财富净值为457亿美元的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自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发布五个月以来,巴菲特一直稳居第三。两个月前,Ortega刚刚打败瑞典宜家家居IKEA的创办人——身家370亿美元的Ingvar Kamprad,从西班牙的头号富翁跃居欧洲首富。

尽管西班牙国内市场自债务危机以来动荡不安,政府也一直在抗拒压力,不愿正式向欧洲央行申请援助,但Ortega个人的财富2012年却飙升114亿美元,增幅达到32%。“速成时装王国领袖”靠的是什么鬼斧神工呢?他的致富途径正是通过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开设新店。巨大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市场给ZARA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接近“不惑之年”的Inditex SA连续12个季度的利润增长至关重要。

在汽车、电子业领域,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量令老牌公司欣喜若狂。2011年,中国全年汽车贸易逆差达117亿美元,较2010年高出19亿美元。而汽车贸易的逆差主要依靠汽车整车的进口实现。2011年全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口103万台,同比增长28%。在强劲的需求推动下,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美国,对于宝马、劳斯莱斯来说,中国也成为其豪华车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奔驰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超越德国、美国,成为奔驰全球第一大市场。苹果公司新产品上市时节,拥挤的中国专卖店所需的保安数量足以和U2乐队在麦迪逊花园广场演唱会所需的警力相比。从苹果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的下载量来看,2011年中国内地已成为苹果应用服务App Store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金融界也上演着同样的场景。加入WTO十多年来,中国金融领域不断开放,众多外资金融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在给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外资金融公司也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获益匪浅。

比如保险业,2004年底,中国保险业结束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十余年间,名列《财富》500强的40多家境外保险公司大多数已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作为美国十大保险企业之一、在中国上海成立的友邦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重新进入中国以来,已在中国市场中找到了新的成长空间,并于2010年10月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大的IPO。

输出者:中国要素助力技术创新

人类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总是与生产力的变革结合在一起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短期内可以依靠消费,长期则必须依靠创新。中国出口的商品物美价廉,这在降低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同时,压低了世界各国生产者的采购成本及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加剧竞争刺激了进口国的技术进步,间接推进了生产创新。

中国高质量人才要素的流出也间接提高了别国的科技及产业竞争力。发达国家将加工组装等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充足的中国,使得它们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新兴产业,继续引导世界经济潮流。如今,世界各个区域在研发的重点与倾向上,已具有很大的差异和区别。

美国已投入巨资对新兴战略产业进行研究,创新以新能源为重点,正在推进多个新能源的产业方向,包括玉米酒精、清洁发电、高效远距离输电、智能电网、太阳能光板、高能燃料电池等。2012年2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Steven Chu)宣布,计划未来5年投入1.2亿美元,建立一个“新能源创新中心”(New Energy Innovation Hub),研究先进的电池技术和储能技术。2012财年,美国政府将先拨款2000万美元,主要用于加快电气化学能量储存方面的研究。

欧洲的高科技创新在整体上落后于美国,侧重于生命科学。我们不会忘记,1997年在爱丁堡市罗斯林研究所诞生的全球第一只克隆羊多莉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震动。世界上第一批无性繁殖的转基因羊也是在英国诞生的。随着2010年5月生命科学实验室大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启用,欧洲云杉的测序工作拉开了序幕,并计划于2013年前测出这种“圣诞树”的基因组草图。欧洲云杉是一种四季常青的针叶状松科植物,常作圣诞树之用。因其木材质地柔软、纹理通直,也是建筑、家具、乐器和造船的材料。瑞典将借此实验室创建欧洲最大的基因组中心,并将史无前例地整合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索尼“随身听”(Walkman)曾被誉为日本对20世纪的最大贡献之一,一度风靡全世界,引领了一代年轻男女的时尚生活。日本的技术创新虽被指“从21世纪回到20世纪”,但其机器人技术依旧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2010年5月,一位会拉小提琴的“伙伴机器人”亮相上海世博会。同年9月,千叶工业大学研发出一款会屈膝、能四处走动的机器人“Core”,它可携带高达15石(约合96千克)的重物。同年10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与大阪大学又研制出可以模拟各种悲喜表情的机器人。该机器人以真人年轻女性为原型,连接电脑的摄像头在识别操作者后会指挥机器人做出同样的表情。

天无常道,处处有道。亚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创新重点则是电子信息产业。它们的高新技术水平虽然并不居世界前列,但它们利用产品生命周期,以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取得成本优势,或以强大的营销网络为核心竞争力,将其他经济体的产品行销天下,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其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在美国苹果手机引领电子产品时尚潮流的时代,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的HTC在智能手机市场也开辟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贡献者:中国崛起带动发展伙伴

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巨人”。在东亚地区,中国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不会按照零和博弈的逻辑,挤占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反而会促进跨国公司在东亚的扩张,增强区域整体的经济活力,通过零部件进口等供应链合作、风险共担以及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及产业的转移,惠及东亚各经济体。

以东盟为例,2004年10月,在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主办的“中国工商领袖论坛”上,东盟前秘书长王景荣指出,“对东盟来讲,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难得的经济发展机遇……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有助于双方实现各自目标的一个绝佳方式。”

中国对原材料、农产品、中间品和资本品的巨大需求为东盟的出口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商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马来西亚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分别下降27%、19%、23%,但对中国的出口增长6%;同年,泰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下降18%、23%、22%,而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1%。2010年,随着CAFTA的运行,受益于“零关税”的实施,泰国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约30%,中国将来有望取代美国成为泰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在泰国曼谷的三聘街等中国商品批发市场,受益于关税的降低,商品进货成本下降,摊主收入比以前增长了不少。

中国还通过商品和要素的全球竞争,促使同处发展中世界里的贸易伙伴国实施刺激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政策,使之积极开展生产创新,推进各项内部改革。拉美第一大国、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巴西在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方面居拉美各国首位。在生产乙醇汽油、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巴西位于世界前列。跨国公司发现,巴西人设计开发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例如,汽车、飞机、软件、光纤、电器等)也颇具竞争力。

2011年6月30日,欧洲工商学院与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在法国巴黎共同公布了2011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巴西的创新努力取得重大进展,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由2010年的第60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47位,上升了13位,排在俄罗斯、印度与阿根廷之前。中国则排在了第29位,首次进入前30名的行列,比2010年的排名大幅提高了14位。

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积极开展对外援助,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4月21日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以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经常性接受中国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有123个;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在非洲,作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投资了150多个农业项目。中国投资者将几乎没什么矿产资源但拥有900万名消费者的埃塞俄比亚看做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从机场到保障房,都是中国承建的。在莫桑比克,中国投资修建产业园、建立纺织品和成衣制造中心。2011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达13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达155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经营,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并促进了非洲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发展。

中国对老挝、安哥拉等全球48个最不发达国家保持着贸易逆差,自2008年以来一直是它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这既有效帮助了它们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